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殲20在航展上首秀其優異的機動性能,不料卻遭到國外媒體的質疑,聲稱使用的是俄羅斯製造的航空發動機,而當國內記者想要求證的時候,卻不料殲20總設計師楊偉妙回一句話,你怎麼知道沒用上國產矢量發動機?用一種調侃的語氣暗示殲20用上中國心,打消了人們心中的顧慮。

據瞭解,該國外媒體正是俄羅斯第一頻道,一開始還在介紹中國與俄羅斯共同合作研發生產的CR929客機,卻不料話題突然轉到殲20,聲稱中國的隱身戰機殲20一旦沒有俄製發動機,將無法升空。

實在是酸葡萄心理作祟,針對中國戰機應用俄式武器裝備的老調重彈,試圖將中國航空研發取得的成就與俄羅斯掛鉤,再次表達俄羅斯武器裝備的優越性與獨創性,而貶低中國武器裝備缺乏獨創性。

儘管中國作爲俄製戰機使用的大國,曾經引進了大量的俄羅斯製造生產的戰鬥機,空軍的快速發展與壯大離不開俄羅斯的鼎力相助,但是如今形勢發生逆轉,俄羅斯在隱身戰鬥機研製上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然而中國卻獨立研發了殲20,並在各項性能指標上超過俄羅斯,使得俄羅斯媒體心裏產生了巨大的落差,不停的拿中國的航空發動機說事,試圖找回微薄的信心。

但是我國的航天航空的科學家們卻沒有閒着,一直在薄弱環節不斷補課,試圖填補中國在先進科技領域的空白,而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戰機研發上一道難以跨越的坎。

其實平心而論,航空發動機作爲世界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意味的不僅是強大的經濟實力,更是百年間工業領域的積累,而中國由於長期遭遇技術封鎖,只能走上仿製到自主研發的道路,雖然飽受外界詬病,卻未嘗不是一條康莊大道。

近日,珠海航展上殲10配備的矢量發動機,使得世界各國紛紛關注,在設計上與美俄不同,有着中國獨特的設計思維,卻依然能夠與美俄航空發動機一較高下,這或許而是俄羅斯媒體心裏不平衡的關鍵原因。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