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时期项羽和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时期,发生的两次楚军失利事件,导致局势对项羽来说急转直下,没有了彭城之战后取得的短期对刘邦的优势,一次就是在项羽率部去打彭越,希望解决后勤粮道被袭击的问题,结果留守成皋的曹咎贸然出战,兵败身死,另一次就是楚军另一支主力部队龙且所统帅的号称20万楚军,在潍水之战中被韩信击败,几乎全军覆没,那么在全局来说,楚军已经失去了继续和汉军对峙的潜力,后面的战争进程大家就知道了,项羽兵败垓下,于乌江自刎。
相对来说,曹咎战败的影响远远不及龙且战败的影响,龙且战败不仅让项羽失去一位猛将,同时又令一支生力军被消灭,韩信在齐地具备了威胁楚军后方的能力,项羽向拉拢韩信,但是韩信是刘邦的“铁杆粉丝”,可以说,潍水之战韩信取胜,尤其是以较小代价取胜,的确是给项羽敲响了警钟。那么潍水之战作为统领一支主力楚军的龙且是怎么败的呢?
首先就要说项羽分封天下后,和齐国的恩怨,项羽将在原齐国的地盘上大致划分了三个王,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其中田都和田安都有在追随项羽的功绩,当然,对于项羽来说,也并不希望自己的北方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那么三分齐国是对自己有利的,只是没想到,此后田荣自己夺了三齐之地反楚,战败后,还有田横竖起了反楚大旗,可以说在项羽分封诸侯之后,齐地消耗了楚军元气,帮了刘邦的忙。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正是因为项羽主力深陷齐地的时候,刘邦才能带着联军攻破彭城,项羽率3万精锐部队回援,重创了汉军,一直到荥阳一线,双方才开始对峙,而随着项羽的重心转移,齐地不在有足够的楚军威慑,田横相继收复齐国。
此时的齐国和楚国的关系就有些模糊了,敌对是敌对,只是不再那么针锋相对了,齐国向坐山观虎斗,而项羽则没有实力两线开战,随着时间推移,韩信率领的汉军成为了改变天下局势的重要因素,韩信相继攻灭魏代赵,兵锋直指齐国,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齐楚双方算是暂时站在了统一战线上,因为他们的对手相同。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在韩信已经兵临齐国西境的时候,郦食其已经提前去说服齐王了,而且貌似韩信还不知道,所以说有人猜测这是韩信刘邦之间的默契配合,为得是快速拿下齐国,当然这只是猜测,记载是否真实没人知道。
刘邦派人去说服齐国,项羽也应该派过人,只是按照那样的局势,齐王听从郦食其的可能性更大,不是说郦食其有多厉害,而是齐国正面临着韩信的大军压境,而没有遭受楚军的军事威胁,个人猜测,即便齐王答应郦食其,投降于刘邦,但应该是迫于实事的威胁,韩信的军事行动是必要的,只凭口水谈下来的事情远远没有用刀枪打下来的稳妥,而且今天齐王可以因为局势投降于刘邦,明天也可以投降于项羽,而韩信灭齐,就可以实现在从北方偷袭楚军后路的战略目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韩信已定临菑,遂东追广至高密西。楚亦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韩信趁机拿下齐国大部分城池后,齐王向项羽求援,至此项羽派龙且率20万楚军北上救援齐国,此时项羽不想分兵也不行,不然自己的后路就会受到韩信的威胁,局势发展到这么个境地,楚汉除在正面战场外,第二战场成为了决定楚汉对决的关键影响因素,潍水之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潍水之战的主战场大致在今天的山东高密市附近,龙且带着20万楚军和齐国军队在此汇合,而韩信所率部队在潍水西岸驻扎,潍水在进入峡山后与渠河、浯河三河汇流,形成了现在的峡山湖,在这里,龙且太过心急的打法,正好中了韩信的圈套。
《汉书.韩信传》遂战,与信夹潍水阵。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以壅水上流,引兵半渡,击龙且。阳不胜,还走。
韩信让人在潍水上游进行堵截,河水可以径流现在的汶河南流,猜测当时韩信应该并未完全堵截潍水,毕竟短时间内河水干涸,就算龙且再大意也会发现的,而且韩信率部引诱龙且出战时,也是渡河的,在假意败走后,龙且趁机出战。
当时楚军中有人建议龙且不要出战,而是坚壁清野,等到汉军后勤出现问题,没了口粮自然会撤军,而且楚军也可以趁机追杀,但是龙且直接否定了这个建议。
《史记.淮阴侯列传》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遂战,与信夹濰水陈。
