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清朝光緒《湘陰縣圖志》水道圖載,湘陰東部山嶺共源出十條溪江,除最大的百水江注入東湖外,其餘九條全部注入洋沙湖。千萬年來,就是這九條江的奔騰,成就了魅力無限的洋沙湖,形成了“九龍下海潤洋沙”之山水奇觀。

原標題:九龍下海入洋沙 | 《湘陰縣圖志》這麼說

今日洋沙湖 汪爭攝

由於大自然的偏愛,湘江從長沙入境貫穿湘陰,將縣境劃爲東部低山和西部湖區兩大塊,所以湘陰曆來不缺好山好水。尤其是無所不在的水,或沉靜或流淌,或寬廣或修長,給湘陰增添了一種靈動之美,而洋沙湖就是這種靈動之美的典範。

洋沙湖又名“三溪水”,因其由九條溪水合併成三條溪江匯聚成湖而得名。溪水與南洞庭湖相匯,湖面寬廣,湖底沉沙,故得“洋沙湖”之名。放眼洋沙湖,島嶼、沖溝、淺灘、湖汊交錯,湖岸蜿蜒曲折,岸邊水草豐盈,岸上植被茂密,湖中水質清透,形成山水交融的獨特溼地景觀。其上承湘陰東部山脈來水,下與湘江和洞庭湖相連,既擁有大山磅礴的氣勢,又有密網如織的細膩,宛如一顆璀璨的珍珠,在瀟湘大地熠熠生輝。

是什麼讓這一湖清水擁有讓人心清氣爽的澄澈?據清朝光緒《湘陰縣圖志》水道圖載,湘陰東部山嶺共源出十條溪江,除最大的百水江注入東湖外,其餘九條全部注入洋沙湖。這九條江是源於金雞山的羅沙江,源於王思巖的澇溪江、源於低華嶺的石水江,源於文家山的竹簰江、杉木江和玉江,源於高華嶺的橫江,源於青山嶺的紫江、魁樓江。這也許是大自然的一種恩賜,山泉下自成溪,溪水聚合成江,江水匯流成湖。就是這叮噹叮噹的滴滴山泉匯成的九條溪江,像九個孩子在大地母親的胸膛上,盡情地放縱身軀,一路奔騰,流出“洋沙湖水天上來,溢入洞庭奔大海”的民謠。九條江,九條龍,九條奔放的生命,從大山走來,百轉千回,洗得一身潔淨,歡聚一堂,共擁一湖。千萬年來,就是這九條江的奔騰,成就了魅力無限的洋沙湖,形成了“九龍下海潤洋沙”之山水奇觀。

(來源:湘陰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