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然明朝能先後發起七次下西洋活動,可見還是有很大收穫的,鄭和收集掌握了不少航海相關技術資料,使明朝成爲當時絕對的海上霸主。其中因爲有一個人的存在,使明朝成爲當時最爲先進的國家,這個人就是出使西洋的鄭和。

鄭成功差點讓明朝成爲世界最強的國家,只可惜皇帝沒有遠見

提起明朝,除了黑暗的官場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外,其實還是有不少貢獻的。其中因爲有一個人的存在,使明朝成爲當時最爲先進的國家,這個人就是出使西洋的鄭和。公元一四二一年,鄭和奉命前去拜訪其他大陸,這個時間要比歐洲還早七十幾年,可以說如果當時能夠抓住機會,建立帝國的也許就是明朝了。的確,明朝當時的能力完全可以掌控海洋,鄭和出使西洋所乘坐的是一千五百噸的艦船,而數百年後哥倫布所乘坐的還只是一百噸的船隻。

鄭成功差點讓明朝成爲世界最強的國家,只可惜皇帝沒有遠見

通過上述分析,只要鄭和把出使西洋的事業進行下去,或許以明朝的財力完全可以將腳印踏遍其他洲際,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最終明朝還是錯過了發展時機。明朝首次派遣使者航行是在公元一四零五年,於二十八年後結束,中間一共經歷了七次活動。活動使團的領頭者便是鄭和,再加上航行的目的地基本都是西洋麪,這些活動便被稱之爲下西洋。在這七次航行中,都是從南京出發,再到江蘇港口集結船隻,一直到福建港口開洋,船隊拜訪了太平洋和印度洋附近的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蘇門答臘、暹羅等地,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看來,船隊到達最遠的地方就是東非和紅海。

鄭成功差點讓明朝成爲世界最強的國家,只可惜皇帝沒有遠見

作爲中國古代人員和船隻最多、規模最大以及時間最長的海上航行活動,鄭和自然也遇到了不少海上險情,成爲十五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探險活動。當然明朝能先後發起七次下西洋活動,可見還是有很大收穫的,鄭和收集掌握了不少航海相關技術資料,使明朝成爲當時絕對的海上霸主。雖然通過鄭和的複述,人們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商業利益有多巨大,但因爲當時的明朝經濟就已經足夠富庶,所以皇室大臣對於海上航行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

鄭成功差點讓明朝成爲世界最強的國家,只可惜皇帝沒有遠見

而歐洲國家卻剛好相反,那些君主爲了得到東方財富,無時無刻不想着如何開闢新航路,對於航海行動十分支持。起初沿海附近的百姓一直守着出海打漁的傳統,民間的海上活動也非常繁榮,但因爲明朝時常遭到倭寇的侵擾,朝廷便頒佈禁令,不允許民間再私自出海。洪武四年之後的幾十年間,朝廷先後頒發了五條禁令,從最初的不能私自出海到最終的嚴禁海上貿易,此外還制訂了專門的律法,所有違反禁令者,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官兵都會受到處罰。

鄭成功差點讓明朝成爲世界最強的國家,只可惜皇帝沒有遠見

明朝所設立的海禁政策,讓唐宋時期發展的海外貿易遭到重創。一直到永樂皇帝上位後,都一直遵照着這樣的規定,因爲小小的海盜就能讓當時實力最強大的大明王朝頒佈禁令,可見明朝雖然經濟還算富庶,但骨子裏卻還是非常保守的。最終,這條禁令摧毀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事業,而禁止百姓出海,就代表着將其他國家拒在門外,不能再像唐朝那樣和周圍各國友好相處。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國家卻都開始崛起,中國因爲不與外界交流,錯失了許多發展機會,最終被覬覦東方財富的國家用炮火打開大門,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爲。

鄭成功差點讓明朝成爲世界最強的國家,只可惜皇帝沒有遠見

原本明朝還有鄭和時常進行航海行動,但隨着鄭和的去世,最後的行動也終止了,隨後發生了更加令人不解的事情。當時擔任兵部侍郎的劉大夏與一衆官員一起上書,請求停止所有航海活動,理由是太費錢,會給百姓造成壓力。其實這並不怪鄭和,原本明朝就是爲了顯示自己的威儀纔出使西洋,而歐洲國家都是爲了尋求效益,明朝當然會耗費不少錢財。但這些官員的目光太過狹隘,沒看到這其中的意義。

鄭成功差點讓明朝成爲世界最強的國家,只可惜皇帝沒有遠見

至於劉大夏爲何堅持阻擾航海行動,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爲了打壓宦官,只是他的目標選錯了,鄭和雖然是宦官,卻非常有作爲。根據史料記載,劉大夏其實算是比較負責的官員,他十分重視民生問題,只可惜經受過八股文的荼毒,思維都已經被固化,不懂得變通。劉大夏爲了阻止行動的繼續,他把鄭和幾十年的資料全部偷出來燒燬,這個行爲使中國的航海技術倒退幾十年,可這也剛好是歐洲航海技術高速發展的幾十年。就因爲劉大夏一個錯誤的行爲,使中國再也無法成爲古代的海上霸主,大家認爲這個結果和劉大夏有關嗎?

鄭成功差點讓明朝成爲世界最強的國家,只可惜皇帝沒有遠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