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达芙妮斥巨资与其他几家公司共同成立电商平台“耀点100”,为了支持该平台的发展,达芙妮关闭了其他电商分销渠道。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算出,有着“大众鞋王”的达芙妮,一年内关店数量达到2395家。

在希腊神话中,达芙妮是高傲的月桂女神。但在现实生活中,达芙妮却已跌落神坛。近日,曾经在国内鞋履市场叱咤风云的达芙妮,再次引起关注。但却这波关注却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因为糟糕的业绩报表。

4月15日,达芙妮国际发布2019年的财务报表。据报告显示,在2019年达芙妮的营业额为21.26亿港元,同比下滑48%。经营亏损达到10.19亿港元,同比增加30%。不仅如此,达芙妮的门店数量也有大幅缩减。

根据公告,达芙妮的门店总数已经由2820家缩减至425家,核心品牌也由2648家缩减至360家,其他品牌则由172家缩减至65家。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算出,有着“大众鞋王”的达芙妮,一年内关店数量达到2395家。

那么,达芙妮究竟做错了什么,昔日鞋王为何会跌落神坛?笔者认为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设计落后,供应链效率低;

一直以来,达芙妮都非常注重销售渠道的建设,但在疯狂扩店之时,却忽略了产品。不知从何时起,达芙妮不再与时尚挂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品牌的周期变得更短,不少品牌恨不得两周上新一次。

但达芙妮的生产流程却过于冗长,从设计制作到上新至少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而且,由于体量大,达芙妮的新品通常需要提前一年设计好。因此,达芙妮即使最新上线的产品,在消费者眼中也早已掉队。

二、战略失误,品牌形象受损;

正是由于产品设计落后,消费者不买账,达芙妮积压了不少库存。为了清理库存减少运营成本,达芙妮开始疯狂打折,“买一送一”、“99元起”已成为常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库存压力,但也使得其苦心经营的高端形象崩塌。

三、电商业务受损严重;

早在2006年达芙妮就已开始尝试电商业务,而当时淘宝也才起步三年而已。因此,抢得先机的达芙妮在2010年就已经成为鞋服行业的领军者,电商业绩每月可达200万元。但发展顺利的达芙妮却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

达芙妮斥巨资与其他几家公司共同成立电商平台“耀点100”,为了支持该平台的发展,达芙妮关闭了其他电商分销渠道。然而,2年后“耀点100”却因资金链断裂“灰飞烟灭”。待2014年达芙妮想要重拾电商业务时,市场格局早已发生改变。

面对重重打击,达芙妮不得不走上关店的道路。对于达芙妮,你有什么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