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制度对贪玩却聪明的小男孩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小男孩在初一,初二,甚至初三上学期,把时间都用在了踢足球上,出现几门课程不及格,但到初三下学期,临阵磨枪之时,紧迫感压迫着小男孩必须努力认真学习了,终于小男孩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考上高中,小男孩也变成了大男孩,但贪玩的习性一直没变。

夫妻之间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俗话说小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之间本就没有隔夜的仇,既然走到一起,就要珍惜这千年修来的缘分。而那些,为家庭琐碎之事,为争一时口快,,闹得家庭不睦,怨声连连的夫妻,最终的痛只能留给自己。因此,年轻时懂得宽容,年老时懂得珍惜,才能守得住走在一起的那份缘分。十年前,一位96岁的老人回忆自己与老伴的感情,最后笑着总结了九个字“我们的关系太好了。”那时,老人的老伴已去世过年,但他仍然可以笑谈夫妻过往的点点滴滴,因为夫妻之间没有吵闹过一次,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夫妻相守一生,留下的都是对美好过往的回忆。


民国夫妻

100年前,老人那时还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机灵顽皮,不受大人管束。男孩的父亲是清朝的末科举人,与末科状元刘春霖是同年,只知道读书,工作,对孩子管束极少。母亲大家闺秀,虽是一代才子纪晓岚的后人,却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擅长教育孩子,所以男孩从小就无拘无束,顽皮至极,随性而为,天天满街瞎跑。


末科状元刘春霖

有一次,母亲被邀请去礼士胡同的一家华姓大户人家打牌,就顺便带着儿子一起去了。母亲和几位太太斗牌,而六岁的男孩就由这位大户人家的一位七岁的女儿招待。七岁的小女孩,大户人家的小小姐,相当有礼貌,为了能招待好比自己小一岁的客人,不惜拿出自己所有的小玩具:小口哨、小人儿、小火车等。六岁的小男孩开始还有些拘束,刻意躲着小女孩,但小女孩主动把小火车放到小男孩手里时,小男孩才发觉玩具的可爱,知道小女孩是真心得给他玩。小男孩无拘无束,机灵顽皮的本性瞬间爆发,拿着小火车满院子的跑,一边跑一边嘴里还不断模仿火车的响动声。


民国小女孩手里拿着玩具

小女孩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嘴上挂着微笑,小男孩也时不时地偷看一眼小女孩。看到小女孩笑,小男孩跑得更快,手中的小火车玩具举得更高,嘴里发出的声响也更大。在大人眼里,小男孩和小女孩虽只相差一岁,但感觉小女孩比小男孩懂事多了,当然也可能是小男孩爱玩,爱闹的缘故。90年后,当老人回忆这段时光时,说道“那时,她懂事,我不懂事,顽皮极了。”那是,小男孩与小女孩第一次相见,之后,随着小男孩玩遍了小女孩的所有玩具,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熟了。


民国街头卖的小孩玩具

然而,突然有一天,小女孩全家搬走了,小男孩只从大人之间的交谈中听说华家破产了,搬走了,什么原因,搬到哪里。小男孩自然不知道,甚至不知道破产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只知道他不能和小女孩玩了,自然也不能随心的玩那些玩具了。小女孩走了,小男孩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似乎渐渐忘了小女孩。小男孩贪玩的习性不改(一辈子都“贪玩”),上小学学习成绩不好,反而经常放学之后满大街跑,以至于街道两旁的会馆、饭铺、茶馆,他记得相当清楚,而成绩却大部分不及格。当时,小男孩上的是有名的崇德教会学校,与当时的大人物顾维钧、关麟征的孩子是同学,杨振宁也是从哪儿毕业的。学校是个好学校,但小男孩贪玩,学习成绩不及格,上到六年级,学校领导直接找到小男孩,并告知“你的成绩不行,不能升到初中,你要上就算了。”小男孩这时才感到危机重重,后悔当初不好好学习,现在连初中都上不了。


民国简陋的茶馆1949年的汪鸾翔

考上了师大附中后,小男孩又开始贪玩了,不喜欢文化课,而喜欢体育课,体育课上又最喜欢踢足球。念书的时间都放在了寒暑假。因此,小男孩虽然机灵,脑子好使,有些小聪明,但还是因贪玩,导致有些文化课不及格。然而,小男孩并不着急,因为师大附中的考试制度对于小男孩这种学生太适合了。师大附中制度中规定,一年两个学期中,每年的上一学期成绩不及格,如果第二学期及格,就算全年及格了,甚至初一、初二和初三上学期的成绩全部不及格,只要初三第二学期成绩全部及格,前面的不及格一笔勾销,不需要补考,可以顺利毕业。相反,如果初一、初二和初三上学期的成绩全部及格了,只要初三下学期的成绩有一门不及格,那么前几年不及格的课都得补,这样就很难毕业了。


