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魯雄的一番見解,盡數折服百官,就連聞太師都頻頻點頭,決定以‘隨機應變之才參贊軍機’的理由送費仲、尤渾上了魯雄這艘支援張桂芳的大船。對聞太師的用意,魯雄自然心知肚明,這費仲、尤渾在紂王身邊,可以說是極盡小人之能,各種搬弄是非,殘害忠良。

《歪歪侃封神》第380期

封神演義中,聞仲和紂王之間的君臣關係,屬於聞太師單方面的實力碾壓。怎麼說?

聞仲北海平叛袁福通大軍,返回朝歌城時,滿朝百官齊齊上馬迎接十里之外。封神演義原文中對這一盛大的場面是這樣描述的:

“百官齊上馬迎接十里。至轅門,軍政司報太師:‘百官迎接轅門’。太師傳令:‘百官暫回,午門相會’。衆官速至午門等候”。


滿朝文武百官奔波十里,喫了一肚子土,還沒喘勻實氣呢,被聞太師一句‘暫回’,無一人有絲毫怨言,就地向後轉乖乖回到午門候着去了。這威望,堪比紂王而無不及。

話說聞太師回到朝歌城,即去了九間殿,命執殿官鳴鐘鼓請駕。意思差不多是說,本太師回來了,帝辛還不快快臨朝,更待何時!對聞太師之此舉,紂王是什麼反應?

封神演義原文中說

:“紂王聞得此說,默然不語,隨傳旨:‘排鑾輿臨軒’。

如此一斑,便可看出紂王對聞太師,打心眼裏是有些小畏懼的。

朝堂之上,聞太師簡要彙報了此次北海戰果後,便對紂王開啓炮轟模式,指責他有負諸侯,致使東伯侯、南伯侯反叛以致關隘擾攘;接着痛罵他仁政不修,荒淫酒色,慘虐萬姓致民亂軍怨。


激動之下的聞太師,甚至都逼近到了紂王身側。對聞太師的責問,紂王起先是小心解釋,最後竟被聞太師一句‘臣自有治國之策,容臣再陳。陛下暫請回宮’,給懟的無言可對。

聞太師的治國之策,即拯救殷商氣數的‘條陳十策’,可謂的條條安社稷,件件清乾坤。但沉湎酒色的紂王已然是亡國之君相,竟拒絕了拆鹿臺;貶妲己;以及斬佞臣費仲、尤渾這最爲關鍵的三條。

而此時,征伐西岐的張桂芳兵敗,聞太師的心中忽然有了一個主意。什麼主意?利用一名老將,一舉剷除費仲、尤渾,壓制紂王讓其改過。

看到這裏,歪歪所說的這位熟讀兵法、德高望重的大將,相信大家已經猜出來了,他就是紂王麾下老將,魯雄。

在李靖辭官歸隱後,東伯侯姜文煥伺關內無守將之機進行猛攻,值此關鍵時刻,是魯雄老將軍走馬上任,打得姜文煥丟盔棄甲,再也不敢來犯陳塘關,有了這份戰績,才被上調到京城。


此時又要派他出徵,所以,對張桂芳戰敗之事,魯雄侃侃而談,有條有理進行分析:

“張桂芳雖是少年當道,用兵恃強,只知己能,顯胸中祕授;風林乃匹夫之才,故此有失身之禍”。

對爲將之道,魯雄更是胸藏兵書,口出成章:

“爲將行兵,先察天時,後觀地利,中曉人和。用之以文,濟之以武,守之以靜,發之以動。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強,柔而能剛,危而能安,禍而能福,機變不測,決勝千里,自天之上,由地之下,無所不知,十萬之衆,無有不力,範圍曲成,各極其妙。定自然之理,決勝負之機;神運用之權,藏不窮之智。”

魯雄的一番見解,盡數折服百官,就連聞太師都頻頻點頭,決定以‘隨機應變之才參贊軍機’的理由送費仲、尤渾上了魯雄這艘支援張桂芳的大船。


對聞太師的用意,魯雄自然心知肚明,這費仲、尤渾在紂王身邊,可以說是極盡小人之能,各種搬弄是非,殘害忠良。所以,魯雄和聞太師交換了一個意味不明的眼神後,便率五萬人馬軍行如驟雨,出五關往西岐而來。

行軍至西岐山下,傳來張桂芳戰敗身亡的戰報。魯雄此刻也顧不得費仲、尤渾這倆貨了,當機立斷令軍停步,並於茂林深處安營。

彼時,是三伏天,很熱,在茂林深處避暑,也算是知三軍之權,佈置還算老道,已經足以看出,魯雄是精於用兵的,然而儘管魯雄精於用兵,作戰經驗豐富,但他始終是個凡人,在擁有移山倒海、飛天遁地的煉氣士面前,顯得十分渺小,十分無力,最終只能任憑姜子牙施玉虛道法,招來冰雪冰凍西岐。


費仲、尤渾如聞太師以嘗果然葬身軍中,但同時,魯雄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被姜子牙斬去首級,祭了那封神臺。

所以:封神中有個大將,文武雙全、德高望重,被聞仲用來壓制紂王。

雖然方式跟聞太師想象的不一樣,但歸根到底,魯雄還是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沒有辜負聞太師的信任,雖然以賠上自己的性命爲代價,之後加封爲水德星君,執掌下元水界,也算得了個很好的結局吧。

歡飲關注,共話封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