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第一次皇權交替時,就有一些人對此有了異議,皇太孫繼位後,削除各個藩王的實力,更加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滿,最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以少勝多,處於弱勢的朱棣反而打敗朝廷,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他爲何在實力懸殊這麼大的情況下卻能逆襲成功呢?

在明朝初期,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手創建的大明朝剛剛進入正軌,朱元璋爲了保證他們老朱家絕對的皇族權利和避免皇子之間的奪嫡鬥爭,把他除了太子之外的所有皇子都封爲藩王,坐鎮一方,代替各個大將軍管理軍政事物,皇四子朱棣被封爲燕王,坐鎮北京。朱棣天生勇猛好戰,是個帶兵打仗的好手,再加上他封王在北京,正式明朝第一開國大將徐達的軍帳所在,徐達對朱棣來說更不是外人,徐達的長女就是朱棣的結髮夫妻。整個北半個中國都是徐達幫朱元璋打下的,後來朱元璋又進行了八次北伐蒙元勢力,這些都與燕王朱棣產生了交集,一來二去,鍛鍊了朱棣軍事才能,幫助朱棣結交認識了許多有名的軍中大將。後來徐達死後,由於明軍對北元的多次戰事,給朱棣鍛鍊了一支英勇善戰的軍隊。

相反在朝廷上,朱元璋爲了子孫的皇權安全,處理了大批能征善戰的將士,新皇帝朱允炆登基時間不長,處理朝廷事務尤其軍隊事務能力非常缺乏,在這種情況下與朱棣展開了對決。雖然開始時朝廷上因爲軍隊數量遠遠佔優勢情況下給了朱棣很大打擊,但是當朱棣調整好軍隊狀態後,領兵有方的朱棣開始了對朝廷的反攻。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門,打丟了皇帝朱允炆,徹底推翻了朝廷的,自己登基稱帝。

其實朱棣的勝利不是偶然,根據他的經歷和性格反而覺得燕王朱棣的勝利是必然的,朱棣的軍隊善戰有打仗經驗,朱棣本人多年帶兵有統軍經驗,朱棣年長朱允炆幾年,坐鎮北京獨立一方大小事務,再加上朱棣做事果斷,心狠手辣,完全一個帝王之才,怎能不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