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紅王子”李佳琦“直播帶貨”現場翻車,讓用戶質疑網紅帶貨的同時,更體現出這一模式的漏洞,必須面臨更嚴格的自律和監管。在業內人士看來,直播帶貨實際上是將銷售員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轉變爲網紅與粉絲的關係,這極大刺激了用戶的消費慾望。

“口紅王子”李佳琦“直播帶貨”現場翻車,讓用戶質疑網紅帶貨的同時,更體現出這一模式的漏洞,必須面臨更嚴格的自律和監管。


“網紅一哥”李佳琦日前經歷了他職業生涯中最爲尷尬的一場直播。

電商直播網紅帶貨亂象叢生,誰爲消費者護航?

在一場不粘鍋的直播中,李佳琦現場翻車,不粘鍋中的雞蛋緊緊地粘在鍋底。

儘管李佳琦和不粘鍋品牌商都先後就翻車事件發出了聲明,且這款產品的鏈接均已失效,但關於李佳琦以及直播行業的熱議卻一波接着一波。

“爆發”的網紅效應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李佳琦的標誌性語言“OMG!買它!”撩撥着大部分女性的神經。

在直播行業,李佳琦是一位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甚至有傳言稱“沒有一個女生能空着手離開李佳琦的直播間!”

這從李佳琦過去的直播業績數據便能窺得一斑。李佳琦曾在15分鐘裏賣掉15000支口紅。2019年618購物節,李佳琦在淘寶上3分鐘時間銷售額超600萬。2018年9月,李佳琦甚至還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爲塗口紅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更不用說各種時尚獎項拿到手軟。

多數人認爲,李佳琦的爆紅是因爲他很幸運。畢竟從事直播的網紅成千上萬,但在淘寶直播擁有650萬粉絲,每天晚上直播間超過200萬人的網紅,卻鳳毛麟角。

或許,李佳琦自己也沒有想過會成爲“網紅一哥”。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佳琦表示,來上海以後,他和小助理討論過,掙夠2000萬就回家,這個目標很快就實現了,但他們並沒有回去。

電商平臺發展的速度遠比李佳琦他們想象的快。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大量新業態、新職業,網絡直播、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模式拉動靈活就業人數快速增加。

據淘榜單聯合淘寶直播發布的《2019年淘寶直播生態發展趨勢報告》,2018年加入淘寶直播的主播人數同比增長180%;淘寶直播平臺帶貨超千億元,同比增速近400%;每月帶貨規模超過100萬元的直播間超過400個。

不僅僅在電商平臺,在其他短視頻等社交平臺,網紅帶貨也十分普遍。比如號稱快手“最強帶貨王”的散打哥,在1分鐘內將單價19.9元的牙膏賣出3萬單;擁有2500萬粉絲的快手主播辛巴,在婚禮當天直播帶貨的銷售總額達到1.3億;抖音頭部紅人“七舅腦爺”的直播首秀,聚集了108個品牌贊助商;而李佳琦

在抖音的一場直播就可吸引4000萬人觀看。

電商直播網紅帶貨亂象叢生,誰爲消費者護航?

如今,直播帶貨正在成爲新的銷售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約三成直播電商受訪用戶稱,每週會觀看電商直播四到六次。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觀看電商直播成了當下流行的消遣方式之一。有觀看電商直播習慣的用戶每天利用碎片時間參與直播帶貨的活動,在消遣的同時,用戶也減少了爲選擇商品而花費的信息搜尋成本和時間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直播帶貨實際上是將銷售員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轉變爲網紅與粉絲的關係,這極大刺激了用戶的消費慾望。以李佳琦爲例,在直播過程中,李佳琦與粉絲產生了較好的互動,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粉絲的消費慾望。在推銷產品時,隨着李佳琦一句“買它”,直播間裏一呼百應,訂單秒沒。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用戶認爲,直播帶貨能引起他們比較大的消費慾望。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直播帶貨的形式通過主播有趣的表現手段對產品的性能進行講解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可以充分地融入到購物場景中。同時,在直播中消費者可以和主播實時溝通,通過情感互動,更易激發其購買慾望。

正是由於市場看到消費方式的日漸改變,使得網紅帶貨這種形式極速發展,網紅數量急劇增加。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顯示,2018年,粉絲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網紅數量較2017年增長51%。其中,粉絲規模超過100萬人的頭部網紅增至23%。

網紅推薦產品質量如何保證?

那麼,網紅帶貨的模式,到底給消費者帶來了什麼樣的體驗?

事實上,近年來,關於“直播翻車”的報道屢見不鮮,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投訴也是層出不窮。

對產品質量的質疑是最爲常見的投訴。如有消費者在平臺上投訴稱,購買李佳琦推薦的面膜後,產生了皮膚問題,在反饋到客服後,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

電商直播網紅帶貨亂象叢生,誰爲消費者護航?

除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網紅帶貨也容易引起虛假宣傳氾濫、直播數據造假成災,以及暗藏灰色產業鏈、售後維權難等“套路”。

業內人士指出,很多網紅對產品並沒有足夠的瞭解和體驗。此前有媒體報道,頭部網紅對商品的選擇往往只在幾分鐘,李佳琦每天有超過10個商務排隊等着他,提交到他面前的備選商品都被抽象成庫存、原價、優惠價、佣金比例等幾個固定指標,決定行或不行有時只需要1秒,能被選中的商品不超過十分之一。  

  

不過,一切的銷售渠道最終都會回到產品本質上。事實上,此種網紅帶貨的銷售模式爆發的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產品不如網紅說的那麼“神奇”,產品售後得不到保障,這些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電商平臺最應把好“產品”關

網紅帶貨的種種不良影響,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

近日,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此表示,將嚴查網紅帶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楊紅燦表示,得益於網紅直播帶貨的迅速傳播效果,不少商家和商品異軍突起,短時間內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但是一些商家忽視了商品質量,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雙十一臨近,上海市監管局對22家電商平臺進行了行政約談,對包括網紅虛假宣傳、對入駐商家審覈不嚴等問題進行了規範,要求電商企業落實有關要求,規範促銷行爲。

衆所周知,網紅帶貨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是電商平臺。在產品質量等問題上,電商平臺方面應該把好的關卡,一旦缺位,將直接從源頭造成假貨、殘次品的泛濫,從而侵害消費者權益。

此外,電商平臺的花式促銷也是消費者較爲關注的問題之一。在活動促銷期間,不透明的促銷價格和繁瑣的促銷規則最困擾消費者。關於網民對電商促銷節日的看法,艾媒諮詢調查顯示,受訪網民最不滿促銷節日促銷價格不透明以及促銷規則太複雜,佔比分別達到36.5%和35.4%。

商品性價比高是消費者參與促銷的核心因素。分析師認爲,長期來看,唯有爲消費者提供真正實惠的價格和折扣,纔能有效發揮促銷節日的作用,助力於平臺用戶的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我國電商體系的不斷發展,總會伴隨着各種漏洞,因此也需要各方不斷完善。未來隨着一二線城市用戶消費逐漸飽和,電商平臺或許還將把下沉市場作爲新的發展重點,這個時候,“野蠻生長”的網紅也該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了。網紅和電商今後都要規範化,不能誤導甚至欺詐消費者。(發現網記者 羅雪峯 楊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