導讀:爲什麼有些企業領導人管理水平一般,戰略思維非常強,企業仍能獲得非常強勁的增長,而有些企業領導人擅長做管理,缺少戰略思維,企業就失去了成長的空間和未來的機會?對於任何一個領導人,排在第一位的要求是戰略思維。一個企業能走多遠,最終取決於是否具有戰略的思維和能力。

幾乎沒有企業能一直憑藉運營效益方面的優勢立於不敗之地。運營效益代替戰略的最終結果必然是零和競爭。

——邁克爾·波特

邁克爾·波特的話並沒有過時。很少有企業能基於運營的效率而長期處於不敗之地。如果管理者任由運營效率取代戰略,其結果就是零和競爭,造成企業無法爲長遠發展投資的局面。

常常有人問我,戰略和管理的區別是什麼?

管理解決兩個問題: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如果你去做管理,把成本降下來,把效率提起來,我們就會認爲你把事情做對了。

戰略始終要問兩個最重要的東西:第一是如何贏,第二是如何實現增長。做戰略的時候,選擇對的事情做,我們就會得到「贏」的機會,得到實踐增長的機會,所以戰略一定是起牽引作用,任何一個組織必須戰略與管理同時匹配。

爲什麼理解戰略的定義很重要?戰略本質上是一個選擇,重要的是你選擇不做什麼。在這裏,我常常會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選擇做什麼?選擇不做什麼?

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想清楚,因爲當你所有的東西都做,一定沒有辦法都做好。戰略中我們就是選擇贏,就必須聚焦力量做最有競爭力的東西,聚焦到最能實現增長的地方,這兩個選擇,我們稱之爲戰略選擇。

我在陪同非常多的企業中發現,有些企業領導人的戰略思維非常強,管理水平一般,但是企業的增長和強勁性非常好;有些企業領導人擅長做管理,管理體系做得很好,但是企業沒有成長空間和未來機會。

因此,對任何一個組織的最高領導人,排在第一位的要求是要有戰略思維。當你有戰略思維的時候,你會選擇什麼東西能讓我們實現增長,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聚焦贏的方向。這是企業最高領導人需要訓練自己的地方。

所以從定義上理解戰略,戰略是一個計劃,計劃統合組織的目標和政策,能使組織上下一致地付出行動。我用五個角度,幫助你理解戰略。

1

戰略是一套計劃

我在很多區域調研,很多區域的負責人告訴我,我們的戰略是確定的。我就問:如果戰略是確定的,你的目標是什麼?他就會說:把本地區建設越來越好。大家記住,這不是目標,是口號。目標必須有很明確的數量,例如每兩年翻一倍,十年後就是十六倍,這是非常明確的。

戰略首選是一套計劃,計劃有目標、策略、檢驗標準、行動方案四樣東西。

我在《順德40年》中寫道,因爲沒有地域優勢,順德當時選擇不做「三來一補」,而是盡一切力氣來發展工業企業,從一個小小的風扇開始,到成爲全球最大的空調、微波爐、冰箱製造基地。所以戰略中的策略就是有選擇。

計劃要有檢驗標準。爲什麼很多時候我認爲大家沒有戰略,因爲你從來沒有辦法去檢驗,如果我們談計劃必須討論檢驗的問題,需要被驗證。

最後,計劃要有行動方案。戰略並不是講個夢想,講個目標就可以了,最終要落實到行動方案中,也就是你怎麼做,才能保證戰略的實現。

2

戰略是一套商業模式

在中國城鄉發展過程中,有「順德模式」「江南模式」「蘇南模式」,所以戰略一定是一個模式,解決這幾個問題。

首先,戰略有一個明確的價值主張。

阿里巴巴創立的初期,馬雲就非常明確地提出阿里巴巴的價值主張: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正是基於這個價值主張,阿里巴巴在爲顧客解決方案這一點上不斷提升顧客價值,爲阿里的營銷戰略贏得了生存的空間。

因此,你要明確地告訴別人,你有什麼價值。

明確的價值主張之後,是你的成本模型盈利模型,也就是你憑什麼盈利,你的成本構成是怎樣的?

在設計完了這個之後,我們要解決模式的第三個問題,供應鏈,最後一個是組織形式。所以,戰略是把目標、策略、標準、行動方案做出來後,轉化爲一個模式,這樣你纔可以真正被別人接受。

3

戰略是對未來的判斷

我們在做戰略時候,其實都是回答,怎麼讓自己走向未來,也就是以未來決定現在。

比如說今天看到中國很多城市的發展,成長性源於之前做的一些安排,所以,我們在戰略中一定要有對局勢的判斷。

我其實非常佩服貴州,貴州在新一輪的發展中搶了一個很特殊的位置,在大數據時代脫穎而出。爲什麼貴州做成功了?因爲它在多年前判斷中國的經濟發展,預測了數字經濟會因應這局勢出來,它就明確地把大數據作爲整個省佈局的戰略選擇方向。

其實,戰略有一個好處,在任何時間點來做都不晚,只需要對未來做判斷就好了。所以有人跟我說,陳老師你可能不太在意我,你服務的都是大企業。我說今天沒有大小企業,因爲今天轉換速度更快。在戰略上作思考的人,記住任何時間做選擇都不晚,因爲我們都在預估未來,今天是最好的選擇。

4

戰略的核心是執行

我們有時候說做戰略有一個非常大的風險,一旦選錯,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當我全部講完戰略,你會發現戰略的核心並不是選擇,戰略的核心是執行。

很多時候,大家怕選錯就不選,如果怕選錯就不選,你就不具備戰略的能力。而且我認爲,不用擔心戰略是對還是錯,其實是執行。任正非在總結華爲今天的成功時說「方向大致正確,關鍵看執行」。

5

戰略是一種概念

最後,你要有能力把戰略變成一個概念,當戰略變成一個概念的時候,有利於統合大家,保持一致,然後與外部溝通。

最簡單的例子,40年前的改革開放,國家總設計師鄧小平帶着我們做了最大的戰略選擇,「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戰略。這個戰略怎麼統合大家的思想,讓全國上下保持一致呢?鄧小平用了一個概念「改革開放」。

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概念,我們其實沒有辦法讓所有人的行動統合到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方向上。所以當我們遇到爭執,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我們就回到概念,「無論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所以,戰略是一種概念,幫助大家去做統合。

概念還可以解決複雜性,例如「順德模式」用工業企業爲主、鄉鎮企業爲主、集體企業爲主的概念,所有的衝擊和複雜性就被解決掉了。所以大家訓練戰略的時候,當你能設定好目標,找出概念,就可以統合所有的複雜性。

如果從這五個維度去理解戰略,你會發現戰略其實是一個美麗的夢。因爲你對未來的判斷,對目標的判斷,你就有了夢,然後你會做選擇,選擇做什麼,選擇不做什麼,我們稱之爲定位。在選擇做什麼和選擇不做什麼的時候,我們要培養能力,最後這個能力內化變成你自己的能力。

————END————

來源:春暖花開,經授權發佈,儒思HR實戰智庫發佈,所推送文章非商業用途,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儒思HR實戰智庫”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