师大附中

这一制度对贪玩却聪明的小男孩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小男孩在初一,初二,甚至初三上学期,把时间都用在了踢足球上,出现几门课程不及格,但到初三下学期,临阵磨枪之时,紧迫感压迫着小男孩必须努力认真学习了,终于小男孩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可见,任何时期,任何学校,都有这样的学生,平常看似吊儿郎当,顽皮至极,但到了考试前夕,临阵磨枪,认真努力学习几天,不仅门门及格,甚至成绩比平时一直努力的学生的成绩还要好。你说气人不气人。而小男孩就是这样的学生,只在最后一个学期发奋学习,居然门门及格全部通过,不仅顺利毕业,还成功考上了高中。老人后来回忆“我在学堂净想着踢球啊,也不用功,好多功课我是自个儿念的,可是我到初三第二学期全部及格了,就毕业了,毕业就可以考高中,我一考高中,就考上啦!”考上高中,小男孩也变成了大男孩,但贪玩的习性一直没变。


两位风华正茂的民国学生

高中三年,男孩还遵循着过去的套路,每次考试前几天,临阵磨枪,而每次都能顺利过关。三年之后,男孩面临考大学,临阵磨枪后,一举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一年,男孩考大学,正巧碰上了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经典考题。题目总共十几个字,两个对子,一个上联是“孙行者”,一个上联是“少小离家老大回”,还要做一篇文章“梦游清华园”。其中,对上联“孙行者”的下联有三个很好,分别是“韩退之”“祖冲之”“胡适之”。当时,男孩对出的是“韩退之”,虽没有“胡适之”对得妙,但也是所有学生中的前三名。可见,男孩虽然平时贪玩,但悟性很高,学通了,从而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男孩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笑破肚皮,又险象丛生,最终顺利过关的事情,但现在我们不能一一再讲了。因为,一个人出现了,一个女孩出现了,把所有的焦点引了过来。


五大导师画像(右二陈寅恪)

虽然过了十多年,但男孩看到女孩第一眼就认出了她。当年七岁的俊秀模样,始终在女孩的脸上隐约呈现着。当年的小女孩已经变成了女孩,变得成熟了。女孩与家人回来,老家已经没法再住,只能住到男孩的家里。男孩活泼,自来熟,况且以前他们相识相知,再次相逢更容易敞开心扉。两人的谈话自然是从他们第一次相识讲起,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随后,他们互相倾诉分别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两人虽然在分离后,过着不同的生活,体味着不同的人生滋味,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心态,眼里始终放着光,嘴角一直挂着微笑。从此,男孩和女孩形影不离。在生活上,女孩照顾着男孩,学习上,男孩帮助女孩。老人曾回忆“大概那时候大人早定好了,我们俩将来就成一家了。”


刘曾复

后来,男孩清华大学毕业,与女孩正式结婚。从男孩六岁,女孩七岁,两人相识,到男孩十八岁,女孩十九岁,两人再相逢,到男孩23岁,女孩24岁,两人结婚,前后整整经历了十七年。(男孩在清华大学学习了五年,里面有个小插曲)结婚后,两人约定一生一世不吵不闹,谁也不会想到这一看似简单的承诺,夫妻俩却坚守了一生。结婚后,妻子不喜欢做饭,丈夫就主动去做,妻子喜欢打扫卫生,丈夫就留给妻子,总之妻子不喜欢做的,丈夫统统包下,妻子喜欢做的,在不让妻子劳累的前提下,丈夫会留下一些让妻子做,妻子也会在丈夫做研究时,给予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人结婚几十年,夫妻之间始终相敬如宾,相互体贴,相互珍惜。


刘曾复鉴赏脸谱画像

妻子最后十年,偏瘫在床,丈夫不离不弃,十年如一日,照顾妻子。即使在妻子最后艰难的十年里,夫妻俩也是始终笑对生活,笑对人生,回首往事,没有遗憾,老人自称“老顽童”。送走妻子,老人回忆时,都会笑着自豪地说“我们俩这辈子从来没吵过架,我们俩这关系太好了。”

这个曾经,顽皮的男孩,钟情的丈夫,后来的“老顽童”,就是我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北京医科大学的教授、“京剧界的通天教主” ——刘曾复。刘曾复曾被誉为当世中国京剧研究的最高权威者。后来的职业演员孙岳、于魁智、王珮瑜等人争相向他请教,凡经过他的指点,就有了以正宗自居的资格。 刘老还有绘制脸谱的绝活,绘制脸谱多达数百幅,曾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博物馆等收藏。2012年6月27日,刘曾复先生以98岁高龄在北京仙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