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衔玉而诞的不凡来历,兼是一众儿孙中长得最像贾代善的,所以贾宝玉自小深得贾母宠爱,因此,宝玉的饮食起居规格要超过同辈儿孙们许多。如第三十六回王熙凤细算丫头们的月钱时,就说过怡红院的丫头,除了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还有佳惠等八个小丫头,加上贾母屋里的袭人,有十六人之数,这是别处都没有的。

袭人是“怡红院里第一人”,业务精炼,行为稳妥,不仅可以对院里的丫头们指挥若定,还能细致周到服侍宝玉,越发让人觉得怡红院已经离不开袭人,袭人也成为贾母和王夫人重点关注的丫头。

在第六回,经过和宝玉的偷试后,其被宝玉视为“与别个不同”,袭人和众丫头之间有了质的区别。然而,一心想坐稳宝二姨娘位置的袭人,终究未能如愿。根据其判词及文中多处细节暗示,可以确定袭人最终嫁给了优伶蒋玉菡。

虽然已经和宝玉有了关系,但是在哪个时代,优伶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是为贱籍。而老话又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嫁女”,正常人家如此,作为社会底层的蒋玉菡,能娶袭人,可谓幸事,故袭人的判词才道:“堪羡优伶有福”,娶到袭人,是蒋玉菡的福气。

袭人与蒋玉菡结为夫妇后,结果如何?关于这个问题,蒋玉菡曾经用一首打油诗做了回应。在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家宴中,众人玩起了酒令,规定按“悲、愁、喜、乐”的顺序,说出女儿来,还要讲明四字缘故。作者安排这四个字的顺序是有寓意的,自悲至喜,先苦后甜,是最被人推崇及鼓励的过活方式,而贾家这样的贵族却背道而驰,纵情享乐,以致乐极生悲,何其讽刺。蒋玉菡根据此四字作道:

用诗词曲赋预示人物的命运结局,是《红楼梦》的一贯手法,而由蒋玉菡的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可知,此酒曲讲的是袭人的婚后生活。根据袭人判词中蒋玉菡娶到袭人那欢欣喜悦的心情,这首诗该从乐到悲来看。如此便知,袭人最初嫁给蒋玉菡的时候是夫唱妇随,和和美美,然而后来却穷到梳头的桂花油都买不起了,为何?只因为蒋玉菡“一去不回归”了。

如此问题就来了,蒋玉菡最初娶到袭人时,是很喜悦的,二人都有过琴瑟和鸣,为何转眼蒋玉菡人就不见了呢?其实说到底,是袭人被蒋玉菡抛弃了,而抛弃的原因,是袭人身患隐疾,正如袭人的判词中的那副画,画着一床破席,这破席就是患病的、不完整的袭人。

那么,袭人自小在贾府做活,服侍的对象是视女儿如水做的贾宝玉,贾府对下人又没有朝打暮骂的,袭人何以会身患隐疾呢?这就得追溯到宝玉对她做过的一件事儿了。

在第三十回,正值端午时节,宝玉历经被宝钗借扇双讥、调戏金钏惹怒母亲后,在大观园的蔷薇架下看见一个女孩地上画蔷,都看痴了,不料大雨倾盆,宝玉忙往怡红院赶。彼时怡红院内的丫头们都堵着排水口赶鸭子玩,笑声雨声夹杂,谁能听见宝玉的敲门声?宝玉越等越气,加上前几日黛玉因为吃了晴雯的闭门羹两人发生了龃龉,宝玉决心要将开门的丫头狠狠教训一番。谁料这一次来开门的丫头,竟然是被宝玉“视为与别个不同”的袭人。

怜香惜玉、一贯在女儿面前伏低做小的贾宝玉第一次打人,打的却是袭人,不得不说太过巧合,太过吊诡,至于作者为何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此处不赘。话说那袭人一开门,宝玉抬腿就是一脚,直接踹中袭人的心窝,而袭人又气又愧又不好出声,只能忍痛装作没事人一般,大家散了。至夜间,袭人只觉得梦中作痛,起来嗽了两声,吐出一口鲜血来。文中写道袭人的想法:

作者为何要平白写出袭人这一段心里自白来?除了点名袭人并非淡泊良顺之辈,更为了给袭人的身体隐疾埋下铺垫。果不其然,到了第七十六回,晴雯被撵后,文中写到袭人:

袭人的这个吐血之症,正是当年宝玉脚踢落下的,而且但凡劳碌风感都会嗽中带血,这已经是很严重的病症了,然而为了不被发现而被放出去,袭人只能拒绝和宝玉亲密,势必要坐上宝二姨娘的位置。试想如此重症,袭人仅应付一些小事都力不从心了,谈何生育?而那个时代又有几个男人能接受不能生育的女子?蒋玉菡自然也不例外。如此,蒋玉菡最后“一去不回归”,独留袭人在家受尽穷苦,也就不意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