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史书上记载,在潞州发生叛乱,朱温趁势打劫时,李克用是派遣康君立、李存孝将兵围之。所以在这战之后,李存孝就认为,李克用肯定会让他接管潞州。

相信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王不过项,将不过李”,其中这个“李”,说的就是唐末猛将李存孝。

在正史上,李存孝是李克用帐下的第一猛将,且战功赫赫,在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民间演义中,李存孝更是战神一样的人物,其单挑能力之强,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境界,比如号称连打唐将三十六员的第二猛将“铁枪”王彦章,几乎是被他秒杀。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骁勇冠绝的猛将,却落了个被迫造反,最后被李克用以车裂之刑残忍处死的结局。面对李存孝的这种悲剧,有人说是他被奸臣李存信陷害所致,也有人说是李克用对他不公所致。那么,李存孝的悲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李存孝的早年经历

李存孝的早年经历其实比较简单,他本姓安,名敬思,粟特族,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幼年时在兵乱之中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掳为俘囚,从此便在李克用帐中侍奉,后又他又被李克用收为养子,并赐以李姓,取名存孝。

等到李存孝成年后,他便开始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并立下赫赫战功。对此,史书上曾记载过这样一段话:“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李存孝的荣耀之战

在正史中,李存孝一生最大放异彩的一场仗,就是复夺潞州之战。

关于这场战役,还要从李克用说起。

这是在公元889年,李克用亲率大军讨伐邢、洺二州,等他班师归来时,特意在潞州慰劳诸将。结果当时负责镇守潞州的李克修,对李克用的供奉非常简陋,李克用一气之下,就命人把李克修拉下去一顿鞭打。对此,李克修是又气又恨,于是很快患病而死。

等到李克修死后,李克用便任命其弟弟李克恭前去镇守潞州。因为有李克修的前车之鉴,李克恭自然得努力弄很多供奉来孝敬李克用。于是,李克恭便在潞州横征暴敛,结果引得潞州人非常不满。最后,李克恭就被人给火并了,而火并李克恭的将领,则带着潞州投降了朱温。

在当时的背景下,潞州的叛乱,直接让李克用雪上加霜。因为在这之前,由于李克用的四处扩张行为,导致他周边的军阀都感到惶恐不安,于是大家都联合起来讨伐他。与此同时,唐昭宗也趁此机会派出中央军大举讨伐李克用,企图把李克用一举干掉。

就在这个时候,李克用控制下的潞州又发生叛乱,并且这些叛军还将潞州献给了朱温。朱温则趁势命葛从周、朱崇节率军入据潞州,同时命李谠(dǎng)攻打泽州。在这种背景下,李克用终于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危急的时刻之一。

因为,当时的李克用,相当于要四线同时作战:在西线,他需要与唐朝的中央军作战;在东线,他需要与镇州、魏博作战;在北线,他需要与赫连铎、李匡威作战。而在南线,他又需要与朱温作战。

从某种意义上,如果不知道后来的结果,谁也不敢说李克用一定能逃过这一劫。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孝便开始大显英雄本色。

据记载,在复夺潞州时,李存孝先是亲率三百骑兵在长子一带的险要山路上设伏,一举生擒了朝廷派来接管潞州的新任昭义节度使孙揆。随后,李存孝又统领五千骑兵驰援泽州,一战生擒了朱温手下的大将邓季筠,并打得朱温的另一员大将李谠大败而逃,于是泽州之围被解。

接下来,李存孝又趁势回兵夹攻潞州,驻守在潞州的葛从周、朱崇节两位将领见势不妙,赶紧弃城逃走,于是李存孝轻松夺回潞州。自此,这场复夺潞州之战,便以李存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当然,这场战役也成为李存孝一生最大的辉煌。

复夺潞州之战背后的分析

由于李存孝在复夺潞州之战中的表现实在太优秀,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潞州之所以能够失而复得,就是因为李存孝神功无敌的结果。当然,李存孝也是这样觉得的,甚至在李存孝看来,如果当时没有他,李克用可能会直接翻船。

