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名臣汲黯,是武帝时期的一流人物,他以中正敢谏、不屈从权贵、秉正嫉恶的光辉形象,流传于世。

然而,有汉一朝,著名的大臣有不少,为何名臣汲黯能从众多的大臣中,脱颖而出,而被世人所熟知呢?

这其中,至少有两个人物很关键。一是司马迁,二是赵孟頫,这两个人缺一不可。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对于那位和他同时代的人物,饱含钦佩、崇敬之情,树碑立传的心情十分谦恭,不叙述琐碎,且突出表现出了他正直的个性。

在《史记》中,司马迁记录了汲黯大量的个性语录,言辞犀利、深情切切、震撼人心,振聋发聩。这些话,对展示汲黯的个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司马迁这记录的语言,让这位名臣,得以形象地流传了下来。

事实上,在《史记》中,司马迁以精到的语言,记录了数以百计的名臣,汲黯要被世人深刻的认识,需要更多的机会。

在《史记》流行了1400多年(公元1320年,距今近700年)之后的一天,一位书画家,以自己的笔端,让汲黯的名字,以另一种艺术形式留存了下来。

他就是赵孟頫,这位前宋皇室的后裔,以元臣的身份获赠魏国公。他最突出的成绩,就是书法、画画。他的楷体书法,被称为“赵体”,延传至今。

在67岁那年,赵孟頫创作了这份楷书《汉汲黯传》,作品整体从容不迫、一气呵成,风骨秀逸,平和简静。赵孟頫自称,他的书法“有唐人之遗风”“仿佛得其笔意”,自我感觉不错。

但令人遗憾的是,赵孟頫的这份作品,流传到明朝时,意外缺少了197个字!

这可怎么办呢?别怕!

书画家文征明,以精湛的笔法填补了赵孟頫书法的缺失之处,笔意准确,几可乱真。他还在题跋中,称赞赵孟頫的书法“楷法精绝”。

令人遗憾的是,文从沈梦知悉,如今还在世间存在的《元赵孟頫楷书汲黯传》,却流落在日本,被东京永青文库(私人)永久收藏。得知这个现实,不知您是高兴呢,还是遗憾呢?

好在,一批批有心的游人,早已将书册拍成照片,以供世人浏览。这也成为楷书练习者,常常选择临摹的经典作品。

以上,为赵孟頫作品

这不,这份由当代书法家范林庆所创作临写的赵孟頫版《汲黯传》,较为巧妙地展现了楷书书法之精妙。一点一画,极为用心,儒雅风流,名不虚传!

难怪,有网友看到这份帖子,忍不住称赞说“看得我身心舒畅”。又有网友赞不绝口,甚至有人要求购这份作品,但是这份于30多年前创作的书帖,几乎已经难以找到了。

范林庆是1930年代生人,曾在1980年代荣获多项钢笔书法大奖,此后,他就销声匿迹了。

现在知道范林庆名字和事迹的人,也不多了。

但是,汉朝名臣汲黯,却在文学家用心创作和多位书法家近七百年间不经意的书写接力中,实现了永载史册的荣光,还成为一个鲜活的形象,在一些人的脑海中长期存在着!

以上四图,为今人范林庆作品

嗯,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