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判斷寶寶所穿衣物是否合適,可以多摸摸孩子的後脖子。· 2-3個月大的寶寶,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

很多人講究“春捂秋凍”,秋冬季節,就要適當的穿少點,通過循序漸進的鍛鍊,讓身體更“耐寒”嘛。而且很多家長給寶寶穿衣服,也遵循這樣的原則。而且京媽身邊就很多的例子:

“春捂秋凍”不靠譜!寶寶冬季穿衣的3個建議,媽媽們收藏!

菡菡媽:菡菡體質一直不好,到了冬天感冒,從進入秋天開始,我就適當給她少穿,想讓孩子鍛鍊的更“耐寒”一些,結果前幾天突然降溫,把孩子給凍感冒了。

妙妙媽:幼兒園老師總是讓少穿點,爸爸也說孩子怕熱,不讓給多穿,我想着“春捂秋凍”,那就凍一凍吧,也增強下孩子的抵抗力,結果從10月後半月斷斷續續的感冒,一直到現在都沒好。

洋洋媽:別人家都是有一種是“奶奶覺得冷”,我家奶奶剛好相反,講究“春捂秋凍”,每天不讓給孩子多穿,結果孩子受涼咳嗽,咳了快2個月了,也不好,直到醫生說讓給孩子多穿點,才讓給孩子多穿。

其實,身邊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但的確這樣的做法是“不靠譜”的!到底爲什麼不靠譜,看完下面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春捂秋凍”不靠譜!寶寶冬季穿衣的3個建議,媽媽們收藏!

事實:寶寶比起大人來更容易“受冷”

事實上,寶寶比起大人來更容易「受冷」。原因主要有下面幾種:

1、寶寶皮膚嬌嫩,血管也更加豐富,對寒冷的刺激相對更敏感;

2、寶寶免疫系統尚未成熟,對病菌的防禦能力不如成人;

3、寶寶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全,對於溫度的調控能力比較差,可能無法適應外在環境的溫度變化。

所以,秋冬季節寶寶“凍不得”,別體質沒增強,反而把寶寶給凍病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春捂秋凍”不靠譜!寶寶冬季穿衣的3個建議,媽媽們收藏!

判斷:怎麼科學的看寶寶到底冷不冷?

很多家長想看寶寶冷不冷的時候,會摸寶寶的小手、小腳,但其實“手腳涼不代表寶寶冷”!手腳屬於循環的末端,反映的冷熱程度會因爲傳輸路程過長而並不準確。

那怎麼科學的判斷寶寶到底冷不冷呢?摸寶寶的“後脖子”。相對來說,後脖子所反映的溫度數據會更準確一些。要想判斷寶寶所穿衣物是否合適,可以多摸摸孩子的後脖子。當然,還要保證孩子露在外面的手腳不能是冰涼的。

“春捂秋凍”不靠譜!寶寶冬季穿衣的3個建議,媽媽們收藏!

建議:秋冬季節如何給寶寶穿衣服?

1、比大人多穿一件

正確的穿衣方法是家長要根據氣候、室內溫度及寶寶情況隨時增減,以寶寶面色正常、四肢溫暖和不明顯出汗爲宜。可以參考下面穿衣原則:

· 新生寶寶(出生28天內)在室內要比大人多穿一件;

· 2-3個月大的寶寶,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

· 更大些的孩子,室內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樣,注意別受風即可。

雖然大致的原則是這樣,但最終由於每個孩子體質不一樣,所以還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增減衣服。

“春捂秋凍”不靠譜!寶寶冬季穿衣的3個建議,媽媽們收藏!

2、“洋蔥式”穿衣法,一層層裹着穿

內層:貼身、柔軟、透氣、吸汗的純棉內衣褲;

中層:以保暖爲主,如羊毛衫、衛衣、毛衣、打底褲等,根據溫度選擇厚度;

外層:以防風防水爲主,比如棉衣、羽絨服、防風衣等,同樣是根據溫度選擇厚度。

3、注重“三暖一涼”

三暖一涼是指:背暖、肚暖、手足暖、頭涼。

家長要摸寶寶的後脖子來判斷寶寶冷不冷,熱了減衣,冷了加衣。保持寶寶背部溫暖可以有效的減少感冒發生;保持寶寶肚子暖和,腹部不受涼,可以避免腸胃病;只要寶寶的手腳暖和,就說明寶寶不冷;

但是,頭部是全身最不怕冷的地方,要讓寶寶的頭部保持相對低溫,有利於健康。

“春捂秋凍”不靠譜!寶寶冬季穿衣的3個建議,媽媽們收藏!

京媽說:春捂秋凍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並不適合所有人,老年人和小寶寶,還是要換季天冷多加衣,避免生病!關於給寶寶穿多少衣服這事兒,你家裏是不是也有很多小故事?歡迎留言分享哦!

相關閱讀一:新媽媽收藏:判斷新生兒寶寶是否喫飽,就看這四點!

相關閱讀二:新手爸媽第一課:剛出生一兩個月的小嬰兒,應該如何照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