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考古人员推测,杏坛学校这批墓葬的主人,与殷商遗民具有很亲密的关系,极有可能是商族人的后裔。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辉煌的商朝已是过往,东周时期的这批商族墓主社会地位并不算低,其生前居住地是在曲阜城内,应是具备一定社会地位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与墓主身份相关的青铜兵器。

2018年,在曲阜杏坛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古墓,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自2018年7月15日开始,在发掘过程中始终秉承着“精细考古、快乐考古”的理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曲阜闹市发现东周古墓群,疑似与殷商遗民有关

曲阜杏坛学校墓地位于曲阜市区东南部,距鲁国故城东南角约500米。此次发掘墓葬267座,时代多为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中期。出土器物总计1000余件,以陶器为主,器型多样,还发现有大量红彩陶和锡衣陶等彩绘器;铜器以舟、戈、剑、镞为主,少量盖豆、马衔、矛、环等;玉石骨器有玛瑙环、玛瑙串饰、骨蓖、马镳、骨珠等。

东周时期墓向多为南北和东西向,多为一棺一椁和单棺,少量同穴双室墓。器物多在棺椁之间,少数置棺内及棺上,个别墓葬有腰坑。

曲阜闹市发现东周古墓群,疑似与殷商遗民有关

其中一些墓葬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部分墓葬里面发现了腰坑、殉狗等现象,这是商族人的风俗特点。腰坑现象在我国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晚商和西周时期极为盛行,以殷墟遗址为代表。同时,出土器物中的白色彩绘陶器,其彩绘成分经检测与殷墟出土物质成分一致,均是以锡为主要成分,这一类陶器又被称为锡衣陶。

由此,考古人员推测,杏坛学校这批墓葬的主人,与殷商遗民具有很亲密的关系,极有可能是商族人的后裔。一种可能是,曲阜地区是古时奄国的属地,而奄国是早期商朝的属地,商朝第十八代君王南庚曾迁都于此,因此,这些人有可能是商奄人的后裔,在商族第20代国君盘庚迁都安阳殷墟之前就定居于此,并一直生活到了东周。另外一种可能性,则与殷商灭国之后的遗民流向这一历史疑问相关。

曲阜闹市发现东周古墓群,疑似与殷商遗民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辉煌的商朝已是过往,东周时期的这批商族墓主社会地位并不算低,其生前居住地是在曲阜城内,应是具备一定社会地位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墓葬中也出土了不少与墓主身份相关的青铜兵器。

总体来看,曲阜杏坛学校墓地是曲阜地区目前发掘规模最大,揭露较完整的一处大型东周墓地。墓主人多属下层士级贵族和平民。此次发掘极大丰富了鲁文化的整体认识,对鲁国的礼制及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鲁文化以及周边区域的研究走向深入。

(壹点号《风华齐鲁》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