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衆號米粒媽頻道)

昨天看到微博,又被孫儷一家給甜哭了。

等等8歲,爸爸做了一個蛋糕(之前還經過了無數次試驗),媽媽織了一條圍巾,等等也很暖,說會把圍巾天天帶在身邊。

孫儷和鄧超一直是娛樂圈的模範夫妻,結婚這麼多年,仍然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有質感,也有煙火氣,有嘻嘻哈哈,也有吵吵鬧鬧。

鄧超曾經說過,他們婚姻的祕訣就是“儀式感”:我和孫儷都會過紀念日,並且我們認爲,在自己的節日裏,更應該精緻地捯飭一番。

儀式感,看似是一件小事,卻能給孩子帶來終身幸福的能力,也是所有幸福家庭的標配。

上週看《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因爲我是嗯哼的阿姨粉,所以“愛屋及烏”,看到有杜江和霍思燕參加,就趕緊追着看了,哈哈哈。

節目組按照慣例,給每個丈夫99元約會基金,讓他們爲自己的妻子製造驚喜。

其他男嘉賓都挖空心思、想破了頭,杜江完全沒費什麼腦細胞,簡簡單單帶霍思燕回到自己的母校。

校園裏騎騎單車、喂喂流浪貓,在自己當年的宿舍裏喫頓麻辣燙,聊聊天。

哦,對了,杜江還不忘在宿舍裏貼上當年霍思燕主演的電影《我要成名》的海報。特別溫馨、浪漫,接地氣又有儀式感。

杜江說,上海戲劇學院是在他心目中非常神聖的地方,帶妻子來,“走一走我上大學時候走過的路,感受一下我當時那種感覺”,假裝和妻子做一次同學,去宿舍約約會。

在校園裏推着自行車的時候,給霍思燕介紹學校的時候,在宿舍喫飯的時候,杜江說,他都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多少人上一次心動還是結婚的時候?

真的不能因爲戀愛或婚姻的時間長了,就放棄了這種感覺呀!

生活中,多創造一些充滿儀式感的瞬間,就像霍思燕說的,好好記住這份美好,當以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這種美好的感受,拿出來,總會讓你度過很多很多難關。

儀式感是一種可以深深被記住的幸福。(米粒媽頻道 : MilimaPinDao (點擊可關注))

黃磊之前在《奇葩說》裏非常直截了當地說過:如果有一天,要娶自己女兒的那個男人說,沒有婚禮,他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一個儀式感都沒有,這是不對的。

其實當年,他跟孫莉結婚的時候,也沒有婚禮。因爲結婚是臨時決定的,所以不只沒有婚禮,甚至沒有婚紗照,沒有鑽戒,沒有求婚,沒有蜜月,有的只是兩邊家人一起喫了頓飯。

當年的黃磊覺得這樣很酷,而年輕的孫莉也看似不太計較。

但終究,他們在2015年,相識20週年紀念的時候,補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

他們帶着一雙女兒,接受着親人朋友的祝福,孫莉更是哭成了淚人。

不是黃磊對自己和未來女婿“雙標”,而是自己經營過婚姻,經歷過夫妻二人朝夕相對,過慣了柴米油鹽之後,他更懂得,儀式感對於夫妻、對於孩子、對於家庭,對於自己,多麼重要。

我和米粒爸當年結婚的時候,沒有舉辦那種傳統的中式婚禮,只在我們雙方的老家請親戚朋友喫了飯。

傳統婚禮中,氣派的迎親車隊,西式婚紗、中式旗袍無障礙切換,專業的燈光,絢麗的T臺,有花童撒花有樂隊表演,還有感恩敬茶環節……參加過兩次婚禮後,我和米粒爸達成了一致,這樣的婚禮對我們倆而言,不喜歡也不想迎合。

那婚禮就不辦了嗎?當然不是。

我們最終在巴厘島舉辦了一場非常小型的婚禮,只有雙方父母和三個最親密的朋友見證。

米粒媽選定的,小巧卻精緻的禮堂,就是它

灑滿花瓣的甬道,花瓣也是提前預定好的

我們雙方父母手捧花瓣迎接着我們,充滿期待,左邊就是米粒奶奶和米粒爺爺

我和米粒爸交換戒指,說出樸素但真誠的誓言(請忽略米粒爸笨拙的姿勢)

這正是我和米粒爸夢想中的婚禮,屬於兩個人的婚禮,簡單、溫馨、浪漫。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還會翻出婚禮的照片和視頻,看一次,就好像又經歷了一次,就在此時,我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還在嘴角上揚!

我在想,黃磊和孫莉,他們相伴20多年,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甜蜜爆表,相看兩不厭嗎?不是的。

即使契合度能達到100%的夫妻,一樣在婚姻中有過怨懟、爭吵、埋怨、瑣碎和一地雞毛。

但那些生活中的儀式感,會不斷提醒你去感恩和珍惜。

儀式感其實不一定要多盛大、多熱烈、多浪漫、多感動,儀式感就是給生活加點料,是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天。

就像鄧超和孫儷,能把每一天都過成紀念日。

鄧超會時不時給孫娘娘送一些奇奇怪怪的禮物,比如像刮痧板一樣的耳環!

