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炉石》里的卡牌按使用类型分为“随从”“法术”“秘密”等,而《二战牌》就是“单位”“指令”“反制指令”等。比如《二战牌》中的“压制”效果,和《炉石》的“冰冻”差不多,让单位无法行动一回合。

很多玩家都玩过暴雪的卡牌对战游戏《炉石传说》,当年暴雪在推出不温不火的《星际争霸2》、《风暴英雄》后,业内影响力、口碑都日益衰落,没想到却是靠着一款卡牌游戏《炉石传说》焕发了第二春。

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生活中,偶尔抽出十几二十分钟,和别人来上一局卡牌游戏是非常不错的。这也是《炉石传说》能够火起来的一大原因。但是暴雪后来的操作却没能让这款游戏的热度持续下来。比如半年一出的扩展包,越来越超模的强力卡牌。我是从公测就开始玩《炉石传说》,一开始只要精心构筑一套蓝白卡组就能在天梯获得不错的成绩,而在出了几个扩展包后,卡组里不放几个强力橙卡你都不好意思去天梯。现在的《炉石传说》对新手极不友好,新玩家不充几个328来开卡包,就只能在天梯最底层和脚本玩家对战了。

而今天我要安利的不是《炉石传说》,而是一款类似《炉石传说》、拥有别样风格的卡牌游戏。

现在市面上的卡牌对战游戏,不论是暴雪的《炉石》,还是V社的《刀牌》,亦或是波兰蠢驴的《昆特牌》,都离不开奇幻魔幻特色,什么萨满法师一类的。

而近期出了一款现实画风的二战题材卡牌游戏,截止我写此文之时,该游戏上线STEAM不到一周,便收获了六千多条评论,其中有87%的好评,为特别好评。这款游戏就是4月15日上线的《KARDS-The WWII Card Game》,中文直译就是《卡牌-第二次世界大战卡牌游戏》,我将它简称为《二战牌》。

下面我就带大家看看这到底是款怎样的游戏吧。

重点讲讲核心的玩法方面。这款游戏在玩法上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炉石》。我为什么要说“借鉴”而非“抄袭”呢。因为我觉得游戏的玩法很难说成抄袭,除非是那种完完全全的照搬,换个皮肤界面,其他完全没有改变的游戏,我会认为是抄袭。但这款游戏虽然玩法很像《炉石传说》,但却也有不少地方有别于《炉石》,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01模仿

该游戏的对战模式有排位和征召两种模式,排位就是天梯,征召就是竞技场,这些和炉石没有啥区别。具体说说对战中的一些方面。

首先该游戏也是两人对战,对战之前选择自己的卡组然后就可以进入匹配战斗。战斗开始之初,双方视先后手会获得四张或者五张的起始手牌,和炉石一样,可以有一次换起始牌的机会。每张牌也有“费用”,游戏中叫做“指挥点”。而自己所拥有的“指挥点”也和炉石一样,每个回合自动上涨一点。

而该作的卡牌系统也和《炉石》很类似。

《炉石》里的的卡牌按种族分类有“野兽”“龙”“矮人”等等,而《二战牌》中的卡牌就有“步兵”“炮兵”“坦克”“战斗机”等等;

《炉石》里的卡牌按职业专属分类有“法师”“萨满”“战士”等,而《二战牌》就按德日美等国家分类;

《炉石》里的卡牌按使用类型分为“随从”“法术”“秘密”等,而《二战牌》就是“单位”“指令”“反制指令”等;

《炉石》里的卡牌有白蓝紫橙的稀有度,《二战牌》里也有普通、限定等几档稀有度分类;

而数量最多的单位牌,和炉石一样,有攻防的设定。下面就是该游戏中一张单位牌的具体说明。

卡牌的特殊效果和能力,和《炉石》基本一致。比如《二战牌》中的“压制”效果,和《炉石》的“冰冻”差不多,让单位无法行动一回合;又比如“闪袭”效果,就是“冲锋”的意思,在上场的一回合就可以直接发动攻击;又比如“奋战”效果,就是“风怒”,一回合可以攻击两次。基本上《二战牌》里卡牌的特殊效果,都能在《炉石》中找到原型。

其他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二战牌》中也有拥有“过牌”效果的卡牌,有可以让你“跳费”的卡牌等等。

以上这些都很明显,整体玩法和《炉石》差不了多少,不过接下来我就要说说不一样的地方了。

02创新

该作创新的地方在我看来主要有两点,有了这两点,该游戏在具体玩法上就和《炉石》有了区别。

1.《二战牌》在棋盘中划分出了一个前线区域。

《炉石》只需将随从置于我方棋盘上,那么下回合就能对敌方棋盘上的随从或者敌方英雄进行攻击。

而《二战牌》则在棋盘中建立了一个新区域,将战争的战线体现在了棋盘上。这块区域是双方玩家要互相争夺的区域,名为“前线”。你首先要将自己的单位放置在我方的支援区,然后下回合再将单位移动到前线,然后才能攻击到位于敌方支援区的敌人。而如果敌人先一步将他的单位移动到了前线,那么我们就要先用支援区的单位打败位于前线的敌人,然后才能占领前线。

