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鋼筋綁紮

本章適用於地下室鋼筋混凝土底板、牆體、頂板的鋼筋綁紮。

一、材料要求

1 鋼筋:

應有出廠合格證,按規定作力學性能複試。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表面清潔應無老鏽及油污。

2鐵絲:

可採用20~22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鐵絲的切斷長度不應過短或過長,滿足使用要求即可。

3墊塊及保護層控制:

檢查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的砂漿墊塊、塑料卡、梯子筋、馬凳、各種拉鉤、定位卡或撐杆等的質量。

二、主要工具

鋼筋鉤子、撬棍、扳子、綁紮架、鋼絲刷子、手推車、粉筆、尺子、墨斗、油漆等。

三、作業條件

1基礎放線位置檢查已滿足圖紙設計要求,門口、獨立柱、暗柱以及縱橫牆交接處用顏色醒目的油漆(如白色油漆)將位置標記清楚。

2 按施工現場平面圖規定的位置,清理、平整鋼筋堆放場地。

準備好墊木,按鋼筋綁紮順序分類堆放,按部門、規格、種類標識清楚,並對鋼筋除鏽。

3 覈對鋼筋的級別、型號、尺寸及數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4 當施工現場地下水位較高時,必須有排水及降水措施,應保持現場作業面乾燥。

5 熟悉圖紙,確定鋼筋穿插就位順序,並與有關工種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 、管線、防水施工與綁紮鋼筋的關係,確定施工方法,作好技術交底工作。

6 按設計和規範要求做好防水層和防水保護層並完成隱驗工作。

7 按照設計和規範要求列出本工程的鋼筋錨固長度、接頭長度、接頭百分比及接頭錯開要求和保護層厚度一覽表,各種樓板厚度的馬凳一覽表;各種牆柱的鋼筋定距框一覽表。

四、操作工藝

(一) 工藝流程:

1 基礎底板爲單層鋼筋綁紮工藝流程:

技術交底——地下室鋼筋綁紮

2 基礎底板爲雙層鋼筋綁紮工藝流程:

技術交底——地下室鋼筋綁紮

3 牆體鋼筋綁紮工藝流程:

技術交底——地下室鋼筋綁紮

4 地下室頂板鋼筋綁紮工藝流程:

技術交底——地下室鋼筋綁紮

技術交底——地下室鋼筋綁紮

二)綁紮基礎底板及基礎梁鋼筋:

1按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算出底板實際需用的鋼筋根數,一般讓靠近底板模板邊的那根鋼筋離模板邊爲50mm,在底板上彈出鋼筋位置線(包括基礎梁鋼筋位置線)和牆、柱插筋位置線。

2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設計和規範要求,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如果底板有集水坑、設備基坑,在鋪底板下層鋼筋前,先鋪集水坑、設各基坑的下層鋼筋。

3根據“七不準綁”的原則對鋼筋進行檢驗,鋼筋綁紮時,如單向板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紮,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紮,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紮。如採用一面順扣應交錯變換方向,也可採用八字扣,但必須保證鋼筋不

產生位移。

4檢查底板下層鋼筋施工合格後,放置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用砂漿墊塊,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按每1m左右距離梅花型擺放。如基礎底板較厚或基礎梁及底板用鋼量較大,擺放距離可縮小.

5底板如有基礎梁,可事先預製或現場就地綁紮.對於短的基礎梁、門洞口下地梁,可採用事先預製,施工時吊裝就位即可,對於長的、大的基礎梁採用現場綁紮。

6基礎底板採用雙層鋼筋時,綁完下層鋼筋後,搭設鋼管支撐架(綁基礎梁),擺放鋼筋馬凳(間距以1m左右一個爲宜),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7底板鋼筋如有綁紮接頭時,鋼筋搭接長度及搭接位置應錯開要求應按本工程所列一覽表綁紮施工,鋼筋搭接處應用鐵絲在中心及兩端扎牢。如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除應按焊接或機械連接規程規定抽取試樣外,接頭位置和錯開要求也應按木工程所列一覽表施工。

8由於基礎底板及基礎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層鋼筋斷筋位置應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

9 根據在防水保護層上彈好的牆、柱插筋位置線和底板上網上固定的定位框,將牆、柱仲入基礎的插筋綁紮牢固,並在主筋上(底板上約500mm)綁一道固定筋,牆插筋兩邊距暗柱50mm,插入基礎深度要符合設計和規範錨固長度要求,甩出長度和甩頭錯開百分比及錯開長度應按本工程所列一覽表施工,其上端應採取措施保證甩筋垂直,不歪斜、傾倒、變位。同時要考慮搭接長度、相鄰鋼筋錯開距離。

