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斯帕莱蒂第二个赛季,虽然巴莱罗并非绝对的主力,但仍然凭借主教练的信任以及球队伤病的情况,得到不少的上阵机会,这位前佛罗伦萨中场运用自己纯熟的传球技巧发挥了稳定进攻的作用,但他在防线上“有比无更差”的防守贡献,经常使中卫跌入危机,不少人开始对其抱有质疑、不满的声音。不过体能的不足、对抗的疲软,加上贝西诺在防守端的贡献度远比不上孔多比亚,国际米兰的中场很快就迎来“改建”,布罗佐维奇的后置、加利亚尔迪尼的护航加上拉菲尼亚的加盟,巴莱罗不仅核心地位日益下降,甚至失去了正选的位置。

当斯帕莱蒂上任,第一个点名的收购就是当时效力佛罗伦萨的老将巴莱罗。低廉的价格,多年意甲打滚的经验,队内稀缺的组织功能,不少球迷对这宗交易有了充足的信心。

在当年夏天,巴莱罗与孔多比亚组成的防守中场组合发挥出强大的效果,前者对于后场的疏理能力充分,“他传的100球当中,基本上有99次的决定都不会做错”,斯帕莱蒂显然对他的评价甚高。彼时有了孔多比亚以超强扫荡者的角色弥补了老将的防守、突破的不足,国际米兰的中场更加有实力。

在孔多比亚执意离队后,另一位佛罗伦萨球员贝西诺加盟,巴莱罗的角色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乌拉圭人的向前意欲更高、接球衔接的技术更好,“紫花双雄”更有默契的配合一度极限化了前场“刀剑组合”的突击能力。彼时巴莱罗以核心的角色一直带领着球队向前推进。甚至在布罗佐维奇与若奥马里奥的表现均未如理想的情况下,斯帕莱蒂将巴莱罗从防守中场位置前提到进攻中场,当时巴莱罗为了释放坎德雷瓦的“传中刀法”,长时候在右侧肋部守候,成为球队唯一的进攻模式。

不过体能的不足、对抗的疲软,加上贝西诺在防守端的贡献度远比不上孔多比亚,国际米兰的中场很快就迎来“改建”,布罗佐维奇的后置、加利亚尔迪尼的护航加上拉菲尼亚的加盟,巴莱罗不仅核心地位日益下降,甚至失去了正选的位置。斯帕莱蒂倾向将巴莱罗在比赛后半段派遣上阵,控制节奏,但却因为坎塞洛、拉菲尼亚等人的突破以及布罗佐维奇的纵向传球,令巴莱罗很难有效替球队“减速”,巴莱罗替补上阵却屡屡无所贡献的场次比比皆是。

斯帕莱蒂第二个赛季,虽然巴莱罗并非绝对的主力,但仍然凭借主教练的信任以及球队伤病的情况,得到不少的上阵机会,这位前佛罗伦萨中场运用自己纯熟的传球技巧发挥了稳定进攻的作用,但他在防线上“有比无更差”的防守贡献,经常使中卫跌入危机,不少人开始对其抱有质疑、不满的声音。

但万万没能够想到,在极限体能锻炼之下,一个35岁、从不以体力著称技术型中场,在孔蒂与体能教练平图斯的调整下,却焕发出新的能量,场均跑动距离不输任何队友,甚至在跑动速率上也领放同侪,巴莱罗在赛季初的“冷藏期”得到了身心的调养,孔蒂反复在记者会上对其投以信任一票也增添了球迷的信心。森西、巴雷拉等人接连倒下,老将巴莱罗乘时而起,准备充足的巴莱罗打出了加盟国际米兰以来最佳的时段。

大范围的跑动、频繁的接球组织,他的上场纾缓了布罗佐维奇在中场组织的压力,由于在佛罗伦萨时期早有三中卫体系运转的经验,偏向“自由中场”属性也使他能够无缝适应孔蒂的战术发挥,此时的巴莱罗赢得不少球迷的掌声。

虽然防守仍然不足、虽然比赛中体能的下滑也明显比队友更快,但能够在球队大面积伤停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并交出足够的表现,已经难能可贵,而且更几乎像年轻一辈在高强度训练下频繁受伤,考虑到其35岁的年纪,良好竞技状态背后肯定包含着自律、勤勉、刻苦,值得报以掌声。

没有出色的突破技术、没有阻截对手的对抗能力、无法在反击中持球推进、也不擅长在禁区外围完成远射。巴莱罗的老化注定在国际米兰的生存空间日益缩窄,纵然不少人认为本赛季的表现良好,值得一留,但考虑到球队未来的整体发展,一位缺点明显的球员很难胜任一支争冠球队的轮换角色,考虑到合约到期的时刻已经到来,在最灿烂时刻分手也算是留下美好的回忆。

有时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有时散发出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