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3年初,53岁的宋仁宗处于被阎王爷召唤的前夜。

此时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孤独时候。

作为儿子,他一出生就离开生母,未能尽孝的愧疚伴随他到生命最后。

作为丈夫,曹皇后因他的猜疑,已经七年不敢出现在他面前。

作为父亲,他一手包办的婚姻把最爱的女儿生生逼疯。

最让他不甘心的是,他拼尽老命,竟然没能生一个儿子继承江山。

这是他不愿承认的耻辱!

宋仁宗一生仁慈,为何命运却把他推到这番境地?

我们还要从他的出世开始说起。

01 母子缘浅

1010年,一声男婴的啼哭让宋真宗惊喜不已。

在此之前,他已经连丧数子,人丁稀薄对于皇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孩子的生母李氏是一名宫女,地位卑微的她自然没有资格养育高贵的皇子。

所以,刚出生,小皇子就被抱给了修仪刘娥。

刘娥画像

刘娥是真宗最宠爱的女人,也是他一心想要册立皇后的女人。

但因为她出身低贱,群臣一致反对。

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有什么比诞下皇子、母凭子贵更有信服力?

所以,在真宗的默许下,刘娥成了孩子的母亲。

十月怀胎是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与亲生母亲所有的缘分。

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感受过真正的母爱。

小皇子被取名赵受益。

这个名字对他而言,真是恰如其分。

与他有关的每一个人,都因他的降临而受益了。

真宗自不必说,多了个儿子,就等于江山多了一份希望。

李氏因生子有功,被封为崇阳县君,摆脱了宫女身份,成了名副其实皇帝的女人。

就连她那卖冥币为生的弟弟李用和,也因为沾姐姐的光,成了一个小官,踏入仕途。

刘娥母凭子贵,升为德妃,两年后被册封为皇后,为她后来把控大宋江山、操弄权柄提供了便利。

刘娥虽然是养母,但对赵受益的教育可谓是尽心尽力。

她是一个强悍的女人,自然不会允许“儿子”成怂货。

所以,从小就对赵受益高标准、严要求,希望他这个龙种能够飞龙在天,成为一代仁君、明君。

普通人有个望子成龙的父母就够孩子累了,更何况是要做真龙的赵受益。

必然是压力山大,不得自由,备受压抑。

母子间的温情对他而言,更是少得可怜。

《清平乐》中的李宸妃

1018年,8岁的赵受益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在“祯难”的人生路上又向前踏了一步。

1022年,宋真宗去世,赵祯即位,时年十二岁,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当了皇帝的宋仁宗并没有因为升职多出一点自由。

刘娥与他朝堂并坐,垂帘听政,严重影响他的存在感。

1033年,刘娥去世。

随着她的去世浮出水面的,还有仁宗的身世。

这时仁宗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生母不是刘太后,而是已经故去的李宸妃。

想到自己竟然不曾对生母有过一日的尽孝,他愧疚不已。

为了弥补对母亲的亏欠,他给予李氏一门高官厚禄。

尤其是他的舅舅李用和,彻底咸鱼翻身,出将入相。

但是,他依旧觉得不够。

日后也正是他的这份愧疚,将让他最爱的女儿付出惨重的代价。

02 夫妻情淡

刘娥垂帘听政的12年,仁宗不但政事不能作主,连娶谁当老婆也不能作主。

1024年,也就仁宗当皇帝后的第二年,刘娥准备给14岁的皇帝立后了。

本来,仁宗看中的是大商人王蒙正妖艳的女儿王氏。

然而刘娥觉得王氏气质浪荡,怕她用美色魅惑君王,就不同意。

不但不同意,还把王氏嫁给了她的侄子刘从德。

这让仁宗相当不高兴。

后来,仁宗又看中了另外一个美女——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可他的美好愿望又被泼了一盆了冷水。

刘娥不顾他的意愿,强行把已故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塞给他。

郭氏武将家庭出身,骄横莽撞,哪里是仁宗的菜?

