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第一二〇中學 劉 剛

《遼寧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出臺,標誌着我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啓動。該方案結合我省實際,改革高考內容和形式,創新高考志願填報和錄取模式,健全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在系統推進高考改革方面準確發力,推動我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

我省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突出了四個方向:一是強調基礎性,突出選擇性;二是建立多元升學渠道,爲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升學渠道;三是給高中和高校辦學自主權;四是打通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所以這次高考改革是一次以人爲本的改革,它既遵循了人才培養和選拔的規律,又尊重了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需求。有利於激活學生求知探索的熱情,拓展學校自主特色發展的空間,開創遼寧教育生機勃勃的嶄新局面。這次改革的重要特點是高考改革先行,核心素養引領,倒逼學校的改革,普通高中學校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必須做出重大的變革,實施選課走班。

一、 爲什麼要實施選課走班

改革後,高校招生不再分文理,高校可根據專業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關聯度提出專業選考科目範圍,考生根據自身興趣特長和高校相關專業提出的科目要求選擇選考科目。我省新高考模式確定爲“3+1+2”,“3”:語文、數學、外語爲必考科目;“1”:從物理、歷史中任選一門作爲選考科目;“2”:從生物、化學、地理、政治中選擇兩門作爲選考科目,一共有12種組合。面對學生的選擇,顯然不能像現在一樣按照文科、理科分兩類編班,也不可能按照12種情況分別編班,只能實施選課走班。

二、 選課走班的意義

選課走班有着重要的意義,它是新的高考改革的必然之舉;是新的高考改革的標誌之舉;是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必須之舉。

1. 選科制度,充分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解放

從具體的改革內容上看,選擇性的教育理念滲透在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之中。這一理念,既是國際上教育教學發展的新趨勢,也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以選擇性教育理念爲指導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進而撬動基礎教育的改革,讓學生在選擇中成長起來,是破解我國基礎教育發展難題的切入點。學習的選擇性是現代學習的重要特徵,對科目的選擇則是現代學校的重要標誌。新高考的選科制度,是學生在知識基礎、興趣、發展上的差異在制度上得到尊重和保護,是學校以學生爲本理念的體現。選科制度創造了老師施展的機會,也創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充分體現着對人,對教師和學生的尊重和理解。

2.選科走班制度,減輕學生負擔,有助於學生未來職業的選擇和人生規劃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素質教育,着眼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加快課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把中小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實踐、創造。” 本次高考綜合改革,從機制上保障了高中學生修習好國家規定的所有必修課程,爲終身發展奠定綜合素質基礎;另一方面,賦予學生充分的課程選擇權和考試自主權。這是教育的發展和進步。改革後文理可交叉組合,打破了以往文理學科一分爲二的局面,學生可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高校的招生要求、以及將來的專業方向及職業興趣,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三科,學其所好,考其所長,有了更多自主權,這是對學生興趣的最大滿足,將更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 選科走班帶來的挑戰

1. 對學生來說:相對於傳統高考的一刀切,選科走班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和發展空間。對學生來說,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學生從高一就要開始考慮畢業後的方向。由於高等院校可根據自身定位、辦學特色以及人才培養需要自主設定選考科目,因此考生一旦選科不當,就會導致高三志願填報時因部分院校的專業科目限制而無法正常填報。走班教學與傳統的行政班教學相比組織相對鬆散,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學習習慣、自我管理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對教師來說:選科走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選擇性,學習什麼、跟誰學由傳統的被動接受安排爲自主選擇,相關學科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學水平、教學風格等將直接關係到有多少學生、甚至於有沒有學生跟自己學,這對教師的教學將帶來直接挑戰。當選課走班逐步推開,綜合素質評價成爲學校管理和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師師合作、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家校合作”的管理協作體系將應運而生,除教學外,教師還需要承擔課程開發、育人導師、學生成長導師、教學班學生管理等多個角色的職能,教師除教學外,還要有發現學生興趣特長和學科潛力的能力,以及指導學生選課和規劃學習生涯的能力,這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是不小的挑戰。

3.對學校來說:選科走班大大增加了選擇性,由考學生之短、學校之短變爲考學生之長、學校之長,那些在學科建設等方面有局部優勢的學校將獲得競爭優勢,大大拓展了普通高中學校特色化發展的空間,普通高中學校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新高考實施後,選課走班如何組織,行政班與教學班如何並存,師資如何配備,綜合素質評價如何保證真實可靠,家校共育如何實現等系列現實問題將考驗我們學校管理者的教育智慧。新高考對學校辦學條件要求更高,教學場地、實驗設施及相應的學科教師配備等都是學校面臨的挑戰。但是,只要我們堅定信念,直面挑戰,這些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如:教師可以進行區域內的重新分配,學校的教學空間可以進行深入挖掘等。

自由即選擇,選擇即責任。哲學家薩特的簡單幾字,勾勒出自由選擇之精髓。作爲一所具有60多年辦學歷史的省級示範性高中,120中學早在2013年就進行了走班教學的探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課程建設方面,學校也建立了多元、多樣、多彩的課程體系,設立“選修課超市”,開設100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社團課程得到蓬勃發展,打破年級班級界限,學生自主選擇,學校拿出一棟樓作爲社團之家,保證了社團課程的活動場所。此外,學校的教學空間也得到了充分挖掘,建成了遼寧省首家數學探究實驗室、創客空間和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專用教室,爲走班教學提供了空間保障。120中學在直面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引發的學校在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的連鎖反應時抓住機遇,在探索體現自身特色的轉型道路上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遼寧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把學習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教師和學校實現更充分的自由選擇,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的發展,有利於高校科學選拔人才,有利於學校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推進教育公平,實現“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的教育期望。新高考改革給教育教學帶來全新的變化,是一場基於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導向的的大變革。我校也將抓住這一改革契機,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尊重學生自主發展的權利,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最好的自己。

來源:遼寧省教育廳網站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轉載僅爲分享,版權、圖片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覺侵權,請及時告知小編,小編會及時刪除。謝謝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