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1370萬人。就像是觸發了多米諾骨牌,“自由世界”的所有國家幾乎都受到了波折,全球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失業狂潮。

衰退來來去去,好日子總會來到。
這或許是人們在大蕭條裏,唯一安慰自己的話。

1929年10月29日,美國,華爾街,1300萬股票被賣出,股市崩盤——股指從363點降到323點——這一天被稱爲黑色星期二,也是經濟大蕭條的開端。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次經濟危機等於要了他們的命,因爲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因此沒了畢生的積蓄。

就像是觸發了多米諾骨牌,“自由世界”的所有國家幾乎都受到了波折,全球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失業狂潮。
美國:1370萬人。
英國:280萬人。
德國:560萬人。
保守估計,全球蒸發了約2500億美元。

經濟蕭條並沒有隨着1929年的過去而消失,到了1930年,美國人民的生活更爲慘淡:
男人買不起煙抽,只能自己來捲菸。
女人把自己的衣服剪剪,當作女兒的新衣。
人們排着隊去麪包店裏買隔夜剩下下來的麪包。
小孩就專門收集汽水瓶去賣錢。
在城市公司裏上班的人,工資基本被減半,同時85000家公司倒閉,狼多肉少。
在農村,人們只能喫草根,或者一些野菜,因爲旱災;農場主呢?早都破產了。

再看看歐洲或者大洋洲,情況似乎更慘。
原本,美國自1862年每年接收移民都會有超過10萬,然而在1933年,美國接受的移民只有2.3萬人。

因爲,歐洲人來到美洲以後發現情況更糟。
從新西蘭到法國,再到開普敦,再到阿根廷,全世界都處於失業狀態中。而且一旦一個人或幾個人失業,後面又會帶動另一羣人失業,一波又一波,就像是蝴蝶效應。

根據許多國家公佈的數據,失業率高達30%。從漢堡到柏林,高速公路旁邊都是無家可歸的人。
有時候,人們害怕把鞋子磨破,就索性不穿鞋子。
有時候,眼尖的人看到有糧食可以挖,百十號人就跑來搶。
爲了能趕上必需品的大減價,人們不惜走上幾百裏的路。
在這個時期,年齡偏大的60多歲40多歲的務工人員很不受寵,因爲僱主普遍喜歡20歲的年輕人。因此,許多爲國而戰的老兵會發現,自己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竟然是沒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日子。

當然,蘇聯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