对于这个被迫娶的皇后,他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虽然是一国之君,可想娶的人不能娶,不想娶的被强迫着娶。

想想也是够憋屈的。

或许是当时被压制得太厉害,刘娥去世后,他便急不可待地摆脱这份阴影。

很快,他就找借口把郭皇后给废了。

但废掉不喜欢的皇后,并没有让他迎来彻底放飞自我的机会。

郭皇后被废之后,他想立茶商之女陈氏为后。

但多年前的场景再次重演,他的选择遭到大臣的一致反对。

无奈,他只能娶大家都满意,唯独自己不满意的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

在朝臣心目中,曹氏是理想的国母人选:不管是出身还是品行,都无可挑剔。

最重要的是曹氏相貌平平,貌丑不至惑君。

朝臣是满意了,可相貌不佳对“颜控”赵祯来说是巨大的杀伤力。

曹氏不仅长得不好看,做人也刻板,事事讲规矩,让仁宗一点喜欢她的欲望也没有。

大概实在是下不去嘴,曹皇后一生既没有得到仁宗的爱情,也没有留下子嗣。

在古代,皇后才是皇帝真正的妻子,可仁宗的两次婚姻,都献给了政治。

立了两个皇后,一个无德,一个无貌,一对无趣;

郭皇后在位近10年,曹皇后在位28年,都无所出。

仁宗婚姻的质量,可见一斑。

仁宗虽是帝王,但也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对于一生没有享受过母爱的他来说,还是希望从女人身上得到温情的吧。

只可惜,所谓的相濡以沫、琴瑟和鸣,都与他无关,不能不说是悲哀!

不过,老天也试着补偿他。

30岁那年,他遇到了一生最宠爱的张贵妃。

可能是以前被压抑太久,在遇到张贵妃之后,他开始任性地补偿自己。

他一次次为心爱的女人逾越祖制,给了她自己所能给的一切。

但是,两人的缘分只有14年。

1054年,张贵妃去世,留下仁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他违背祖宗家法,追封她为皇后;保留着她生前居住过的地方年年悼念,可他的深情换不来她哪怕多一天的陪伴。

虽然他后来也宠幸过其他女人,但没有一个再令他这样刻骨铭心。

03 子女缘薄

仁宗不仅婚姻不顺,子女缘分也极为淡薄。

他14岁结婚,但直到25岁都没有生出来一个孩子。

皇帝无嗣,意味着江山后继无人,这可急坏了朝中大臣。

结果就是仁宗半辈子都在被逼着生儿子。

在大臣的逼迫下,1035年,仁宗将堂兄濮王的第十三子赵忠实接入宫中“招弟”。

顾名思义,就是招个男孩出来。

赵忠实果然“不负所望”,进宫两年后,俞氏就怀孕了。

而且生的是男孩。

可是,仁宗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孩子就夭折了。

空欢喜一场。

无奈,只能请赵忠实继续“招弟”。

第二年,苗氏又怀孕了,只不过生的是个女孩,也就是后来的福康公主,《清平乐》里赵徽柔的原型。

这一年仁宗已经28岁,说“老来得女”也不过分。

可之后,从福康公主出生到出嫁,近20年的时间,尽管他努力出了9个孩子,却没有一个活下来。

而他宠爱的福康公主,也因他一手包办的婚姻,被推入了人生绝境。

为了弥补对生母的亏欠,仁宗把公主嫁给了舅舅李用和的次子李玮。

李玮性格木讷,长得又丑,再加上李家人暴发户的气质,这桩不般配的婚姻最终把公主逼得疯疯癫癫,年仅32岁就凄凉离世。

仁宗一生有过16个子女,3个儿子全部夭折,只有4个女儿活到成年。

其中5个孩子是在他年近50的时候密集出生的。

对比他之前孩子出生的速度,看得出来,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为了生个儿子出来,他也是很拼了。

然而,弹尽粮绝后,他还是不得不面对无子的事实。

1062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在大臣的逼迫下,他立4岁进宫招弟,当时已经31岁的赵忠实为皇子,赐名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但他依旧不甘心没儿子的事实,对赵曙一家子不闻不问。

因为他的态度,下人也不敢对赵曙表示关怀。

以至于赵曙虽然是皇子,可最基本的吃穿都成问题。

可见,仁宗对这个养子的嫌弃程度。

不过天道轮回,英宗继位后,开始为难曹皇后和仁宗的女儿们,也算是报了当日之仇。

嫌弃归嫌弃,不甘归不甘,仁宗始终拗不过天命。

1063年,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春天后,他终于在绝望与孤单中走向死亡。

宋仁宗画像

回首仁宗的一生,他与韩琦、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士大夫共治天下,创造了“仁宗盛治”的局面。

在位42年,他先是活在刘娥强权的阴影下,又被士大夫困在礼教、祖宗法度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隐忍着过完了一生。

后世评价他:“‘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可当脱去皇帝的外衣,他也不过是一个婚姻不顺的丈夫,一个留不住子女的父亲,一个不得自由的男人。

很多人说,《清平乐》太压抑了,要弃剧。

那是因为仁宗的一生也是在压抑中度过的呀!

这位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不过是好惨一男的!

继续阅读《清平乐》背后的历史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