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出改變的這些LCK隊伍,他們的方式是“攻勢運營”,即用偏前期的線上C位配合打野拿到前期優勢,然後再用傳統運營控制地圖資源,擠壓對方發育空間,最終儘量通過絕對優勢團或不接團的方式殺死比賽。面對世界的衝擊和變革,統治力的動搖,只有極少數的LCK隊伍做出了改變,如KZ、18年的KT、某個時期的GRF,其他絕大多數的LCK隊伍仍一成不變地堅持着自己沉悶的運營。

文:魔鬼天使
圖:lolesports

隨着一年一度的S世界賽結束,又進入了我們反思和總結的時間,不可避免地我們要談到LCK隕落的以及中歐賽區崛起的現狀。不管是認或不認,連續兩年中歐打總決賽是不可爭辯的事實,而在之前,我們已經連續看了三年LCK在總決賽上演內戰。

誠如長毛老師說說,每年的S賽最精彩部分,就是各路豪傑帶着自己的打法匯聚一堂,用一個月的時間“以戰論道”。

每支隊伍,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堅守的“道”,因此小天才會在採訪裏表達“我就是我,我就是天!”。這裏標題裏“我所信的道”,正是泛指所有隊伍所信的、所堅持的自我的道路,那條試圖通向召喚師獎盃的道。

本文較長,我們試圖通過五個章節來論述兩個問題:LCK的路子到底怎麼了?以及中歐的路是如何走出來?大致的內容分佈如下——

一、韓式運營的影響與動搖;

二、LCK改良派的困境與困惑;

三、LCK保守派的驕傲與固執;

四、LEC崛起之因;

五、LPL崛起之因;

一年八強,一年四強,伴隨着LPL的強勢崛起,LCK不可避免地被世人端到放大鏡下評頭論足,然後得出一個“LCK不行了”,“李哥老了”的結論,彷彿LCK一代人只需要兩年時間就灰飛煙滅了一般。

誠然,隨着S9的落幕,從S8(爲何選擇這個時間節點下有詳述)開始的三大國際大賽,韓國人雖然還是贏下不少的BO1(洲際賽基本算是BO1的賽事)。但在BO5中,五支韓國隊打了七場,只有SKT贏了1個BO5,而且這還是三個BO5才贏了一個,其餘四支隊在四個BO5中全敗。

我的個人觀點是:其實並不是LCK快速衰落,而是其他賽區(尤其是LPL)在數年被痛宰的經歷中,在韓援、韓國教練的捶打中,終於理解了LCK長久以來統治這個世界的武器——運營。

我們在16年的世界賽期間描述過運營對於LOL這個遊戲的影響,並將其稱爲“韓國人的第二粒骰子”,意即:當韓國人在前期的第一次投骰(前期碰撞)失敗後,通過運營重新將雙方拉回同一起跑線,然後投下第二粒名爲“團戰”的骰子。而其他的隊伍往往只有一次投骰機會,前期一輸則全盤皆輸。這種嚴格控制概率的打法,導致了韓國人在BO5的絕對強勢——決定勝負的場次越多,概率的作用就越大。

這一部分的相關文章可詳見——

數據故事:韓國人的第二粒骰子

所以如果說S3-S4時期LCK靠的還是個人實力,那麼從S5開始的持續3年就是韓國人用更爲先進的“比賽武器”吊打全世界的過程。LPL不是沒有做出過反抗,15年的EDG就在MSI靠着更優秀的運營爲LPL帶來過短暫的榮光。

但如果要說到EDG對於LPL的貢獻,我認爲並不是這個MSI的冠軍,而是這麼多年裏,他們所堅定採用的高水平運營策略,爲所有的LPL隊伍提供了一塊試金石。曾經的EDG稱霸LPL,直接晉升爲五大幻神,那就證明確實所有的LPL隊伍都不具備衝擊S賽冠軍的實力——連EDG的運營之壁都無法突破,還想什麼幹韓國人?但這幾年,我們可以越來越真實地感受到EDG的統治力盡失,這就從側面證明,單純的運營不再是統治世界的法寶,而只能是獲勝的一個環節。