因为,正是因为他在南线以少量兵力击退了威胁最大的朱温,李克用才能集中精力应付唐昭宗的中央军及其他诸侯联军,并将他们击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这战之后,李存孝就认为,李克用肯定会让他接管潞州。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李克用任命康君立为昭义留后,由他接管潞州;至于李存孝,只是被任命为汾州刺史。对此,很多人肯定会觉得李克用赏罚不明,故意打压李存孝。

但其实呢,李克用并没有打压李存孝,他这样做的背后,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当时朱温与唐昭宗因为争夺潞州的控制权而发生矛盾,给了李存孝可乘之机。

因为当时朱温名义上还挂着唐朝的大旗,所以当他占据潞州后,自然不能公开宣称潞州从此是他的地盘,也不能直接自己任命官员接管潞州,否则他和李克用还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朱温和李克用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至少当时朱温还不想扔掉唐朝政府的这面大旗。所以他就特意向大唐中央政府申请,希望大唐政府能派一个高级官员接管潞州。

本来,朱温让中央政府派一个高级官员接管潞州,只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合法的接管潞州,因为这样一个高级官员来到潞州后,必然就是个傀儡性质的长官。问题是,当时唐昭宗的中央军正在围攻李克用,而从当时的情形看,李克用被干掉几乎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种背景下,唐昭宗自然想趁势占据最多的李克用地盘,从而中兴大唐。所以,唐昭宗在收的朱温的奏请后,便想着趁势对潞州也进行渗透,所以他在任命京兆尹孙揆为新任昭义军节度使的同时,还让他率领三千军队前去接管潞州。

对于唐昭宗来说,有这三千中央军保驾护航,孙揆来到潞州后,自然就不会轻易被朱温变成傀儡,甚至还可以利用合法的政治手段将潞州变成朝廷的。朱温一看,唐昭宗竟然敢这样玩,自然很是不满,于是他就决定坐在旁边看大戏,并借用李克用的手来干掉这三千中央军。

最后的结果,就是孙揆和这三千中央军刚进入潞州境内,就遭到李存孝的偷袭,直接当场被打得落花流水。至于孙揆就更悲催,因为他让李存孝直接用锯子活活锯死了。从这层意义上说,李存孝在复夺潞州之战中的第一场胜利,实际也有部分朱温的功劳,至少他坐视不管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当时朱温的战略目标不是占据潞州,更不是击败李克用,而是趁机夺取魏博。

对于朱温来说,他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实力,尽快统一整个中原地区,而不是跑去和李克用争夺山西;关键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朱温全力把李克用清理出局,最后也不过是白白便宜唐昭宗。

因为,从当时各路军阀的实力上看,大唐皇帝依然还是最大的实力派;更何况,大唐皇帝代表着中央政府,在法理上拥有着其它军阀绝不可能相比的优势。所以如果此时朱温协助唐昭宗把李克用给灭了,那大唐中央政府的实力显然会更上一层楼,到时朱温还有安全感吗?

在这种背景下,朱温显然不会全力以赴去攻打李克用,甚至而言,朱温还计划着从背后捅友军魏博一刀。所以当朱温的前路部队在潞州稍稍受挫后,他就马上停止了相关的军事行动,没有再和李存孝继续争夺潞州,而是选择掉转头率军事主力前去兼并魏博的罗弘信。而最后,朱温征服了魏博的罗弘信,才真正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原霸主。

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单看潞州之战的结果,李存孝自然是神勇无敌,不仅以劣势兵力成功收复潞州,还把朱温也给打跑,保障了李克用的南线安全,让他可以全心对付其他实力派,最终度过了这次危机。问题是,这些成就的背后,朱温自身的因素显然也不可忽视。

试想,如果朱温亲率主力全力争夺潞州,李存信真的能抵挡住吗?还有,如果朱温不中途跑去兼并魏博,李克用在南线和东线战场上的压力能缓解吗?

