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比如,當孩子喫完飯沒有把凳子歸位時,可以假裝凳子說話:“主人,我想回家。”可以一邊拿着手上的玩具當披薩給孩子假裝喫,一邊自己也咬一口,並說:“這個奶酪味的披薩真美味啊。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特別不喜歡被家長逼迫或者催促去幹各種各樣的事情。家長說的話孩子常常左耳進右耳出,漸漸的,家長不自覺的成爲了“碎碎念”的復讀機。

平時收玩具時,大家跟孩子都是怎麼對話的呢?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似乎就只有A、B兩種辦法:不是軟磨,就是硬扛。那除了這兩種方式,你有試過“幽默”嗎?

很多家長說,幽默對我有點難,我不擅長幽默,也不愛玩,實在有點爲難我。確實如此,在傳統的東方文化中,我們在人際交往、家庭關係,以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崇尚內斂,竭力維持自己威嚴與正派的形象,甚至在面對自己的情緒上,我們也要做出喜怒不露於色。而對於幽默、滑稽這樣的行爲,卻被認爲是不務正業、不夠嚴肅。所以,不管是接受幽默,還是變得幽默,都會存在一定的障礙。

可是,如果幽默能幫助我們突破溝通的阻力,孩子更願意選擇與大人合作,而我們也不用太多嘮叨和哄騙,爲什麼不嘗試用一用呢?!

其實,幽默也不難。它可以是一個聲音、一個表情、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等等。只要有這個意識和心態,一點一點地嘗試,會讓你與孩子的相處有較大的飛躍。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讓自己變得幽默的實用小方法。

01. 假裝動物或非生命物品會說話

比如,可以假裝用寵物的口吻說話,來給孩子交代任務:“親愛的西西,不要忘了給我餵食物哦,不然我會餓的。——愛你的小金魚。”再比如,當孩子喫完飯沒有把凳子歸位時,可以假裝凳子說話:“主人,我想回家!我想回家!”

02. 適時使用誇張

說話時,語氣、語調、表情和動作配合起來用,誇張效果更好。比如可以瞪大了眼睛、身體僵硬地定住說:“這聽起來真是太可怕了!”

03. 模仿機器人或卡通人物的聲音

可以試着用機器人的聲音或者孩子最喜歡的卡通人物的聲音說話,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們都愛看《汪汪隊立大功》,可以模仿狗狗們常說的話:“只要你遇到麻煩,就大聲呼救! ”“出發救援”“小礫往前衝!”“包在我身上”。

04. 使用幻想

當孩子提出一個不太合理的要求,又不能馬上滿足時。例如,“寶貝,你真的很想喫披薩,因爲外面有病毒我們不能出去……叮~客人,您的披薩做好了,請嚐嚐味道!”可以一邊拿着手上的玩具當披薩給孩子假裝喫,一邊自己也咬一口,並說:“這個奶酪味的披薩真美味啊!”

05. 給孩子寫信或紙條,並念給他聽

把想跟孩子說的話寫、畫在紙上,然後當成給孩子寄的信,念給孩子聽。也可以折成紙飛機投擲給孩子。比如,紙飛機上可以寫,“寶貝,今晚喫大餐,你想喫啥?”

06. 逆向思維

當孩子正在生悶氣時,可以來個小挑戰一下:“不管你做啥,不要笑哦。”或者應用到孩子嘗試說粗話、髒話的早期。當孩子說“你是個大傻瓜!”時,可以說“不管你說什麼,不要說[我愛喫大西瓜]。”

07. 藉助音樂或唱歌

在做家務或者給孩子指令的時候,放一些進行曲,還可以跟孩子一起唱歌。比如,孩子刷牙時放一首歌,測算一下孩子刷牙需要多長時間。

08. 使用道具

大鼻子眼鏡、手偶或者甚至一個有趣的帽子都可以讓孩子露出笑臉。

最後小編溫馨提醒:不管用什麼樣的幽默,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脾氣特點,因爲性格脾氣和過去的經歷都會影響人對幽默的接受程度。有的孩子可能不能理解你的笑點或者會感覺你在嘲笑他們,而不是在幫他們、不好玩。健康的幽默方式在表達快樂的笑聲時,不是以犧牲他人或者自己爲代價,使用幽默時要注意把握度,不要演變成戲弄、諷刺和嘲笑,不然對孩子反而是一種傷害。

讀小童:分享兒童主動學習理論和實踐案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