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卡若拉的山頂被朦朧的雲霧籠罩,幾乎佔據了山體的一半,讓人分不清哪裏是冰川,哪裏是天空。聽說更早以前,冰川一直延伸到公路邊,如今已萎縮了許多,若干年後不知卡若拉冰川是否會消融。

原標題:可以近距離免費欣賞的“冰美人”,就在公路旁300米!

衆所周知,地球在40多億年的漫長曆史中,曾出現過多次顯著降溫變冷的冰川時期。那時的地球表面,都被大規模的冰川所覆蓋,天地間蒼茫一片。早前,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曾在英國《每日郵報》上發表研究稱:到2030年,太陽將進入休眠期,地球也將會再次面臨“冰河世紀”。

倒不用過於擔心,這只是一種科學預測,也許並不會發生。即便真的發生了,隨着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人類一定能安然度過。

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冰川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我們常常在自然紀錄片裏看到南北極,被大片大片的雪白冰川所覆蓋,但很多人從未了解過、也從未親眼見到過真實的冰川。

什麼是冰川?最科學的解釋是,極地或高山地區地表上多年存在並具有沿地面運動狀態的天然冰體。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成冰作用而形成。中國絕大多數的冰川都分佈在西部的極高山上,那裏常年冰雪覆蓋,缺氧高寒,人跡罕至。

我曾親眼見到過幾個冰川,其中一處震撼的冰川之景——卡若拉冰川,還看過三次。

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和江孜縣交界處的卡若拉冰川是西藏三大大陸型冰川之一,面積達9.4平方公里。因爲它離公路很近,只有300多米的距離,所以大家都可以近距離免費欣賞它的高大神祕。

當然,也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觀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約有5400米。在它周圍,還有十幾座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峯,可能有人會扛不住高原反應的。

但當你真正靜下心,帶着虔誠看着眼前壯麗的冰川,你會發現此生從未見過的永恆與純潔。

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峯之一的乃欽康桑峯南坡,冰川上部是坡度較緩的冰帽,下部是兩個呈懸冰川形式的冰舌。從羊卓雍措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之後,就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

在高原上行車,感覺很特別。頭頂的天空是都市看不到的湛藍,沒有云的時候就像一塊巨大的幕布,遠處的冰川、雪山是刻畫在幕布上的最好風景。四下無人,安靜得只能聽到汽車馬達的轟鳴聲,合着心跳,一下一下擊打在人的耳膜。

傳說,這裏是藏傳佛教四大山神之一——西方山神諾吉康娃桑布的居住之地,無比神聖。

蒼穹之下,冰川雪白、山峯滄桑,襯托得五彩經幡更加鮮豔,在高原的烈烈風中兀自飛揚。

從山腳仰視,潔白無瑕的冰川就像一塊碩大的毛毯鋪蓋在山頭上,又像是一隻高原雄鷹張開了豐滿的羽翼停棲其間。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冰茸、冰橋、冰塔……美不勝收,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直讓人歎爲觀止。

山下,則是起伏的基岩,有着寸草不生的荒涼。看着看着,你只覺得自己在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是何其渺小,只能拜服。

因爲卡若拉冰川實在太美,電影《紅河谷》、《江孜之戰》、《雲水謠》等都曾在這裏拍攝過外景。

最早我是在2006年來過,那時還不會拍照。2010年第二次來,天氣極好,晴朗的天空萬里無雲;第三次來,時隔整整六年,趕上了多雲天氣,卡若拉冰川爲我呈現了另一種風情。

卡若拉的山頂被朦朧的雲霧籠罩,幾乎佔據了山體的一半,讓人分不清哪裏是冰川,哪裏是天空。它就像一個蒙着面的冰美人,高冷疏離。

眼前一座佛塔,一條長長的棧道卻勾勒出這裏親切的一面。

在神聖的冰川面前,彷彿佛塔也染上了幾分高潔。轉瞬想到,千百年的自然鍛造,才形成了這震撼的冰川之景,或許人類的壽命是短暫的,但信仰與文明卻可以和冰川一樣,近乎永恆。大概這就是佛塔的意義。

沒被雲遮住的幾縷天光照耀在積雪上,反射出金色的璀璨,十分神奇。

依稀還是能看出,和幾年前相比,卡若拉冰川的雪線上移了一段距離。這是因爲溫室效應的加劇。

聽說更早以前,冰川一直延伸到公路邊,如今已萎縮了許多,若干年後不知卡若拉冰川是否會消融。許多風景,都是看一眼少一眼,慶幸我曾看到過。

我是琰棱

帶着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微信公衆號:琰棱行攝記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