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這回算是攤上事兒了。

按照日本的傳統,每到櫻花盛開之時,首相都會廣邀日本各行業的精英、名流,在東京舉行一場熱熱鬧鬧的"賞櫻會",其主要目的是爲了藉此盛會,慰勞那些功績卓越人士,而經費則從國家預算中扣除。

在今年4月的賞櫻會中,安倍按照慣例邀請了來自演藝界、商政界、體育界人士在內,共計1.8萬人一同出席盛會。但就在各界名流紛紛曬出與首相的合影,因爲挑選出席人士的標準不明,事先也並未公開,引發了日本民衆的諸多不滿。

而後,該事件愈演愈烈,安倍被指責涉嫌"假借活動之名,動用公款來招待自己人"。本月初,日本也有不少政界人士表示,"可能只有與首相關係好的,才能出席賞櫻會",還有人更直白地表示,安倍利用自身便利,特地招待自己的支持者,讓人難以接受。

這些政界人士還提出了一個令人喫驚考問——若首相確實存在"假公濟私"行爲,是不是必須辭職了?

也就是說,"關係戶"事件在經過各方的討論與抨擊後,直接產生了對安倍的質疑,以及要求其"引咎辭職"的意願。爲了避免事態越鬧越大,日本政府曾出面幫助安倍"滅火"——將在今後挑選出席者時,進行更加慎重的決定。

但沒想到,日本政府此舉不僅沒能成功"滅火",反倒來了個"火上澆油",把事情越鬧越大了。日本野黨已於11日專門成立了一個問責小組,12日就正式啓動了專門針對"關係戶"事件的調查。

也就是說,這回野黨的問責行動,是打算"動真格"的了,此事引發的後果讓日本政府不得不再一次出面"滅火"。據海外網報道,當地時間13日下午,日本官房長菅義偉宣佈,在聽取多方的意見之後,決定對"賞櫻會"的參與者標準進行全面整改,使該程序變得更加透明化,並決定取消明年的賞櫻大會。

不得不說,日本政府這2次的舉動,真是有點讓人摸不清頭腦,明面上說是"滅火",實際上卻在將安倍往更加不利的方向推。爲什麼這麼說?

日本政府兩次出面表態,都提出了要對參會者標準進行整改,實際上已經變相承認了今年4月的賞櫻大會,確實是存在某種挑選問題。如今,直接把明年的賞櫻會給取消了,不就是進一步"坐實"了安倍的不合理行爲嗎?

所以,日本政府這回,真是幫了兩回"倒忙"。

老規矩,還是3個粗淺的看法吧。

第一,"關係戶"事件還將在日本發酵長達數月之久。

要知道,每年的賞櫻會都是在春季舉行,如今明年的盛會已被取消,就意味着日本上上下下都將沉浸在這個消息中,長達5至6個月之久,甚至是到後年的賞櫻會期間。

只要這個時間段一直存在,大家就不會忘記今年4月的"關係戶"事件,安倍也將在這個時間段裏,一直揹着這個"黑鍋"。畢竟,明年的賞櫻會不能如期召開,安倍難辭其咎。

第二,"關係戶"事件只要一直存在,安倍就將一直處在束手束腳的尷尬處境之中。

現如今,安倍即將成爲日本戰後在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再加上國際局勢迎來了一個百年未有之變局,安倍將在這個契機之下,大力推進自己心心念唸的"修憲"進程。

但是,如今日本內部對於"修憲",反對率超過了50%,就意味着大部分民衆是不認可的。再加上安倍9月份重組的內閣,在最近一段時間裏,連續2名重要閣僚因"醜聞"辭職,導致該內閣飽受"信任危機"。

而這一次,"醜聞"出現在了安倍自己的頭上,要想推進"修憲",亦或是進行其他執政舉措,都將遭到野黨的阻撓。

第三,內部壓力難以排解,安倍或許會在對外政策上"大展身手"。

但內部矛盾難以解決時,把注意力引向國外,是每個政治家的"必修課",而安倍作爲縱橫政壇數十年的"老江湖",自然深諳此道。

這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在今年5月,安倍因爲一個養老法案飽受野黨的"詬病",但在6月份的20國峯會召開後,此事便自然而然被"平息"了。

事實上,早在"關係戶"事件發生之前,安倍就已經寄希望於11月初的訪泰之行了,但並未取得什麼有效政績。結果就是,安倍一回國,野黨就開始對他發難了。

所以,今年能讓安倍肆意發揮的,也許就只剩下日韓問題了,韓國難保不會被"祭旗"。

總而言之,"關係戶"事件是日本野黨對安倍發起攻勢的一個突破口、發力點,必然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至於明年的賞櫻會,估計安倍得自己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