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柯

Nature | 视网膜神经可影响食物摄入信号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Samer Hattar、Diego Carlos Fernandez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视网膜神经可影响食物摄入信号。


这一研究成果于2020年4月22日在线发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员测试了视网膜输入是否调节了对非光信号的传输,例如限时喂养。


通过固有的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光信息传递到视交叉上核(SCN)–中央昼夜节律起搏器–以及脉间小叶(IGL)。


研究人员发现,从出生后早期阶段缺乏ipRGCs的成年小鼠对限时进食的传输能力受损,而在后期阶段ipRGCs的敲除则没有效果。


产后早期的ipRGC神经分布会影响表达神经肽Y(NPY)的IGL神经元(以下简称IGLNPY神经元),并指导功能性IGLNPY-SCN回路的构建。


此外,在成年小鼠中使IGLNPY神经元沉默可模仿出生后早期ipRGC敲除产生的缺陷,而SCN中IGLNPY末端的急性抑制降低了食物预期活力。


因此,在产后早期对ipRGCs的神经分布可以调节IGLNPY-SCN回路,从而可以影响限时进食。


据介绍,光照和食物供应量的每日变化是影响昼夜节律的主要时间线索。


然而,对于将这些时间信息如何整合从而影响昼夜节律的回路知之甚少。


相关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04-1

小柯报道: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4/202042314261918856063.s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