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嫁妝變古董

古董這玩意大家津津樂道,興起就會去古玩市場上溜溜, 淘淘有沒有“真寶貝”。可真想從大片的古玩中淘到真的古董簡直是上輩子燒了高香,但也不是說不可能的,如果你家裏是什麼皇親貴族的後代,或許你家裏那件不起眼的東西就會搖身一變,變成價值不菲的古董。

北京有位老奶奶,閒來沒事就在家裏看鑑寶節目,節目裏有很多人都拿着自家或者很多從外面淘回來的東西拿去鑑定。老奶奶心想:“這不,放了大半輩子的嫁妝一直擱置在家,是母親留給她的嫁妝,還是金子做的,想來應該是個寶吧”,後來拿着簪子就去了相關的欄目,想讓專家鑑定下到底值不值錢?

專家看後,非常驚訝,連問:“這東西是個寶啊,是您祖上留下的嗎?”。幾番問答下來才知道,這個簪子是老奶奶的陪嫁品,是來自皇家做工精細的黃金首飾。雖然最後專家沒有披露這個祖傳的黃金簪子市價多少錢,但是我們一聽是皇家的東西就知道價值不菲。

流落民間“滄海遺珠”

其實,老奶奶的案例在現實生活中並非沒有,只是缺乏了發現價值的這一機遇。

過去十幾年中國對民間古玩處於打壓狀態,民國以前的古玩市場是36行之首,且民間文物都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交易,因爲文物法規定國內文物不能夠買賣交易,最後多數的文物都被以贗品底價流失國外。

時間久了,中國數以千萬、億萬計的珍貴文物都因國內無法買賣交易以現代藝術品的名義走私出境,成爲了別人國家的博物館的“瑰寶”,最後能留在中國民間的寶物也就各自散落在天涯海角,炎黃子孫們,這是中華民族永久的傷痛啊!

如今,主席說:"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天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的文字都活起來。"散落在民間的文物古代藝術品有望合法收藏,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要讓民間藝術品完全地流通,還仍需加強民衆慧眼識寶的文保意識。廣大消費者不要再做懵懂的“小白”,是時候讓遺留在民間的“滄海遺珠”重見天日了。首先,謝謝你找到了比特價值藝術銀行,這是你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千年之寶化經濟之財

在古玩行,說起民間文物鑑定高手,就不能不提到一些民間大藏家。民間高手往往可以從大部分尋常百姓家眼中的垃圾、贗品、地攤貨中去找尋真正的國寶古董!

他們中的有些人,有的來自在民間或是文博體系,他們都是一羣有實踐、有眼力、有學識的收藏鑑定高手!

真正的文物古玩鑑定高手不會聲稱自己有多少個榮譽證書的第一“玩家”,而是對於瓷器鑑定有着自己深厚的鑑定經驗:一看(看器型、看釉面、看包漿、看彩頭)、一提(掂量輕重分量)、一翻(看底胎是否老熟),幾秒鐘定真僞斷年代,一看就是輕車熟路。這並不是套路,而是經驗使然!

廣大收藏家們和消費者們,最精美的文物在民間,最貴重的文物也在民間,他們有待你們去發現價值,創造藝術,民間藝術品的命運應該是化“千年寶藏之財產,爲經濟發展新動力”。

藝術品只有賦予了它價值,纔有後面名流千古的美名。藝術銀行致力於一個創建一個自治的、高效的數字資產生態應用平臺,讓投資者和收藏者可以放心的進行任何規模藝術品的交易,而無需再擔憂平臺的公正性和價明性、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的可靠性、或其訂單管理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健性。

同時,全方位的消費金融解決方案具備藝術品經營租賃、評估、鑑定、拍賣、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信託、交易所的全牌照備案經營許可,專業化的服務可以爲藝術品金融提供全面投資的經營活動和超預期價值發現和傳遞變現價值。

發現價值,創造價值,藝術其實離我們就差這一步之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