第三,当时潞州战场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康君立,李存孝只是副将。

据史书上记载,在潞州发生叛乱,朱温趁势打劫时,李克用是派遣康君立、李存孝将兵围之。其中,康君立是李克用手下的大将,官职要高于李存孝,而且其年龄也比李存孝大一辈,至于资历、战争经验,也是康君立更丰富,所以康君立自然就成为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李存孝为其副手。

既然如此,康君立作为最高指挥官,那不管李存孝立了多么大的功劳,康君立都有着指挥有方的功劳。当然,如果李存孝兵败而回,康君立自然也要承担指挥不当的罪责。

只不过,由于李存孝的表现实在是太优秀,而且李存孝在夺回潞州之后,朱温就率领大军撤走了,这样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潞州之战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全都是李存孝的功劳,至于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康君立,反而显得黯淡无光。

问题是,既然康君立是最高指挥官,潞州之战大胜,那名义上他的功劳就是最大,谁让李存孝不是最高指挥官呢!所以按照正常的论功行赏,这场战役就应该是“李克用知人善任,康君立指挥有方,李存孝英勇善战兵,河东将士兵精将勇”的结果。

李存孝的悲剧根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上面这三个原因,李克用一方面认为李存孝虽然立下大功,但这份功劳,显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至少不足以上李存孝这位副帅直接就此坐在主帅康君立的前面。

另一方面,当时李克用手里只有河东和昭义两个藩镇,河东由李克用自己坐镇,所以接下来谁担任昭义留后,隐然就是李克用集团的二号人物,如果此时李克用就把这个位置交给李存孝这个毛头小子,李克用集团内部的其他人,肯定不会服气的。

在这种背景下,李克用就任命康君立为昭义留后,由他接管潞州;至于李存孝,则被任命为汾州刺史,比康君立低一个级别。从这层意义上说,李克用的这份人事任命,不管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从情理上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毛病。

而且对于李克用来说,李存孝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既然他这次表现得这么优秀,下一次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独当一面。问题是,李存孝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就是自己的神勇无敌,才赢得了这场潞州之战的胜利,甚至还帮助李克用躲过了灭亡的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李存孝对李克用的这份人事任命,自然是愤恚不满,于是他一气之下,竟然率军在潞州大肆剽掠当地居民,还烧毁城中房屋无数。在李存孝看来,既然我得不到潞州,那也不能白白便宜康君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存孝的这种行为,已经属于是公然作乱,李克用就是因此杀了他也不过分。

但是,李克用终究没有因此责罚李存孝,不过这件事后,李克用心中显然对李存孝非常失望。因为,李存孝今天可以因为不服李克用的人事任命而干出杀人放火的事情,那等到明天,如果李存孝又不服李克用的某个重大安排时,是不是要直接公然造反呢?

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在后面的军事行动中,李克用虽然尝试让李存孝独当一面,但却特意把李存信调来和他一起共事。

说起李存信,他和李存孝一样,也是李克用的义子,不过他和李存孝的关系,却是势如水火,因为李存信一直不服李存孝。

对于李克用来说,李存孝和李存信经常闹矛盾,自然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证明他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李克用从来没有试图要缓解他们两人的关系。此时,李克用又特意让他们两人一起共事,显然就是为了让李存信牵制李存孝,以免李存孝干出更过分的事情来。

但是,李克用没有想到的是,李存孝却因此变得更加愤恨不满。因为,先前李克用让康君立坐在李存孝的前面,就已经让李存孝觉得非常不服气;现在李克用又偏偏把自己的死对头李存信调来共事,这不是明显对自己不信任吗?于是他一气之下直接率军归顺了朝廷。

面对此情此景,谁也得承认李存孝就是公然造反作乱了。更主要的是,李存孝在造反之后,还做了一件非常过分的事情,那就是他把李克用骂得一无所是,彻底割断了他和李克用之间的父子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存孝选择背叛李克用,大约是觉得,自己神功无敌,离开李克用一样可以混得风生水起,甚至取李克用而代之。问题是,在经过一轮大火并之后,李存孝很快就被李克用给俘虏了。

到了此时,李存孝终于发现,自己之前之所以可以这样牛,只是因为站在李克用这个巨大平台上,离开了这个平台,他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他又希望回到李克用的队伍中,他还告诉李克用,自己之所以背叛,主要是被李存信逼得忠心无处表白。

但是,李克用却告诉李存孝,你在背叛我时,把我骂得猪狗不如,难道这也是李存信逼你的?

于是,李存孝就被车裂而死,享年36岁。

参考文献:《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