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说父母的教育失误可能会导致孩子存在心理创伤,并采取某种极端的方式去反抗父母,但不能直接反推,把吴谢宇的弑母一定归结于父母教育的失败。目前警方已经对吴谢宇进行了8小时候的突击审讯,他对杀害母亲的行为供认不讳,只是对动机、犯案经过、犯案后自身情况等案件核心问题全采取回避态度,基本上不做正面回答。

本文作者 | 晚睡

01

4月25日,失踪了三年多的北大弑母案犯罪嫌疑人吴谢宇被重庆警方抓获,这起离奇案件终于告一段落。

自从2016年案发,他遭到通缉却彻底从人间失去踪迹之后,很多人认为他不是自杀了,就是偷渡了。因为在如今天眼如此密集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做到泥牛入海,音讯全无,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甚至这样断言:

但万万没想到,他没有自杀,也没有偷渡,而是隐身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从事着与他既往的生活轨迹完全不同的职业,在酒吧当男模——还是可以提供性服务的那种。

在他的身边,他的那些同事们基本上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多半都是初中毕业,和他原本是两个世界中的人。

与他之前独特而残酷的犯罪方式相比,他潜逃后的这段生活经历再次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一个从小到大的学霸,原本可以考入美国知名大学的青年精英,居然甘心潜伏做一个性工作者?

目前警方已经对吴谢宇进行了8小时候的突击审讯,他对杀害母亲的行为供认不讳,只是对动机、犯案经过、犯案后自身情况等案件核心问题全采取回避态度,基本上不做正面回答。

在和警察的对峙中,他继续表现出了自己超高的智商和超强的逻辑能力,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人文、历史、科学……各方面知识几乎都是脱口而出,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还会主动谈起黑洞等相关学术话题。

这起案子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网上对吴谢宇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的猜测非常多,有些比较客观严谨,有些则难免有点道听途说。

在认真分析了目前所能知道的那些资料的基础上,我个人觉得吴谢宇是一个将典型性和特殊性结合于一身的罪犯——当然,在法院没有最后宣判之前,他官方的称谓应该是“犯罪嫌疑人”,但鉴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他,他自己也已经承认罪行,姑且这么认定。

02

为什么要说他是将典型性和特殊性结合在一起的罪犯呢?

因为在他的身上,能够看到某种犯罪的典型性。

他的很多同学不相信他能犯罪,“我情愿相信自己去杀人,也不会相信他会杀他的母亲。”有的同学甚至这么斩钉截铁地说。

他们看到他是一个成绩优良、团结有爱、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整个学生生涯的表现都极其优秀,就像我们上学时每学期班主任给我们写鉴定,将每个人都写得像雷锋家的孩子,区别就在于吴谢宇是实打实的行为配得上评语,而我们都是假冒伪劣一样。

但绕过这些浅层次的东西,我们可以发现他身上同样具有很严重的个性缺陷。

比如超强的自律和极度的完美让他始终都缺乏真实性,背后的代价是他始终压抑着自己,这样的人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崩溃;再比如母亲的控制欲太强,他始终都在按照母亲的心意生活,一旦达不成母亲的要求可能会让他的人生瞬间失去意义——这些问题和青春的躁动、鲁莽结合起来,会导致将家庭矛盾极端化,比如,弑母杀父,都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他的典型性。

但在谈出这个观点时,我也表明一个态度:

我们说父母的教育失误可能会导致孩子存在心理创伤,并采取某种极端的方式去反抗父母,但不能直接反推,把吴谢宇的弑母一定归结于父母教育的失败。

这是目前很多妄加猜测的人犯的前提性错误,他们言之凿凿地认为是他妈妈让他成为一个杀人犯。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人的妈妈都比吴谢宇的妈妈还要苛刻、挑剔,更有控制欲,但只有极其少数的人,会通过杀死自己的妈妈来解决问题。