然而,對於一個連續拿了五次S賽冠軍的賽區來說,你突然告訴他,你所一直堅持的東西已經不再具有統治力,是很難說服他的。更何況,他們還是韓國人。

當越來越多的隊伍弄懂了“運營”到底是什麼,以及開始不斷地思考如何剋制和對抗它,並且還有高強度的聯賽對抗去驗證它,甚至連版本也開始變動的時候,韓國人的統治力早就開始動搖了。

最早對其發起衝擊的是WE和RNG,這是兩個堅持以ADC爲核心的團戰隊伍,而之前所有團戰隊伍都需要面對“LCK隊伍不接團做拉扯”的問題,這兩支隊伍差不多同時在17年前後完成了對體系的補完——強行開團!

強開陣容可以在主動方選擇的時間點,強行逼迫對方接團,從而把前期打下來的優勢直接轉化爲一錘定音的勝利(或者是在劣勢時獲得一個搏命的機會),這就是沒收韓國人第二粒骰子的做法。比較典型的就是WE的皇子加里奧體系和RNG的夢魘關燈奧恩放羊。這就有了17年的洲際賽獲勝和18年的MSI獲勝。

面對世界的衝擊和變革,統治力的動搖,只有極少數的LCK隊伍做出了改變,如KZ、18年的KT、某個時期的GRF,其他絕大多數的LCK隊伍仍一成不變地堅持着自己沉悶的運營。

那我們就先看看這些嘗試變革的LCK隊伍。

做出改變的這些LCK隊伍,他們的方式是“攻勢運營”,即用偏前期的線上C位配合打野拿到前期優勢,然後再用傳統運營控制地圖資源,擠壓對方發育空間,最終儘量通過絕對優勢團或不接團的方式殺死比賽。

以上三支隊伍在不同時期都幾乎用這種改良後的運營短暫統治過LCK,但無一例外的是,一旦到了國際舞臺全部折戟:KZ屢次碰到RNG都沒有好果子喫,KT和GRF則是慘被IG教訓。

問題出在哪裏呢?

他們沒有想明白一件事:既然是攻勢運營,你首先得靠攻勢拿到優勢,才能談運營。而要說到攻勢,這時進行比拼的就是貨真價實的選手操作和實力了。這方面,可以說是LCK隊伍近幾年毫無進步的一環。

在曾經“運營爲王”的年代,有這樣一個說法,某韓國教練在訓練賽中,完全不允許選手去做線上單殺的嘗試,因爲這種“偶然性的單殺”就算成功了也會破壞這個陣容的優勢時間點,從而破壞訓練賽目的性。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我個人是相當震驚的:爲了精準的運營,竟然可以把人性壓制到這種地步麼?

這當然是一個極端的說法,並不是所有LCK隊伍的共識。但另一方面,從每年LCK的血腥程度來看(五大賽區裏,LCK常年都是血腥程度大幅度墊底),這個賽區是真的完全不提倡刺刀見紅的拼殺,尤其是所謂沒有意義的拼殺——沒到陣容或裝備時間點,那絕對不打;沒有地圖資源物,那絕對不打;拿到了重要資源物,那更是不能打,保持分帶就行了……

比賽中迴避一切個人主義式的操作和攻擊,缺少這些東西的LCK,該如何才能強化自己的選手個人實力呢?想來想去也只有韓服RANK了,但問題就是,RANK並不完全等於比賽,常規賽中都做不出來的判斷和操作,又如何指望在重大國際賽事上突破呢?

這裏最好的例子就是GRF。

衆所周知這支隊伍是一羣年輕的RANK高分選手,在麥哥的調教下成軍,19年春夏連續拿下LCK常規賽榜首的強隊。爲了備戰S9和洲際賽,我們在夏季賽開始十分細緻對其展開研究,發現這支隊伍有個非常神奇之處,這裏我們引入一個數據概念名詞叫:血腥偏差,意即這支隊伍給對手所造成的血腥度影響力。當它爲正數時,即與該隊伍交手的隊伍會難以避免的提升比賽血腥度,如IG和FPX就有接近20多個百分點的正偏差。反之亦然。

