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不丟失荊州的話,關羽就不會敗亡,張飛也不會因爲要爲二哥報仇被手下謀害,劉備則不可能頃國之兵發動對吳戰役導致夷陵大戰之慘敗,蜀國實力將會大大增強。如果關羽不丟荊州,蜀國在劉備的指揮和諸葛亮的輔助下還是有可能一統的。

歷史不能重演,而且,戰爭的勝負和時局的發展變化受諸多因素影響,即便不丟荊州,劉備未必能夠一統三國.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荊州不丟的話,劉備和蜀漢在與曹魏和東吳的抗衡中會不落下風,至少戰略形勢會好得多。
如果關羽不丟荊州,蜀國在劉備的指揮和諸葛亮的輔助下還是有可能一統的。
因爲當時
三國鼎立局面已經形成,雖然三國之間實力有差別,但沒有那麼大,那個時候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有大的動作。如果不丟失荊州,在後來諸葛亮北伐,形式便不會那麼艱難,只不過可惜失去了。
但爲什麼會失去荊州?只是關羽
的大意嗎?其實不然,當時孫吳聯合曹魏左右夾擊劉備。僅憑關羽一人想保住荊州太難,而且蜀國看似實力很強,但當時孟獲之類的並沒有去幫助關羽,而是左右觀望,人心不齊,當時並沒有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當時不但丟失了荊州,更失去了一名大將,關羽。蜀國從此大勢已去,中興漢室遙遙無期,諸葛亮心裏明白,但無力迴天。
所以題目中的假設很可能是成立的,但歷史已經成爲歷史,我們後人以史爲鑑,不能重蹈覆轍,讓我們的國家更美好!
如果不丟失荊州的話,關羽就不會敗亡,張飛也不會因爲要爲二哥報仇被手下謀害,劉備則不可能頃國之兵發動對吳戰役導致夷陵大戰之慘敗,蜀國實力將會大大增強。
接着就可以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繼續發展下一步:發展國內的軍事政治和生產,安撫好西南的少數名族以減去北伐時的後顧之憂,再加上軍事上結好東吳孫權,待天下有變,關羽出荊州,劉備出益州,二路兵馬共同進兵取魏,則天下可定!
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要與東吳相結好(按照關羽的性格和態度 估計很難做到),保證是二打一,或者我打的時候你別搗亂;還有一點是待天下有變時(曹丕篡漢就是一時機),打着恢復漢室的旗號出兵才能一氣呵成,攻下曹魏。
所以不丟失荊州的話,在具備以上條件,蜀定可以一統,否則一切空談,只是延續了三國統一的時間而已!
所以說如果關羽不丟荊州,劉備統一三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其一,關羽不丟荊州,則關羽張飛二將不致喪命;
其二,關羽不丟荊州,則不會有火燒連營之慘敗,不傷元氣,則不會有諸葛亮說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其三,有了荊州,蜀伐魏伐吳都多了戰略要地,且實現了《隆中對》的戰略佈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