更多的人、绝大部分的正常人都采取了逃避、对抗、拒绝的方式,因为弑母是罪恶的最高级别,杀死母亲,无异于杀死自己的人性。

比如另外一个化名为王猛的北大学子,有和吴谢宇非常类似的经历,从小成绩数一数二,高考以本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最好的专业就读,目前是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典型的“别人家孩子”。

在他成长的阶段里,父母以关爱为名,行控制之实,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和认知困惑,这让他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怨恨。

但他采取的最极端手段也不过是逃避,12年不曾回家过春节,6年前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发万字长文谴责自己的父母。

他一直努力与童年阴影对抗,为此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这些行为尽管也造成了两代人之间隔阂与悲剧,但这依旧代表着亲情没有彻底的泯灭,王猛不是想让父母伤心,他只是没有找到又能获得自由,又可以不伤害父母的方式。

事实上,一个孩子学问越大、能力越强,摆脱困境的能力就越强。父母的控制力在孩子走到某一个层次之后就失去了力量,无力再维持过去的关系——吴谢宇并不是只有弑母一条路可以选择。

03

所以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要说的问题,他是一个有特殊性的罪犯。

他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他身上有精神变态、甚至反社会人格的痕迹。一个“正常”的罪犯,也就是一个为了某种明确的动机而犯罪的罪犯,他的行为逻辑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既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能够逃脱惩罚。

如果说吴谢宇杀死母亲只是为了获得自由,那么无法解释的是,他做了大量多余的、格外的、浪费的处理。

比如将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可以理解成给自己争取逃脱的时间,在房间里安监控,也可以看成是监督事件进展,但他同时又通知舅舅去收尸,这就不符合逻辑了。

他一方面有十分明显的躲避追捕的意愿,身上有三十几张身份证,却又毫无顾忌地走向公众场合,做着大规模接触社会人群、抛头露面的工作,这无异于自投罗网,智商这么高的他不会不懂其中的风险。

他冷静又鲁莽,周密策划又胆大妄为,将很多矛盾的性格集于一身。

杀死母亲后,他用母亲的名义贷款,还借了亲戚朋友很多钱,说明他早就准备好跑路,但他依然要回到北大询问补考的事情。

在7月24日,也就是推测的他母亲被害后一天,百度贴吧出现了一则诡异提问,他的很多亲友一致认为提问者就是吴谢宇。

案发后他有长达几个月的逃亡时间,他却在这段时间结交了性工作者,如果说只是单纯发泄欲望的话,他还带着彩礼去对方家里提亲——明知道不可能拥有正常与人结婚的机会,为什么还要这么费事?

这些难以自圆其说的事情或许能够说明,对他来说,人生就是做一道题,所有相关的未知数都要搞清楚。即使杀了人,他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模式,一切都井井有条进行安排的强迫症倾向。

包括杀死自己的母亲,他同样经过了精心的策划,一应需求安排得无懈可击。事先购买了杀人、分尸的各种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垫、干燥剂、防潮剂、抽湿器、防霉包、真空压缩袋抽气泵、隔离服、医生护士服等,还通过支付宝34次购买活性炭,19次购买塑料膜、防水布、墙壁贴纸、真空压缩袋等。

这是铁了心的要致母亲于死地的节奏。有人还猜测是不是母子之间产生了纠纷和争吵,事实上,无论母亲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一个蓄谋已久的犯罪,绝对不会因为外界的一点变化而改变。

在他认定他妈妈该死的时候,他妈妈就死定了,他像做一道方程式题一样,精确设计了一切。

他曾经表现出了对母亲深厚的感情,2012年他转发了一张隐含着“loveumom”的文字游戏图片,在2013年还发过一次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所附文字是,“如果拿你身上20斤肉换取母亲的十年长寿,你愿意么?愿意的请转发”。

但一个真正对母亲爱恨交织的人,在杀死母亲会有强烈的愧疚和犯罪感,他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感受。