GRF的血腥偏差近乎爲零,所以他們是一支沒有血腥偏差的隊伍嗎?也不是。再仔細觀察每個小場比賽,可以發現這支隊伍在與運營隊伍交手時,血腥偏差便呈現大數字的負數,相反,與KZ之類的攻勢隊伍交手,則血腥偏差呈現大數字的正數,兩者中和,就出現所謂接近零的偏差。

當然,由於LCK攻勢隊伍要比運營隊伍少很多,所以GRF的血腥偏差值更準確數字是大概是經常是在負1-2個百分點左右浮動。GRF在18年夏的血腥程度排名LCK第五,19年春排名第六,也更好地佐證了他血腥中位線的地位。

這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他們在跟運營隊打運營,在跟攻勢隊展開對攻。這裏的潛臺詞就是:我的選手就是比你棒,你想用什麼打我就接什麼,直接比拼選手的硬實力!這在整個LCK,乃至世界範圍都是獨一檔,至少在2019年的四大賽區(2019年我們沒有對LMS的數據進行細研)再沒有一支隊伍是他們這樣。

這得是對自己的選手有多大的自信,才能幹出的事,而GRF的這些年輕選手也回應了麥哥的期待,持續地提升着自己的隊伍多樣性和選手個人實力——LCK常規賽絕對的霸主。按說這樣發展下去,世界就屬於他們了。可惜有兩件事改變了他們。

一是在2019春季賽的LCK的總決賽上面,他們完敗給幾乎完美運營的SKT,其次在洲際賽上面,他們在最終的四隊BO5中,成爲LCK唯一支落敗隊輸給了完美攻勢的FPX。

這兩次失利可說是相當尷尬:攻勢和運營均不能擊敗世界強隊的痛苦困擾着GRF,原來的大小通喫變成了高不成低不就。麥哥在離開GRF後的直播中,也說到“曾有過非常困惑的時期,最終被迫做出了改變(大概內容如此)。”其實很明顯地可以觀察到,這裏他提到的“時期”,就是從洲際賽回來之後發生的。

洲際賽之前,截止到擊敗KZ爲止,GRF的血腥偏差爲負2個點,非常符合上述結論。而從洲際賽回來後GRF直接一個三連敗,從此基本拋棄了打攻勢比賽的念頭,血腥偏差一路狂跌到負10個點,2019夏季賽打完決賽後,GRF最終血腥程度在LCK排名倒數第二,就只比萬年鐵桶防守運營的GEN多了0.04,這也是該季度中LCK唯二兩支血腥程度沒超過0.6的隊伍——跟前兩個賽季比起來,這段時間的GRF完全換了個模樣。

我們無法得知,究竟是那個三連敗徹底改變了GRF,還是GRF決定改變後的戰術不適導致了那個三連敗,擺在我們面前的終極事實就是:

從那時開始,曾經的GRF就死了,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純打運營的韓國隊。

LCK之殤

讓我們將時間暫時又轉回到2018年亞洲洲際賽,當進入最終冠軍決賽時,RW絕境一擊將比賽帶入第五局。LPL肯定是派出鼎盛時期的RNG,而四名LCK教練在經過最終的商討之後,出乎全世界所有人意料地派出AF來執行最終決戰。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他們寧可選擇AF,而不願意選擇當時洲際賽三戰全勝未嘗一敗的KT。

在賽後的採訪中,他們解釋了原因:因爲AF纔是純韓式的運營,言下之意就KT是改良後的攻勢運營,不正統唄。

韓國人對自己這套統治了世界五年之久的比賽方式有着不可動搖的驕傲與自信,已經達到了不求務實的地步。但實際的情況是,就是從這個BO5的AF落敗開始,韓國人進入了一段難以醒覺的噩夢之中——大賽BO5幾乎全敗。

人在最危險的生死關頭,總是願意服從自己最本質的一面,這或許就是人性,而這也是世界上所有LOL隊伍的共性:當RNG面對生死局時,總是會選擇ADC核心的團戰陣容;IG則是會選擇強勢對線陣容;LCK隊伍,當然就是會選擇絕對的韓式運營。

如果連自己都有所懷疑,是註定無法走到最後的,他們要守住自己所信的道。

而終究一切的問題在於,爲什麼在如此漫長的聯賽中,在那個致命一局的生死局開始之前,他們不能提前調整自己所信的道呢?