還有印滿了奇經八脈的足療襪子!

而孫儷會把孩子們練習的毛筆字剪下來,貼在相框裏,成爲一幅藝術品!

以孩子的畫爲靈感,做成定製筆記本~

孩子們的生日、彼此的生日、紀念日,他們都會認認真真對待,生活中隨處釋放着小心思、小情趣、小感動,這都是滿滿的儀式感。

之前,一個剛畢業的男生來公司實習,看他每天中午都自己帶飯,我驚訝於別的小男生都抓緊一切時間打遊戲,他居然還有閒情雅緻自己炒菜,一葷一素,營養相當均衡。

他跟我說,他每天都會早起半小時,早餐也是自己在家做,喫完纔出門上班。有時候是牛奶、堅果配上一份自制三明治,有時候是青菜粥和雞蛋餅,也有時候會簡單煮點小餛飩。

房子是租來的,生活卻不是。

同樣是合租房,同樣是剛畢業,太多年輕人都過得粗糙、隨意、沒有質感,而我這個實習同事,認真對待每一頓飯,積極對待每一天,生活得簡簡單單卻充滿儀式感。

上週寫了一篇文章《結婚十年,我和老公結拜爲異姓兄妹》,看到有個讀者在下面留言,說“看到幸福的煙花在文中跳躍”。

哈哈,認識米粒爸之後,我的生活也是過得越來越精緻了。

生日、節日、紀念日不必說,最最讓我感到幸福的是那些生活中隨處可見、隨時發生的“在意”、“重視”和“不將就”。

米粒爸每年都會泡一大罐子楊梅酒!

我們也會時不時把娃撂倒,來一場偷偷摸摸的小約會!

在酒店裏,喫頓方便麪都搞成米其林的架勢!

每一次說“下樓隨便喫點”,都可能是一頓驚喜大餐!

出差,也要有度假一般的美妙心情!

在家做飯,時不時搞出點花樣,假裝在新加坡度假!

即使寫稿到3點,只要能喫到最愛的brunch,就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在我加班的時候,米粒爸給我來上一盤“雅詩蘭黛”,笑到岔氣,哈哈哈!

正因爲有了這些儀式感,平凡的小日子裏便多了驚喜和期盼。

對了,還有誰沒加我微信的,我的個人微信號是mlm702,喜歡用微博的也可以去微博關注“米粒媽頻道”

一個英國媽媽Nikkole,每個月都會跟兒子出去“約會”一次,就像正式的約會那樣,兒子會爲她打開餐廳的門,幫助她拉好椅子,並且細心地問她想要喫什麼菜……

喫飯的時候,兩個人都不帶手機,彼此享受“約會”過程。

喫完飯之後,兒子會用自己一個月以來照顧妹妹和做家務做賺到的零花錢來結賬,而且還會準備15%的餐費作爲服務生的小費……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的做法太讚了。

如何對待生活,如何與異性相處,這個媽媽給孩子做了最好的詮釋。

對於孩子來講,儀式感真的太重要了。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把粗糙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們才能擁有終身幸福的能力。

去年我們家買了一棵巨大的聖誕樹,兩米多高,直接頂到房頂了。提前一個月,我們就和米粒一起佈置聖誕樹,米粒興奮得不得了。

聖誕節的時候,我們在家裏放一些聖誕歌曲,全家在聖誕樹下拍家庭合照,喫聖誕大餐,溫馨又有愛。

過了元旦,我們就把聖誕樹拖到了地下室封存。這不,下個月又是聖誕節了,月底我們打算再把它拖出來,重新佈置。

我記得我小時候,剛流行過聖誕節的時候,米粒姥姥躡手躡腳把禮物放到我牀頭,我在漆黑的屋裏摸一晚上,猜是什麼東西。有一年是鉛筆盒,還有一年是小的閱讀書架,至今印象都特別深。

對於小孩子而言,聖誕老人是不是真實存在,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反而是家庭營造的節日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驚喜和回憶。

《小王子》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小王子在馴養狐狸後的第二天又去看望它。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狐狸說,“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大多時候,生活的確是平淡無奇又匆匆忙忙,儀式感早就被人們輕易拋諸腦後。

但生活之所以成爲生活,就是因爲那些充滿儀式感的時刻,和一個個平凡而幸福的瞬間。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灰暗的日子裏,儀式感是照亮生活的一束光;美妙的日子裏,儀式感是留下美好回憶的一抹色彩。

只要尊重生活、認真去愛,就一定能獲得那串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

PS:想圍觀我們家的生活,看我們的“儀式感”和“小確幸”,可以加我個人微信號mlm702(已經加過的就不用重複加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