因为如果真的心存悔恨,或者沉浸在犯罪感中,他绝对不会在逃亡中选择一个卖笑的生涯——有网友在酒吧拍到他陪客的样子,十分投入,没有了一丝书卷气的味道,完全融入了这个环境。

他并不像一个正常人,缺乏正常人的情感逻辑和需求。

04

尽管家庭教育和个人犯罪并无直接关联,但通过他的成长轨迹,我们还是能够得到某些警醒,看到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的危险性:

第一,不允许孩子犯错的危险。

吴谢宇身上的最大一个标签就是“完美”, 在教师家庭中长大的他,一切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成绩好、孝顺、听话,一路顺顺当当直到上名校。

他极其自律,自律到可怕的程度,连每个同学的生日和过年都有固定的节日问候,没有一次忘记过,从未有过任何小孩子可能会犯的错误。

注意,是“从未有过”。以至于他的老师在被问到他的缺点时,竟十分茫然,无法回答,最后只能说,“他的缺点可能就是没有缺点。”

外人都觉得这是他妈妈的教育成果,吴谢宇的妈妈也极其为这样的儿子骄傲,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上谈到自己教育儿子的成功经验。她并没有发现这完全违背了客观规律的完美,是非常危险的迹象。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小孩,所有无懈可击的完美背后都有濒临绝望的灵魂。

他们不允许自己犯错,就必须先学会伪装,为了生存而伪装,整个生活都是在表演,当内心真实的自己与自己的行为离合得越来越大的时候,距离崩溃的边缘就越来越大。

第二,缺乏人性的危险。

身边人对吴谢宇妈妈的公认印象是,性格温和,但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很少和别人聊天,总是独来独往,比较清高。

尤其是吴谢宇的爸爸去世后,她妈妈更封闭了,情绪也有变化,多次和楼上邻居因为噪音的事情发生纠纷。她还谢绝了自己所在学校和吴谢宇学校给他们家的捐款。

这个家庭在本质上是与社会隔离的,没有人能够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所有的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的平静,而事后出现的悲剧说明,内部或许早就已经狂风骤雨孔。

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她自从当了老师后,就没有再穿过裙子。

裙子有千百种,不性感的、很朴素的裙子多得是,她却一刀切之,这说明她不喜欢将自己的女性特征暴露在自己的学生面前——那些正值青春期的半大小伙子,担心会带来性暗示和性吸引,这种心态,证明她有心理上的洁癖,对性抱着一种罪恶的态度。

清高、克制、内敛、循规蹈矩,强烈的道德感,以及清教徒一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她成为一个良好的人格榜样,却是一个缺乏“人性”的形象。

在母亲“要强、忠贞、刻板、道德洁癖”的形象压制下,吴谢宇必须努力和自己的本能、欲望对抗,觉得自己的躁动充满了罪恶感。

所以他在案发后和性工作者恋爱,还拍摄了多部两个人的性爱视频,购买了很多性工具,并在流亡期间多次嫖娼,从事的也是性工作者的职业。

这已经不仅仅是自毁了,而是一种自我玷污,必须彻底把自己搞到污浊之中,曾经母亲对他的期望值有多高,他反过来渴望释放的欲望就有多强烈。

寻找吴谢宇弑母的深层次因素,找出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不等于为他弑母的行为开脱,而是凝望人性的深渊,是为了不会踏入深渊。

丘吉尔说过:“毫无疑问,人类社会中所有最美好的美德都是在家庭中被创造、强化以及保持的。”

这句话说得很对,但同时,很多失败和罪恶,也是从家庭中制造出来的。

真实的人性有无限可能。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恶的一面吧,但愿我们都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正在凝望你”,克制住自己恶的一面,不对自己作恶,也不对我们的父母和子女作恶。

- END -

本文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晚睡,作家、情感咨询师,一枚斜杠中年码字工,喜好解读复杂情感迷局,关注女性独立与成长,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