NBA有句名言:“進攻贏得觀衆,防守贏得總冠軍。”這個說法在LOL賽事中很長一段時間裏完全適用,只不過要稍微改動一下。

進攻贏得觀衆,運營贏得總冠軍。

在IG奪下S8冠軍之前這是完全的真理,LCK是所有想獲勝隊伍的模仿目標,運營則是所有隊伍都必須擁有的屬性。而這並非毫無道理。

運營說白了就是全局控制型的打法:通過BP控制初期對線的優勢或均勢,通過視野控制對手前期的節奏點,通過兵線控制對重要中立資源的搶奪優先權,通過優勢邊線控制接團時間點,最後通過選定陣容的強勢期控制比賽勝負。

並且這種全局控制越是面對熟悉的對手,就越容易完成——刷野路線、插眼位置、節奏時間點等等一切都容易形成選手習慣,而這些不論是通過數據總結還是觀看錄像,都可以得到大量的經驗累積,因此在自家聯賽中,運營隊伍的強勢很容易就能體現出來。這也是EDG那幾年稱霸國內,而外戰缺總是差一口氣的原因。

就拿廠長遭遇最大滑鐵盧的S6來說吧,這個案例可詳見:

數據故事:來認識一下真正的廠長

廠長八強賽的對手是Peanut,後者當年在LCK夏季賽中,突襲頻率(每30分鐘突襲次數)僅1.76次,成功率是63.8%,但S6上,他的突襲頻率猛升至3.11,成功率卻仍然保持在61.9%。頻率提升幾乎有整整一倍之多,這意味着他的整個聯賽行動模式完全失去參考價值,世界賽上的Peanut,跟聯賽的Peanut,完全是兩個人。

在之前我們對廠長的採訪中,他曾談及,在訓練之餘,他最常做的事就是去看世界上其他打野的視頻。這其中當然就包含着研究的成分,這也是他這種經驗型打野(喜歡預讀對手的行爲)最常做的功課。

但當對手藉助版本變動的勢頭,強行扭轉自己的行爲風格時,所有對過往行爲的研究和數據,就變成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謊言,而所有對對手行爲的預讀,也就變成了一句空談。

所以運營本身就是一種在聯賽中尤其好用的策略。而隊伍就跟選手一樣,在面對赤裸裸的危機時,它也會選擇對自己最爲穩妥的獲勝方式,而對於韓國隊伍來說,持續穩定的保持運營,就是他們的求生方式。

他們陷入到自己曾經的榮光和眼下的功利中,難以自醒。

如果說運營是一把多功能瑞士軍刀,那麼今日世界之格局,就是崛起的列強們正一件件地將這柄軍刀上的武器拆卸下來。

WE和RNG的強開拆解了優勢路41分帶對團戰時間點的控制;IG的強勢對線和不科學團戰配合則是拆解了陣容優勢時間點的控制;G2的藝術BP和瘋狂搖擺則完全乾掉了BP給對線造成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到到兵線對中立資源的控制。最終拳頭再親自動手,通過版本調整了視野的控制力,給世界上(其實主要是LPL)所有的食肉打野送上了一份大禮。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對LCK來說,沒有一個是好消息。

目前這把軍刀上保存最好的一把武器,還剩下一個全韓文順暢溝通的優勢,以良好的團隊協助,快速支援和轉進來發動攻勢和防禦,但即便如此,還有一個交流也完全沒問題的中韓組合中野輔合體的FPX在等着韓國人。這或許不是LCK今年的噩夢,但在未來的某天,他們會想起19年洲際賽上GRF曾面對的那隻鳳凰。

唯一的好消息,是明年LCK也將取消升降級,並且麥哥即將進入兩年來一直堅持着攻勢運營的KZ(已經改名DRX)。這或許將是LCK有所改變的一年。

如何改變呢?我們可以從LEC說起。

今年LEC的崛起,從某種程度來說,得益於他們聯賽隊伍種類齊全,先不說強弱,起碼他們是有在玩——有FNC和SPY這樣的偏後期運營隊、也有VIT這種癡迷單帶的中上野、OG在春季賽的中體提速控地圖資源玩得也還不賴、MSF也曾有過下路核心的榮光……