2.《二战牌》所有卡牌的操作都需要“指令值”,即消耗费用。

在《炉石》中,费用的消耗只会发生在卡牌的使用阶段,即放置随从、施放法术这一阶段。只需花费费用将随从放置在棋盘上,那么之后这个随从的所有行动都和费用无关了。

而在《二战牌》中,单位除了放置到棋盘上需要消耗“指令值”,在棋盘上的后续行动一样需要消耗“指令值”。

比如一张1费的步兵,放入支援区需要1费;下个回合要将步兵移入前线区,还要消费1费;再下个回合要步兵攻击敌人,还要消费1费。

当然,这只是我举的例子,放置单位和后续单位的行动所花费的费用是不同的,一般行动所花费的费用介于0~2之间,而放置单位的费用和《炉石》一样,视卡牌强度而定。

已经在棋盘上的单位依然要花费指挥点

基于以上两点,这个游戏在策略上就和《炉石》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炉石》中,只要手里有合适费用的随从,你可以每个回合都将新的随从置入棋盘,而同时已经置入棋盘的随从还可以攻击敌方,对于费用的考虑则相对简单。

而在《二战牌》中,特别是前面几个拥有较低费用的几个回合,你将单位放入了棋盘,但之后这个单位是往前移动和攻击,还是用手里的费用放置新的单位到棋盘上,这就很考究了。

在这个设定下,游戏的节奏就和《炉石》不一样了。我总结了一套比较好的出牌节奏:前几个回合放置单位到支援区,不进攻;当支援区有了一定数量的单位时,就可以和敌人在前线进行单位的交换来抢夺前线;后面回合拥有的费用多了之后,就可以同时放置单位和进攻了。

因为前线的出现和费用消耗的不同,《二战牌》的节奏要慢很多,总体节奏可以归纳为:部署—行动—进攻—部署行动···,而这样的改变下,低费单位的数量和过牌就尤为重要,高费单位并不好用,放置了高费单位,就意味着本回合你几乎无法有效利用已经在棋盘上的那些单位,而过长的节奏,后期拥有足够的手牌数才能更好的进行再次部署。

在这样的设定下,伴随出来的是一些特殊的卡牌能力。最典型的就是战斗机轰炸机类型的卡牌,就可以越过前线,直接攻击敌方支援区的单位。在这个体系下,战斗机和轰炸机就显得非常好用。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些和《炉石》不同的地方,比如对卡组的构筑。

《炉石》中,卡组的构筑只需从公共卡牌和职业专属卡牌中来选卡。而《二战牌》中,并没有公共卡牌,首先我们要选一个主要国家,即德英苏美日中选一个,然后还要从其余四国外加法意两国中选择一个同盟国,然后从这两个选择的国家中选卡,同盟国的卡数量不能超过12张,最后选出总共40张构筑成卡组。

《炉石》中,构筑的卡组中,同一个非橙卡最多放两张,橙卡放一张。而《二战牌》中,同一个普通卡最多可以放四张,其他稀有度的卡则一次递减。

还有一个和《炉石》不同的地方,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创新,而是“没有做”,这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缺点。就是类似《炉石》的英雄。《二战牌》中只有一个大本营置于支援区,初始有20的血量,这个大本营没有任何的作用,无法攻击也没有技能,当将敌人的大本营破坏掉就赢了。而《炉石》中的英雄却也能对战局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攻击放技能。所以在这个点上,《二战牌》就简化了设定,我认为这其实并不好。其实增加一个类似英雄的设定,能更大程度地丰富游戏内容,让其更有策略性。

03结语

以上就是我对《二战牌》游戏性的一些理解,个人觉得还是挺有特点和可玩性的。如果很久没玩炉石的伙伴们,想要重新玩玩卡牌游戏,却不想再去炉石里氪金,强烈推荐玩玩这款游戏。当然,从来没有玩过卡牌游戏的也可以去尝试玩玩,还是不错的。

最后说一下游戏的收费。这款游戏的收费模式和《炉石》一样,本体免费,进入游戏后会有一些基础的卡牌。玩家可以通过在游戏中赚取得游戏币买卡包,也可以花钱买卡包。不过卡包比起《炉石》就便宜得多了,目前游戏商城中可以5美元买10包,1包5张,合人民币只需35元,比起暴雪的328买40包可良心了。并且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强力的卡牌,并没有花钱开包,就用游戏币开包,也能在天梯上打得有来有回。所以说,畅玩这款游戏并不需要花费什么钱。

最后告诉大家,这款游戏是冰岛的一家工作室做的。就是那个国家总人数还没有我们一个县城人数多的小国家。

我是小鸽子,欢迎评论留言,点赞收藏!

关注我!了解更多游戏资讯和实用技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