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给自己偏爱的影视剧,加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比如年度最佳、第一爆款剧、史上最佳CP组合等……究其根本,不过是剧中的某一处或某几处刚好戳进你的心窝窝了,如此看来,这样能走心的剧确实一年比一年少了……01《奋斗》

为迷失的年轻人点一盏灯

儿时除了《还珠格格》系列的必看剧外,能让人走进心底的,亦或是有人生影响的影视剧真的屈指可数。有些网友称《奋斗》是近年来看的国产剧最好的佳作,没有之一。虽然有些主观,但足以说明这部国产剧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1、同期佳作无数,《奋斗》独特的意识流存在

《奋斗》算的上80、90后那个年代,励志故事走心篇的代表。从现在的视角来看,拍摄的不算精致,人物着装也相当随意,这部电视剧演绎了6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在大城市中为事业打拼和追求自己幸福的感情生活,剧情步步反转,让人看的揪心。

其实《奋斗》播出的那一年,2007年的佳作还是不少的,比如:《金婚》《喜耕田的故事》《亮剑》《士兵突击》《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王贵与安娜》等,为什么《奋斗》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得益于作者石康作品的意识流

石康的作品充满了意识流。在他的作品中,能读到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迷茫、和浓浓的颓废感,甚至有人说石康是因为混不下去了,才去做的作家。看过奋斗的人,80%的人都会对剧中一个叫米莱的姑娘深刻印象,拥有者独立的性格,对爱执着又倔强,虽然敞亮的付出,但最终还是选择一个人离开,成全了别人……

2、影视剧中的酸楚,现实生活中的奢望

其实,在石康的书中总有一个这样的姑娘让人感动,虽然有着诸多的不完美的地方,但大团圆的结局看多了,这样的结局难免会有一些酸楚,却显得格外的真实。影视剧中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实生活中不过是单身狗的一方奢望。

石康用《奋斗》打破了当时很多80后们,对奋斗的理解,他们单纯的把奋斗就理解成创业,但创业和奋斗不是一回事。同样都是奋斗,每个人在自己的层面上只要他尽了非常大的努力,努力去把事情做好,这样的人都叫在奋斗。无论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感情,全力奋斗、无悔青春

虽然近些年,石康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佳作少了,但笔者很能理解,石康的作品要过自己这一关才可以拍摄,比起那些只知道接单,让枪手胡编的半成品来看,一辈子能有一部佳作,已足够。

3、不喊口号、不设反派,就事论事

在近些年的国产剧中,套路越发明显,为了增加剧中冲突点,不少编剧会刻意提升反派“技能”或增加反派数量,扩大能量值,以增加戏剧冲突,最后再强行洗白,比如《都挺好》的苏大强、《延禧攻略》里的尔晴、《香蜜》中的润玉……

而在这部《奋斗》中,没有“假、大、空”的喊口号,也没有依靠设置反派角色而去增加剧情看点的操作,细细想想《奋斗》中有富二代陆涛、有讨厌理想化的夏琳、有讨厌庸俗和市井的向南,晓云和华子,也可以喜欢或讨厌放弃爱情有目的性的露露,唯独没有所谓的“坏人”。

明线中描述了现代一群年轻人的事业奋斗和爱情故事,暗线是两代人的代沟。多线叙述,没有单一的主人公,却把当代社会中人思想观念的差距贫富差距很好的反映出来。运用人物和事件同时推进,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事件设计虽有所夸张但是却增加了电视剧的可视性。这样的配置才是真实的社会写照。

虽然这部剧是13年前拍的,但它想激励当代人每个人都要有目标,都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这正是现如今很多人缺失的,也是现代社会需要提倡的。奋斗带给那个还是少年的我们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向往,而13年后的这部剧又一次把我们精心勾勒好的面具,无情的撕下。

02《我是余欢水》

撕下成年人真实的伪装

《我是余欢水》豆瓣8.2,又名《如果没有明天》,这部剧大概不同年龄层的人,看着会有不一样的感触,目前剧版评分已经超过原著,虽然这部剧只有12集的体量,却也凭借短小精悍与节奏感强的特点吸引了大批观众。

不同于徐峥《囧妈》中一路囧态搞笑却苦苦追寻曾经逝去的美好,也不同于沈腾《西红柿首富》、《夏洛特烦恼》小人物白日做梦后破灭后,珍惜当下等剧情。余欢水的角色之所以被大家所喜欢,实则是它撕下了成年人尤其是中年男性的自我幻想背后的真实伪装。网友们看的爽翻,也是自己对自己社畜身份的另一种宣泄和默认。

1、被生活碾压在地的那惨样儿,就是我么?