龙且是大意轻狂吗?也不完全是,因为齐地显然已经是楚汉争霸的第二战场了,胜负关乎全局发展,坚壁清野的打法虽然稳妥,但不利于项羽一方,你这次将他逼退了,但是并未重创韩信所部,那么呆韩信所部休息补充后,还会再杀回来,你还坚壁清野,采取守势逼退韩信吗?战事拖得越久对项羽越不利啊,虽说荥阳成皋一线刘邦也蛮艰苦的,但是人家毕竟后稳固的关中和巴蜀之地作为支持,项羽所率楚军远征,后勤还遭受彭越的袭扰,在已是苦不堪言,所以说战局拖得越久,对项羽越不利。
龙且只有重创韩信所部,才能够腾出手来,去支援项羽,同时龙且说的也很清楚,只有打败韩信,解除韩信对齐国的威胁,他才能从齐国地盘上划走一半,成为楚国的地盘,这可能是龙且和齐王谈的条件,毕竟谁也不是善人,20万楚军出征,总不能齐王一句谢谢就完事了吧,而且齐楚两国还有种种恩怨,没有好处龙且也不会太卖力。
那么击败韩信对于龙且来说利益太多,可以夺取一半齐地,这就算是齐楚战争的一个了结了,还能稳固楚国的北境,避免楚军两线作战的尴尬,所以说,龙且主张出战的理由是充分的,只是实际实施中,被韩信给玩弄了。
《史记.曹相国世家》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於上假密,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
《史记.灌婴列传》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旋於高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
当时的军事布置应该是,韩信率部渡河去吸引龙且追击,曹参灌婴在河西岸埋伏,韩信在出战后,龙且一度喜出望外,见韩信所率汉军作战能力一般,韩信的假意败退给了龙且追击的理由,龙且追击暂且可以理解吧,之前就说了,他有击败韩信的内在需求,看到韩信前来送死是一定要出手的,而且说实话,潍水之战的地形,并不适合大规模伏击,那么龙且追击到潍水前都是没有危险的。
龙且最大的问题是追击渡过了潍水,《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是在假密这个地方击败了龙且,指的是假密亭,只是假密亭具体在哪就不知道了,在峡山附近有一个赵戈村,曾在此发掘出一批汉代兵器,猜测可能是韩信大败龙且的地方,也或者不是在赵戈村,就是在峡山以北的某个地点,潍水的宽度大概在300米至400米,当然这是如今的宽度,潍水之战时期如何不得而知,潍水的作用就是为韩信实施斩首行动提供了条件。
可以说龙且太大意了,你追击可以,渡河也能接受,但唯独不能接受的是,作为主帅他把自己当作了先锋了,20万楚军,虽说存在程度的夸大,而且追击出战的楚军也未必是全部楚军,但是必然是存在漫长追击行军情况的,龙且带人对韩信紧追猛打,结果就是让龙且失去了对这支楚军的掌控能力了,他能掌握的只是自己附近的楚军,也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他无法从全局做出正确的调度。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而韩信要的就是这效果,在龙且率部渡河后,韩信掘开了上游的沙袋,湍急的河流很快冲散了正在渡河的楚军,并且将楚军一分为二,尚未渡河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无法及时支援已经渡河的楚军,结果就是,龙且带着少数部队,把自己送到了韩信主力部队的包围中,龙且被斩杀,而群龙无首的楚军,很快就投降于韩信了,齐王逃跑,韩信率部很快彻底平定齐地,可以说潍水之战,韩信是利用战术来了一次斩首行动,剩下的楚军再能打也没用了,可以说这支楚军的高级军官被一窝端了,没人可以处理战后的乱局,楚军将士也无法各自为战,只能投降。
而且《史记.灌婴列传》记载,灌婴还俘获了“楼烦将十人”,楼烦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部落之一,也有说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之一的,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就是看到了楼烦人善于骑射,战力强悍这一点,赵国在击败楼烦后,收纳了楼烦人进入赵军,由此来看,楚汉战争初期,楼烦人仍然活跃在战场上,而且基于楼烦人善于骑射的特点,可能存在一支主要以楼烦人为根基的部队,而这支部队给了龙且,可见项羽多么希望龙且能够在齐地击败韩信了。
总的来说,潍水之战,作为楚汉战争的第二主要战场,胜败左右了整体战局,龙且是有意快速结束和韩信战争,来换取项羽在全局主动的,只是个人指挥能力以及战场嗅觉不强,中了韩信的圈套,可以说号称20万的楚军,没怎么打就被韩信击败了,龙且的确是要负很大的责任,而龙军战败,也越发的让项羽陷入被动的局面,直至最后战败于垓下,含恨自刎。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曹相国世家》《史记.灌婴列传》《汉书.韩信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