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朋友们查看风水摆布第一人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鲁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中国作家,甚至对于很多70后至90后的人来说有点过于熟悉了,那就是因为鲁迅曾经是课本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作家。
近代文学史排名,鲁郭茅巴老曹,鲁迅排在了第一位可见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他开场的杂文题材,更是深刻的揭示出了国民性。
在对过敏性的批判和反思场面,鲁迅是是那个时代走的最远的人,甚至至到今天,鲁迅批判过的很多人物和现象,依然会出现,甚至有些方面丝毫没有任何改变。
鲁迅先生对于国民性的反思,从他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就开始了,而且《狂人日记》也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
但往往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容易被我们忽略掉里面的一些东西,正是对鲁迅这种善于批判的刻板印象所致,我们对这个短片小说的批判性认识很足,但却很少能够注意到里面自我烦死的一面。
狂人日记整篇有个很巧妙地设定,那就是发疯与清醒之间的设定,开篇一开头就说一个友人的弟弟发了疯,在疯病的这段期间写了一些日记,但是这个疯病现在已经好了,这本日记也没什么用了。
于是这本小说就是所谓的狂人日记的由来,里面全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个狂人也就是发了疯的人日常的所见所闻。
但是这个人真的发疯了吗,我们看看狂人日记怎么说,他明白的写着,某一天自己看到月亮之后,突然就清醒过来,是三十年来第一次见到如此清晰的月亮,也是三十年来第一次从睡梦中清醒过来,自从清醒过来之后,就发现了周遭世界的诸多奇怪的地方。
这里鲁迅用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意象,那就是月亮,这个人是看了月亮之后才突然清醒过来,这有点像国外很多传说那样,一个人看了月亮之后就突然变身,变成狼人或者其他动物什么的。
可以说月亮是文学上一个非常经典的意象,比如我们熟知的《月亮与六便士》就是拿月亮比作是理想,拿六便士比作是现实。
其他人都以为这个人疯了,但是这个人却以为自己是醒了,并且看到了自己之前从没有看到过的东西,他看到了压迫,看到了种种奇怪的现象,然而更加奇怪的是,面对对此多的匪夷所思的现象,其他人像完全看不到一样,只有自己可以看到。
当时的中国社会,还完全是处在旧时代思想的压迫之下,一个人或许只有发了疯才会感受到这种不公平,才能体会到那种人吃人社会带来的恐怖感。
古代中国社会是阶层分化非常明显的社会,士农工商几个等级被规划的很明显,地主依靠土地资源长期盘剥农民,小说里说的这个赵太爷就是典型的地主阶级的代表。
但事实不但赵太爷这样阶级的压迫人,更重要的是,这个狂人看到赵太爷家的狗也是恶狠狠的朝自己瞪了几眼,这才是鲁迅的洞见。
压迫与剥削或许是很容易看到的,但是不容易看到的是地主身上还附着这很多的帮凶,这些人本省就曾经是受害者,但是现在反过来却又要去害别人。
这才是这个社会最可怕的地方,所有人都在想着是如何压迫和剥削别人,自己处在被压迫和剥削的地位,心里还想着如何去压迫别人。
这几乎就是一个全部是压迫的社会,就这么一级一级的压下去,连最小最弱的人似乎也有希望,他们的希望就是早日脱离这个最小最弱的状态,然后反过来压迫最小最弱的,至于说改变什么,他们从来没想过,因为除非发疯,否则他们从来没想过一个没有压迫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
这篇小说里,鲁迅制造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词汇,那就是吃人,从此人吃人的社会这种说法便被广为人知,最著名的还有那段,半夜睡不着,翻遍二十四史看到历史上歪歪扭扭的写的都是吃人二字,这也成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鲁迅用非常犀利的笔法批判了那个吃人的社会,像火把一样照亮那个无比黑暗的社会,就像鲁迅在序言中说的那样,这是一间万难毁坏的铁屋子,但是呐喊一声还是有必要的,万一真的会叫醒同样醒来的人呢。
这是鲁迅通常给我们的印象,这样理解鲁迅当然没错,但是才这篇小说里,鲁迅要表现的更为深刻,那就是深刻的反思,在这里鲁迅不仅说了吃人,而且最重要的是,鲁迅发现自己吃人,是的,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可能被别人吃点,自己也都渴望吃别人,也曾经真的吃过人。
鲁迅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道德训诫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你们都是不道德的,你们都是应当受到批判的,鲁迅虽然也在批判,但他更深刻的在于反思。
他在反思自己是否也吃人,是否也像他们一样,最终鲁迅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也吃过人,因为处在那样的社会,吃或者被吃有时候甚至都不是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根本就是被迫接受的过程,甚至是一种无意识的选择。
吃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吃别人,最后狂人日记结束了,结束的时候他喊出了振聋发聩的救救孩子这样的话,因为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他希望将来我们会是一个消灭了人吃人的世界。
当然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因为就是这个狂人,其实结局一开始就写好了,那就是他的疯病好了,老老实实的去做了一个官员,变成一个不发疯的人。
清醒之后又睡去可能是很多人的选择,呐喊也不是一嗓子就能完成的事情,今日重读鲁迅的这篇文章,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文字的力量和对社会深刻的剖析。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