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二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折翼的小天使,对于这群孩子,刘小清给予了更多的关爱,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力量,用自己的“诚心”“爱心”“耐心”,唤醒孩子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呵护、帮助他们成长。对于残疾孩子来说,刘小清老师就像一盏灯,始终为学生们发光发热,点燃他们人生的希望,点亮他们未来的生活。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央文明办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发布4月中国好人榜。本月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共收到网民举荐的好人好事线索170余万件,页面浏览量、点赞评议累计超过4500万人次。

经网友推荐评议,共有105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江西一共有10人(8事迹)荣登榜单。平民英雄、凡人善举成为网上热点,温暖了社会。其中,我县特殊教育学校刘小清入选,快来点赞吧!

敬业奉献(3事迹3人)

刘小清

刘小清,女,1972年生,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她身边没有花团锦簇,却有一群折翼的天使。她二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折翼的小天使,对于这群孩子,刘小清给予了更多的关爱,给他们温暖,给他们力量,用自己的“诚心”“爱心”“耐心”,唤醒孩子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呵护、帮助他们成长。她从小事着手、从点滴做起,用微笑传递知识、用耐心和爱心为这些折断羽毛的天使缝补翅膀,精心为残疾学生搭起追寻梦想的舞台。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

也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

可她20多年来默默奉献,

对残障孩子那份深沉的爱,感动了很多人!

燃心为烛 大爱无声

▲一个能感动一生的视频,看完很暖心

刘小清,是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作为一名从事特教工作20多年的教师,她每天要做的事情极其考验耐心。

▲教聋哑孩子说话时,刘小清要让学生的手贴在自己的喉部、腹部,让他们感受到声带的震动、气流的强弱。同样的练习常常要重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

芦溪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97年,

如今已有9个班,137名学生。

作为寄宿制学校,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

还要照料孩子们的饮食起居。

▲尤其是自理能力较弱的残障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老师操心,这其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刘小清 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很多自闭症的孩子有暴力倾向,要打人发泄,我就让他打我的手臂,免得他自残或伤害同学。事后我发现我的手臂青一块紫一块的。

然而,

每当看到这些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睛,

刘小清就决定,

无论如何自己也要坚持下去。

有一些学生住得离学校比较远,刘小清就在双休日把他们带回家里一起生活。

每年寒暑假,刘小清都选择了路途最远、家庭最贫困、残疾程度最重的学生家里送教上门。

刘小清家里并不富裕,但她每年都会自掏腰包,拿出上万元钱帮助家境贫困的残障学生家庭。

刘小清还购买小鸡,送给残障孩子的家属饲养,等鸡长大了,再花钱买回来。

21年,7000多个日夜,

刘小清把青春献给了特教事业,

献给了那些需要她的孩子们。

刘小清

特教老师,没有“桃李满天下”的荣耀。但只要看到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对老师的爱作出一点点回应,我就感到无比欣慰。

▲这双鞋是刘小清一个学生毕业之后,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给她的,虽然尺码不合适,但她一直珍藏着

22年,其中的苦与乐或许只有刘小清一个人心里明白,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教师为人民的誓言从未改变。“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这是一名萍乡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亲身感悟。对于残疾孩子来说,刘小清老师就像一盏灯,始终为学生们发光发热,点燃他们人生的希望,点亮他们未来的生活。

这份无声的大爱,

穿透一切阻隔,温暖心灵!

刘老师,谢谢您!

好人就在身边

让我们追随好人的脚步

传递爱的温暖

向好人学习

向好人致敬!

来源:文明萍乡

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