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爱旅游,每年都会去很多地方:其实我就是个软木塞,喜欢出远门。当然最绝的是,喻恩泰爱炒股,而且,非常会炒股。

文/宅可腐思姬

《清平乐》已经播了一段时间了,最近几集贵妃出场,大三角恋爱要开始了。

总算有种节奏开始加快,小踏步要进入高潮的感觉。

正午的剧,审美是一贯的好,服化道和镜头质感也是漂亮得没话说。

而且他们团队挑演员是真的非常有眼光,这剧的大部分演员都特别特别好。

但论到影视剧本身,《清平乐》的口碑和以往很多正午剧一样两极化。

喜欢的人觉得它古韵盎然,娓娓道来。

不喜欢的觉得剧情太碎,节奏太慢,导演张开宙甚至被吐槽上了热搜,有了一个“人间褪黑素”的新外号。

港真,这剧的节奏确实有问题,但不是因为太慢,而是太平。

特别是开头那两集,剧情节奏基本都没有踩在点上,有种流水账式的无趣。

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看爽剧,你可以事无巨细用大段的镜头来展现宋代的风土人情,也可以用大量特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但是你涉及到剧情点的节奏不能慢,你要有起承转合,你得分清主次矛盾,要让观众可以有发泄情绪的那一个点。

好在,好的演员还是可以多多少少拯救一下无聊剧情的。

比如第二集结尾,镜头一转,小赵祯变成了王凯,整部剧的可看性马上就上去了不少。

再比如前两集中唯一的亮点,喻恩泰扮演的晏殊。

台词演技自不消说,他自身所带的文人气质就很贴晏殊这个人物了。

所以他演绎的晏殊是古韵风流真名士,有风骨,有雅韵。

我尤其喜欢他吟唱的那两段,太有魅力了。

特别是晏殊深夜雨中执卦作词的一幕,让那个“士风”和浪漫的大宋活了。

他的演绎会让你相信那个大宋朝的晏殊,也一定会在雨天吟一首《浣溪沙》,在江边唱一曲《采桑子》。

晏殊是个妙人,喻恩泰也是。

他是个非常奇怪的演员,经常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中,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又时常因为他所扮演的角色杀回到观众面前。

我时常会为一些演技精湛却没有大红的演员们感到惋惜,但对于喻恩泰,却没有这种感觉。

他曾经在给王景春的贺文里写到:我们将来要做什么?艺术家。

喻恩泰在我心里就是他所说的艺术家,坚定有趣,自在随心。

他的爱好有许多,他将每一个爱好都去到尽。

他爱读书便一头扎进去,从本科到研究生后来是硕士、博士。

为了学好英语,他愣是把上海的高中英语教材自学一遍,还一页一页背牛津词典。

他去牛津交换,主动选了最难的莎士比亚戏剧,常常奋战到凌晨两点,英国同学叫他“两点钟先生”。

他在读博士时出演了《武林外传》,几乎是一夜爆红,剧本纷至沓来。

喻恩泰都拒绝了,他重考了博士,又开始了读书生涯。他很清楚理论和实践本身就会有沟壑,太多理论上的时间会影响他实践上的经历。

但千金难买我乐意,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继续读书,“演戏五六十岁还可以做,而且到时候会做得更好,但是读博士就是这几年时间了,还是想多读点书。”

博士一读就是三年,在这期间他只参与了话剧《暗恋桃花源》,理由很纯粹,《暗恋桃花源》是每一位戏剧学院学生的梦,而排练的地方离学校近,不会耽误学业。

他爱旅游,每年都会去很多地方:其实我就是个软木塞,喜欢出远门。喜欢到山上、海滩边、沙漠里度过一段远行的时光。

他爱敦煌,所以连着6年的秋天,他都住在莫高窟。

他爱鸭川,每次去京都一定去鸭川。

他爱庐山,以前的春末夏初,他必去庐山,后来,他干脆就在庐山脚下置办了产业,地方正是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所在。

“在那儿我可以溪中寻蟹,漫步小径,

偶尔伫足屏息,聆听松涛阵阵,

原来安静也可以让人兴奋和惊奇;

那个地方色温偏低,夕阳时分,

金黄色的光晕让我身处梦境。”

他爱写诗,虽然发微博的频率很低,但内容是诗歌的频率很高。

他喜欢书法随身带着笔墨。

他爱张国荣,所以会一口地道的广东话,曾经翻唱过许多老张的歌,有心人都能听得出,他是很认真地揣摩过老张的咬字发音。

当然最绝的是,喻恩泰爱炒股,而且,非常会炒股!!!

他甚至还发表过文章谈炒股,就连维基百科的介绍都有这么一句话:在演艺圈中属于投资敏感者,炒股曾取得很大成功。

喻恩泰炒股有多神呢?

他曾经在采访中说过,股市狂涨的那段时间,财富曾一度每天增加几十万,投资股票的收入比几年来拍戏的收入都多。

这收入甚至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暴涨,于是他开始恐慌:钱是不是不值钱了?物价是不是要飞涨?这个世界是不是不正常了?

喻恩泰投资有个原则是“宁可少赚不能多赔”,比如估计某股能涨9点的话,绝对会在8点时就抛出。

“要对风险产生出‘厌恶感’,那样就会在投资的时候真的变得理性,进行价值投资而不是投机。”

所以,2007年当沪指第一次触碰到6100点时,他就告诉王刚老师,“这个点上老感觉不太对,我就先退出了,你注意风险”。

后来,沪指直接从6000点调整跌到4800点,谁不夸一句喻老师牛呢!

当然,喻恩泰更是热爱演戏,敬畏表演的。

当年演吕秀才之前,宁财神对喻恩泰说:“这个角色学富五车,熟读论语,是个文化人。”

于是喻恩泰背完了整本《论语》和《诗经》。

后来年为了演好张仪,他随身携带《史记》,将《张仪列传》读了个通透,为了演出张仪身上的蓬勃之气,他根据八大山人笔下的鸟给给张仪增加了许多比如往天上看、往地下看的动作。

“这些仰天俯地的肢体语言跟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那种纵横的感觉。

而且我觉得这一点容不得观众慢慢了解,张仪出场就得看出来他是一个纵横家,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梦想家,这是这个人物身上最果断坚决的部分,容不得一分一秒的游移。”

了解人物之后再揣摩细节,再从细节中制造亮点,人物想不出彩都难了。

提到喻恩泰,不免还要提一嘴老司机最爱的富大龙老师,同样的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同样的有趣低调,同样的肆意潇洒,我一直觉得他们俩算得上影视圈里的小神仙。

正如喻恩泰说的,“人生的主业就是有饭吃,有觉睡,工作不要太满,睡觉到自然醒。”

享受生活,遵从本心,自己掌握自己人生的节奏,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然,即便喻恩泰志不在此,但像他这样的妙人还没大火,我还是要说一句:贵圈真的不行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