當然了,最重要的就是BP藝術全員惡人的G2。

G2這一年在CAPS加盟後,BP主要就講究一個文藝,這可能讓人挺難理解比賽隨便亂玩成這樣的隊伍,怎麼就實力那麼強,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也帶着如此的疑惑,因爲有的比賽你看到他選出來的那些陣容,是真的無法理解這陣容到底該怎麼贏。這些詭異的英雄搭配,導致他們每場比賽都要面對極爲複雜的境地,在這種絕境中只有一條極爲狹窄的生機——真正就是所謂走鋼絲的感覺。

本次總決賽的前兩盤BP就是這樣的選法,虎牙在總決賽第二天組織了10個水平相當的主播分別用G2和FPX陣容打個模擬賽。第一場A隊扮演G2,蜘蛛前期極順的情況下,“G2”仍然無法在中期正常接團,而“FPX”這邊泰坦、盲僧、錘石隨便亂開輕鬆贏下;第二場兩邊交換,A隊扮演FPX,結果就是盲僧隨便亂殺,B隊根本沒有正常的前排能在前期組織有效攻勢。

兩場打完,扮演FPX的一方基本都是靠着陣容優勢,很輕鬆地拿下比賽,根本不需要有特別高的組織性。記得老師曾在RNG淘汰時說——我們賽區只相信天才。其實,G2也只相信天才。他們的這些BP要贏,只能靠天才的天才發揮。

所以G2的這些人,其實這一年真是把自己命吊在鋼絲上,把自己當天纔在玩。這種玩法讓人想起了一部記錄片,叫《徒手攀巖》。紀錄片裏面的大神如此說到,“如果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那徒手攀巖是最接近你心願的事。有那麼一瞬間,做到完美確實還不錯。”的確,這是個追求完美的極限運動,因爲你不完美,你就要死。

Faker其實在採訪裏也提到過,“比起比賽的勝負,我更在乎的是能不能做到完美”。但其實,他所追求的運營完美,是概率的完美,不犯錯的完美,即永遠在最正確的時機做正確的事。而G2追求的完美,就是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瘋狂地往前衝,什麼時候掉下來,就什麼時候死了算了。

我無法去評論那種方式更好,但對於G2來說,你想讓他掉下來送命,就需要讓他更爲頻繁地運動起來,也就是需要用大量的攻勢和壓迫,逼他犯錯——即受迫性犯錯。可惜的是,在SKT的整個BO5中,即便他們拿到優勢,能做出的壓迫性也太少了,這甚至不是選手的問題,而是他們的英雄選擇本身就不具備高強度的壓迫性——反觀看看FPX這邊,盲僧、錘石、泰坦、克烈,還有個一直被按在BAN位上的機器人。

這就是LCK長久以來慢速運營所存在的問題,而G2看準了LCK的要害,就當着他們的面刀尖起舞。能連續在BO5中淘汰兩支LCK的隊伍(這兩隊可都是小組第一),一年中三次在BO5戰勝LCK隊伍,這可絕對不是靠運氣。

實際上在LEC賽區,也有慢速運營的隊伍(就是SPY和FNC),G2的BP雖然是花板子,但卻通過與這些隊伍交手強化了自己的作戰經驗。相反,生態環境極爲單一的LCK缺乏內部衝擊和累積的過程,一旦出現了他們準備之外的東西,所謂的控制型運營,就變成了一個笑話。

也就是說,G2很瞭解慢速運營的LCK隊伍會是什麼樣的節奏,而LCK的隊伍卻完全無法預測G2會做什麼,並缺乏“一力破十巧”的那股不顧一切的力量——19年MSI上最終局SKT面對G2的元首,選出剋制性的樂芙蘭,結果被G2又拿出一手冰女剋制,而把元首搖擺到ADC位。SKT這場比賽完全被打懵了。

這其實就是聯賽生態多樣化的最大作用,而這,也正是LPL能在這兩年獲得長足進步的主要原因。

毫無疑問,LPL是隊伍生態最複雜的黑暗叢林。今年已擴軍至16支隊伍的聯賽,每支隊伍一個賽季要與風格迥異的隊伍激戰15個BO3。又因爲主客場的就近排序原則,有時候一支隊伍在3-4天內就要面對2支風格完全不同的隊伍。

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時間來針對每場比賽都做出針對性的變化,聯賽中的每支隊伍只能做一件事:

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發揮到極致!