在剧中前几集的情节套路几乎都一样,便是余欢水用一个个小小的谎言,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与落魄,作为“父亲”、“儿子”、“领导”、“下属”……多重身份和义务的杂糅,使得余欢水的人设立马变得亲切又熟悉起来,这个形象,脱胎于生活中的普罗大众,也让许多人看到了自己平凡无奇的影子。《围城》里说的“你是一个好人,可是全无用处”。说的不就是余欢水,哦不,还有现在的自己嘛。

“成年人生活中没有容易二字。”这句话涵盖了太多故事和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让太多男人背上了“社畜”的标签,虽然这个词是从日本而来,但却和当下的中年男人们的“遭遇”莫名契合。

剧中的余欢水一直纠缠在家庭琐事中,因为忘记买牛奶,扯瞎话骗妻子,说超市的牛奶卖完了,被妻子训斥;因为怕花钱买了假的红酒,被亲戚家孩子扫码发现只有几十块钱;在公司被领导屡屡责罚,分分钟都可能被炒鱿鱼……这些事儿看似鸡毛蒜皮,实则威力强大,积累到最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谁也说不好有多渺小。

2、悄悄的崩溃后,又悄悄的与自己和解

要说中年男人的危机感,大多源于一个字——钱。想起电影《寄生虫》里一句台词:钱就是熨斗,能熨平生活的一切褶皱,比没钱,更让人崩溃的是,穷还生病。而余欢水恰恰两样都占上了,赚不到钱做点啥都得小心翼翼。每一次被逼到生活边缘想奋力反抗时,却迫于种种无奈瞬间低头,说好听点是理智重回大脑,说实在点不就是怂嘛。

余欢水在街边准备崩溃大哭,但突然接到父亲要钱的电话,挂电话后他想接着哭,却因为情绪被打断,哭不出来了。这场景这瞬间不正应了那句:成年人的崩溃是悄无声息的,痛哭也要看时间挑场合。

有时候因为太过害怕失去,即便是下一秒就要崩溃,也要选好时间地点。都说“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 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成年人, 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

说的便是成年人的心酸,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需要给自己找个继续“不要脸”、“无所谓”如此的理由,悄悄的带上脾气好、又甘之如饴的面具继续给领导、同事们看,所谓骨气值几个钱?而这面具下藏得怕是连自己都要嫌弃的虚伪。嫌弃过后,又是一番自我安慰,悄悄与自己和解。周而复始,麻木循环……

3、麻木后的重生是被颠覆的期待

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余欢水的影子,活在一个无限循环的生活中,哭过、丧过、也麻木过……但也总有某些时刻,即便前路荆棘,会满身尘土,我们愿意再为自己、或身边的人重新奋斗一次

当余欢水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便开始勇敢的逆袭,在街上遇到持刀伤人的歹徒时,阴差阳错间制伏了歹徒。被公安系统重点表扬,似乎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从一个怂包,变成了市里的先进个人,变成了平民英雄。

于是乎,抢流量的媒体开始介入宣传;求曝光的资本介入,要为余欢水付全额医药费,看似步入最后人生阶段的余欢水又享受了一段荒诞的VIP生活,黑色幽默揭露了现实的灰色,社畜逆袭、高潮迭起,原来生活的一地鸡毛可以做成鸡毛掸子当作自己的武器。

事实上,余欢水心心念念想掩盖自己中年男人失败的“耻辱感”的同时,却忘了从心底“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和自己沟通,不羞于“示弱“,不耻于”失败“,才是度过中年危机的最好方式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这部剧由去年大爆的《都挺好》编剧操刀;再加上监制人侯鸿亮,出品方正午阳光,这在动不动就喜欢鸿篇巨制的国剧里也绝对称得上是清流中的清流,妥妥的今年第一国产爆款剧没跑,但其实真正大爆的实质,还是剧情真实,扎入人心

无论是十几年前的《奋斗》还是如今的《我是余欢水》都逃不开一个原则——走心。剧情不一定要多曲折,但一定要贴近生活,融入真情实感,只有创作者走心,观众才会入心,而不是一直借着流量、明星、资本等噱头的堆砌来哗众取宠,博人眼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