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枝裕和的强项之一我觉得是对影片当中小演员的选择、塑造和拿捏上,但在《真相》里, 比诺什女儿这个角色就表现得乏善可陈,而是枝裕和一直具备一种能力,让他影片中的儿童演员和树木希林、中川雅也等等,可以交相辉映。女神发话了,于是呢,是枝裕和开始着手准备剧本,主题依然是关于家庭,而他一开始就想请 德纳芙和比诺什扮演母女。

鲁豫看了是枝裕和去年的电影《真相》,它不差,也不难看,但她不喜欢。

她是是枝裕和的铁粉,她觉得是枝裕和还是更适合表现日本人的生活。

关于这部电影,她都说了什么?一起来听吧????

我看了是枝裕和的《真相》,无比失望,看来水土不服是个国际通病。

《真相》是一部法语片,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的那个版本是个很蹩脚的配音版,音画还不太对位。

从凯瑟琳·德纳芙到朱丽叶·比诺什都讲意大利语,虽然法语、意大利语两种语言我都不懂,但二者差别太大了,所以看得我一直出戏。

影片设双女主, 凯瑟琳·德纳芙也就是法比安,是知名女演员,生活中也时时摆着女神范儿。

她刚刚出版了自传,她久居纽约的女儿,也就是比诺什扮演的卢米尔,也在这个当口,带着老公、孩子一家三口回来看她,而根本原因是不放心母亲在书中写的内容。

法比安是个自恋、自我、任性、母性相当欠缺的妈妈。而卢米尔呢,一直生活在母亲的光环之下,随着母女间时间、空间距离的消失,两个人多年的疏离、矛盾、彼此的埋怨、对抗通通凸显出来。

这其实是一个再套路不过的关于母女的故事。而影片的缘起是几年前比诺什找到是枝裕和,表示想和他合作,我想这个邀请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拒绝。

朱丽叶·比诺什

比诺什说自己是枝裕和的影迷,她认为是枝裕和就像当代的契诃夫,用含蓄的方式讲述真实的家庭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既温情又残酷。她的表述非常精准。

女神发话了,于是呢,是枝裕和开始着手准备剧本,主题依然是关于家庭,而他一开始就想请 德纳芙和比诺什扮演母女。

影片的开头一个记者特别紧张地采访法比安,其中一个问题是:请问年轻一代的法国女演员里谁继承了您的表演基因?

法比安或者说 德纳芙,不屑地说:没有。

我当时就看乐了。而这一问一答是导演是枝裕和和 德纳芙第一次见面闲聊的时候,真实的对话。

我很喜欢现在的 德纳芙,年轻时的她太冷艳、太完美,以至于不够灵动,也不性感。

如今老了、胖了反而变得鲜活有趣,尤其是到她这个年纪,根本不需要取悦任何人了。

第一次跟是枝裕和见面,他就问导演:电影会在巴黎拍吧?你要知道我不可能离开巴黎的。而在银幕上 德纳芙也根本不需要去扮演法比安,她穿着豹纹大衣在屏幕上,就是法比安。

这让我想起 凯瑟琳·德纳芙近些年的另一部戏——《助产士》,在这部电影里,她同样扮演一个穿豹纹大衣的女人,年轻的时候美艳、浪漫,不停地恋爱,还抢了女主的爸爸,破坏了女主的家庭。

如今老了得了绝症,居然跑来找女主和解,顺便被女主照顾了一把。而在这个人物身上, 凯瑟琳·德纳芙不动声色地又呈现出略微市井的一种烟火气。

《助产士》中的 凯瑟琳·德纳芙

所以说演技这种东西特别神奇,摸不着,但你却看得见。

在《真相》里,比诺什也不错。在片中感觉始终是素颜出现的,当然也可能是要刻意表现地憔悴、凌乱。

而最可贵的,是她有意无意间演出了一个久居美国的法国女人,身上那种略略被改变了一些的法国风情。

而扮演他丈夫的伊森·霍克,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他为什么接这部戏,我完全搞不懂。

他这个角色吧,根本可有可无,虽然剧本中提到他只是个二流的电视剧演员,那按理说人到中年,他肯定会有各种危机,法比安又处处瞧不起他。但是剧情始终围绕着双女主,还有一场戏中戏,所以根本顾不上他。那他演来做什么呢?

是枝裕和的强项之一我觉得是对影片当中小演员的选择、塑造和拿捏上,但在《真相》里, 诺什女儿这个角色就表现得乏善可陈,而是枝裕和一直具备一种能力,让他影片中的儿童演员和树木希林、中川雅也等等,可以交相辉映。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剧照

但是在《真相》里,导演全部精力都忙于两位女神,其他角色通通为了女神的存在而存在,但自身又没有什么存在感,可惜了片中的小女孩儿。

《真相》里还有几个bug。

比如,比诺什回来看母亲还有兴师问罪的意思,因为法比安出书以前就一直不让女儿看原稿,于是卢米尔到家第一件事儿就是迫不及待地翻看新书。问题是压根不厚的一本书,她居然翻到第二天才去质问法比安,为什么在书中撒谎。

一个成年人,一目十行的能力多少有一些,那随便一翻就能大概了解个究竟,更何况睡过一晚之后,再大的气都会消掉。那么母女对手戏那一段就显得莫名其妙了。

Bug 2:剧中的戏中戏安排得太过刻意了。当然有评论称赞这个桥段认为很巧妙,颇有诺兰的《星际穿越》的感觉。

女主前往太空,每隔七年才回到地球,她呢因此会青春永驻,但女儿就会正常地老去。

德纳芙在片中扮演老年时期的女儿,我们都明白导演想表达的,但是是枝裕和的风格一直就是不慌不慢的,他从来不刻意地煽情,也绝不故弄玄虚。他那股淡淡的克制的样子,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克制,不多说什么,才隽永。

可是来到法国拍法语片了,他就要刻意彰显文艺,于是隐喻、明喻、暗喻全都要用上吗?当然是枝裕和自己说,戏中戏是他特别向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里的戏中戏致敬,而 德纳芙也是凭借这部戏拿到了凯撒奖。

还有一个bug:剧中有个没有出现的人物Sarah,论篇幅和重要性近乎女三的位置。她是法比安的朋友,当年法比安抢了她的角色,并且因此拿到了凯撒奖。而对于卢米尔来说,Sarah似乎当年也代替了母亲的角色。

至于为什么,她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导演却一反常态地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提,而这些恰恰无比重要,否则我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母女俩可以如此地疏远。

不过,公平地说,这部片子是枝裕和尽力了。《真相》并不差,也不难看,但我不太喜欢。

我还是觉得是枝裕和更适合表现日本人的生活。而作为他的铁粉,我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唯一替他担心的就是树木希林不在了,那妈妈、奶奶的角色以后由谁接手呢?

------------------ -----

插图|文章配图来自电影《真相》、豆瓣及网络。影片翻译来自弯弯字幕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