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那之後,納迪爾被暗殺,政變失敗的貴族阿夫汗卷着“光明之山”進入阿富汗......波斯、印度的無數血雨腥風都與這顆如同禍水紅顏一樣的鑽石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因而,這顆如天神遺珠般的“光明之山”有一個不祥的綽號:詛咒鑽石。名鑽從來都是男人們殺戮與光榮的最好理由,“光明之山”更可以說珠寶史冊的黑色幽獄,擁有它的人從來都以血腥的結局收場,它和歷史聯手爲人們捧上了一道道血腥的大菜。

“光明之山”,又名“柯伊諾爾”,世界上最爲古老且保存完好的最大鑽石。傳說“光明之山”是在印度南部的礦山中被發現的,有關它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1304年。

“光明之山”原石重達800克拉,第一次琢磨後重186克拉,呈橢圓形。英國王冠上面鑲嵌了2800顆鑽石,其中最奪目的光芒就來自王冠頂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而此時的“光明之山”鑽石經二次雕琢,重108.97克拉。

傳說它已有了3000年的歷史,但最早有關它的記載是1304年,其具體出現時間我們不得而知,但“光明之山”所閃耀的光芒和背後的傳說卻更加令人着迷。

“誰擁有了它,誰就擁有整個世界;誰擁有了它,誰就得承受它所帶來的災難;唯有神或一位女人擁有它,纔不至遭受任何懲罰。”印度教經文中這樣一段話,讓人更加心思神往。

光明浴血,紅顏永駐

名鑽從來都是男人們殺戮與光榮的最好理由,“光明之山”更可以說珠寶史冊的黑色幽獄,擁有它的人從來都以血腥的結局收場,它和歷史聯手爲人們捧上了一道道血腥的大菜。

時間長河亙古長存,早已流進蒼茫深處。“光明之山”的身世已經在歲月的那一端隱匿,無從知曉。但我們知道,它發現於印度戈爾康達地區,原石重達800克拉,在莫臥兒皇帝的宮中隱居了上百年後,終於,它被捲入了男人間的殺戮………

1739年,波斯軍閥式首腦納迪爾·沙赫征服了印度的北部城市德里,並立下誓言一定要得到這顆古老的鑽石。

印度內宮的一位侍女泄露了機密,告知納迪爾鑽石藏在莫臥兒皇帝的頭巾之中。於是,納迪爾假意安排了一場宴席,宴中他表示爲了友善,應該按照東方禮儀雙方文換頭巾。莫臥兒皇帝騎虎難下,當他解下頭巾時,一顆鑽石滾落下來,宛如天使之心墜落人間。

血腥從此開始,兩百餘年都未平息。從那之後,納迪爾被暗殺,政變失敗的貴族阿夫汗卷着“光明之山”進入阿富汗......波斯、印度的無數血雨腥風都與這顆如同禍水紅顏一樣的鑽石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因而,這顆如天神遺珠般的“光明之山”有一個不祥的綽號:詛咒鑽石。

女王榮耀下的閃光

終於,它在19世紀被送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手上。女王是神在人世的代理人,而且又是女性,遵照了印度教經裏的戒訓,詛咒似乎從此中斷了。

見過了無數奇珍異寶的英國王室對印度工匠雕琢的“光明之山”甚爲不滿。1852年加坦南特受命再次對它進行加工,名匠嘔心,這顆奇珍真正成了一座光明之山,重量削減到106克拉。女王死後,它被鑲在英國瑪麗王后王冠的十字架上,後來又被鑲在伊麗莎白王后的王冠頂上十字架的正面。

也許是經卷上的咒語真的應驗,它的女主人伊麗莎白王后活了101歲,去世時靈樞上就放着那頂王冠。在當時現場直播或者新聞照片上,“光明之山“依舊絕世驚豔,如同伊麗莎白王后一般。

英雄泣血,紅顏不老,或許這是對這顆傳世的鑽石最恰當的描述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