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

定投是近些年来基金投资界的热词,对于定投的认知,有人奉若瑰宝,宣称十年十倍;也有人不屑一顾,弃之如履,认为它不过是割韭菜的工具。

面对针锋相对的观点,普通投资者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定投的底层逻辑非常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基金定投通过分散入场时机不同带来的风险,追求定投期间的平均收益。

市场时时刻刻都在起伏波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的涨跌,这也是市场的魅力所在。

如果每次都能踩中节奏在波段低点买入,波段高点卖出,用不了太久,你就成世界首富了。

然而,时机的选择恰恰是投资中最困难的部分,华尔街流传一句话,要在市场中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

而投资中的亏损,绝大部分源自错误的买入时机。

关于这点,看看牛市时的成交量就知道了。而牛市成为散户的绞杀场,就是因为多数人在高点入市。

无法判断何时是最佳入场点,但又想入场分享股市的收益,怎么办?

基金定投是个方法。

既然无法判断,那就放弃选择,将自己置于一个弱者的位置上,通过机械的定期投资,放弃对市场时机的选择;

把一个入场点变成多个入场点,分散了选中错误时机的风险,使得投资收益不再依赖入场时机,不寻求择时收益,仅要求平均收益。

假设某标的在一个时期内呈震荡走势,末期价格等同于初期价格,期间总收益为0,如下图所示:

期间任何一个时点一次性买入,到末期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如果随机买入,盈亏概率一样,运气好的买在低位赚钱,运气不好的买在高位赔钱。

如果投资者感觉自己择时能力很差,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把资金分为多份,每个时点买入一份,这样就将获取期间的平均收益,至少不会亏损。

然而,现实是,受财富效应影响,多数人都喜欢上涨时追进去,因此多数人会买在高位,最终亏损。

如果采用定投的方式,分5次入场,下图中的圆点表示定投的时点,其中第1、3、5次买入到末期的收益都是0;

第2次买入收益为负,第4次买入的收益为正,这5次的平均收益等于期间任意时刻买入的平均收益,略有盈利

以上是期间标的总收益为0的例子,如果期间标的总收益不为0呢?

假设定投标的初期价格为2,末期价格涨为4.4。

期间定投了5次,各期投入资金到末期的收益率如下:

第一次定投价格为2,

到末期的收益率为(4.4-2)/ 2 = 120%

第二次定投价格为3,

到末期的收益率为(4.4-3)/ 3 = 46.7%

第三次定投价格为2,

到末期的收益率为(4.4-2)/ 2 = 120%

第四次定投价格为1,

到末期的收益率为(4.4-1)/ 1 = 340%

第五次定投价格为2,

到末期的收益率为(4.4-2)/ 2 = 120%

五次平均收益约为:(1.2+0.467+1.2+3.4+1.2) / 5 =149%

这里定投收益率计算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是一种粗略计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定投平滑了不同入场点的收益率差异,避免了入场时间不同带来的风险。

股票实时行情软件中通常都有提供交易的均价,由于交易量比较大,许多机构交易员,为能够实现在均价成交,他们通常也会把大单拆分成多个小单,在多个时段分别下单,避免买在高点,从而使得买入成本接近均价。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基金定投也相当于把一个大单拆为多个小单,使成本接近定投期间的均价,以获取基金在定投期间的平均收益。

如果说基金横向分散了个股的风险,是选股上的被动,那么定投就是纵向分散不同入场点的风险,体现了选时上的被动。

基金定投的本质作用是分散选时风险,简单的等额定投获取的是各入场点的平均收益率,其本身并不会带来任何超额收益,其能否盈利、盈利多少,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定投标的长期走势。

总之,作为一种简单并有一定效果的投资方法,基金定投没有那么玄乎,不要指望通过定投快速致富,十年十倍;

但是,也没必要阴谋论,认为它是割韭菜的工具。

如果想要获得超额收益,一定要配合着:

1.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切不可听信,定投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

2.改变筹码分布,底部收集更多的便宜筹码。这就要采用一些不定额的方法,例如:倒金字塔加仓法、价值平均策略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