雖然對於隊伍粉絲來說,看到隊伍的風格固化會有點感覺不適,並且在每次別隊奪冠時,就會發出“好好看好好學”的感慨。但其實對LPL這個聯盟來說,所有的隊伍各自堅持自己的風格,各自守住自己的道,纔是戰力最大化的方式。

這就有點養蠱的意思了,根本不需要關心最終的蠱是什麼物種,你只需要知道,在如此激烈而衝撞性的賽區,不管誰能殺出來,他就是最強的一支!

而這樣的隊伍到了世界舞臺,經過最初期的緊張和不適後,只需要把對手的風格一一對號入座,接下來要做的,就跟聯賽裏要做的事一樣——席捲風雲。從這個角度來看,G2也不過就是強化版的V5——都是搞藝術BP走鋼絲的陣容,中前期亂殺發育,中上喜歡亂搖,以及一個喜歡玩花活的下路組合,最巧的是,V5的ADC也是有一手派克絕活,並用其戰勝過FPX!你看,連失敗的經驗都有了!

說到這裏,我們要順帶鞭屍一下LCS和LMS,尤其是LCS。如果LMS還能用人才流失,FW被瓜分來遮掩,那今年的LCS真是史上最失敗賽區。

而主要的原因就是隊伍風格單一化。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我們會發現整個LCS的上單幾乎有一半是韓國人(4個主力上單),然後再有一小半中單是韓國人。這就形成了一種迴光返照的全賽區打41分帶的風潮——那必是強勢上單玩單帶,中單穩如防禦塔,全部給我發育,殺什麼人?搶什麼地圖資源?到了中期打一波,誰贏是誰的。

如果不是一個C9還在堅持打攻勢比賽,那LCS的血腥程度今年夏季甚至都要低於LCK了(LCS血腥度0.68,LCK是0.64,LPL是0.82,而LEC則有0.86)

這種惡劣的單一化環境,TL就算是再怎麼橫掃賽區,到了國際舞臺,競爭力也是可以想見的偏低。而C9就算再怎麼蹦躂,也真是獨木難支,聯賽裏一個打中野的隊伍都沒有,他能通過比賽磨出什麼東西來,又怎麼跟他那個小組裏的G2和GRF對拼中野實力?

總結

一個曾統治世界五年的賽區,一種曾壓制世界三年的打法,誰能無法去否定它的價值。本文第一稿出來時,審稿編輯告訴我你這言辭太激烈了,當你的觀點本身就非常激烈時,言辭就沒必要如此激烈。我認爲這是很有道理的說法。

而對LCK來說也同樣如此,當運營本身的價值,早已融入到所有賽區的所有打法裏面時——拿到優勢後怎麼滾大雪球有非常標準的運營流程。你就沒有必要強調只有“經典的韓式運營”纔是自己在賽區裏的最佳選擇,哪怕會因此輸掉一些常規賽,否則就是落後於世界了——當別人擁有更多武器時,你還只保留自己最心愛的那一件。

所以對LCK來說,還是得靠他們那些改良派,KZ曾是最有希望改變這一切的隊伍,雖然他在18年的MSI失利,但在那個時間點,世界還是中韓對抗的樣子。可惜一次大賽失利,他們就跟GRF一樣陷入了迷茫。

但所謂的改良,當然就是這樣的充滿挫折,LPL也同樣是經歷了15-16年的重挫、反思、沉澱和進化,才能形成今日百家爭鳴的局面。而只有在自己的賽區就形成多種思想風潮碰撞的環境,才能孕育出站上決賽舞臺的強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