(三)牆筋綁紮:

1在底板混凝土上彈出鋼筋位置線、模板控制線、牆身及門窗洞口位置線,再次校正甩搓立筋,如有較大位移時,按洽商規定認真處理。

2根據“七不準綁”的原則對鋼筋進行預檢,鋼筋綁紮時如有暗柱,先綁紮暗柱(可以設暗柱皮數杆,綁紮箍筋)和門口過樑鋼筋,再安裝預製的豎向梯子筋(梯子筋如代替牆體豎向鋼筋,應大於牆體豎向鋼筋一個規格,梯子筋中上、中、下三道控制牆厚度的橫檔鋼筋的長度比牆厚小2mm,端頭用無齒鋸鋸平後刷防鏽漆,根據不同牆厚畫出梯子筋一覽表),一道牆一般設置2~3個爲宜,在頂部再綁水平梯子筋(根據不同牆厚度畫出一覽表),然後綁牆體豎向鋼筋。第一跟水平筋距地面50mm。

3 牆筋爲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應逐點綁紮,其搭接長度及位置要符合本工程所列一覽表要求。

4 雙排鋼筋之間應綁間距支撐或拉筋,以固定雙排鋼筋的骨架間距。支撐可用φ10~14鋼筋製作,拉筋可用φ6或φ8鋼筋製作,間距1m左右,梅花形佈置。

5 在牆筋外側應綁上帶有鐵絲的砂漿墊塊或塑料卡,以保證保護層的厚度。注意鋼筋保護層墊塊不要綁在鋼筋十字交叉點上。

6 爲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劃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和規範要求綁紮過樑鋼筋,錨入牆內長度要符合本工程所列錨固長度一覽表要求,過樑箍筋兩端各進入暗柱一個,第一個過樑箍筋距暗柱邊50mm,頂層時過樑入支座全部錨固長度範圍內均要加設箍筋,間距爲150mm。

7 配合其他工程種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四) 頂板鋼筋綁紮:

1 根據圖紙設計的間距,在頂板模板上彈出鋼筋位置線,一般讓靠近模板邊的那跟鋼筋距離板邊爲50mm。

2 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綁紮頂板下層鋼筋。

3 安置馬凳和墊塊,綁紮頂板負彎矩鋼筋。

4 安放水平定距框,調整牆、柱預留鋼筋的位置。

5 如果頂板爲雙層鋼筋,下層鋼筋綁紮完成後,放置馬凳墊塊,鋪設上層下部鋼筋,再鋪設上層上部鋼筋,綁紮上層鋼筋,最後安放水平定距框調整牆、柱預留鋼筋的位置。

五、質量標準

(一) 主控項目

1 鋼筋進場時,應按《鋼筋混凝土用熱紮帶肋鋼筋》GB1499等的規定抽取要注意混合批的問題。

2 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3 鋼筋加工時,HPB235級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HRB335級、HRB400級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德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鋼筋作不大於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4 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當有抗震要求時,彎鉤應爲135°,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所有接頭必須離開彎折點10倍鋼筋直徑。

5 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按《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及相應機械連接標準的規定抽取鋼筋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

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6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形狀、尺寸、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二)一般項目:

1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鏽。

2當採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PB235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4%, 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1%。

3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

4鋼筋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截面的接頭數量應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但設計無要求時泌須滿足《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2002的5.4.3、5.4.5、5.4.6條款的要求。箍筋加密應符合設計要求,但設計無要求時,必須滿足《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2002的5.4.7條款和《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01的6.3.3,6.3.5,6.3.7~6.3.14,7.3.2,7.3.3,7.3.14等條款的要求。

5鋼筋安裝及預埋件位置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下表。

技術交底——地下室鋼筋綁紮

注:①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測量,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②表中梁類、板類構件土層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

③由於以上爲國家標準-最低合格標準。各地區、各企業應制定嚴於國標的標準,才能保證按國標一次驗收成功。

六、成品保護

1成型鋼筋應按指定地點堆放,用墊木墊放整齊,防止鋼筋變形、鏽蝕、油污。

2綁紮牆筋時應搭臨時架子,不準蹬踩鋼筋。

3妥善保護墓礎四周外露的防水層,以免被鋼筋碰破。

4底板上、下層鋼筋綁紮時,支撐馬凳要綁牢固,防止操作時

踩變形。

5嚴禁隨意割斷鋼筋,在鋼筋上進行電弧點焊。如設備管線安裝施工與結構鋼筋有影響時,必須徵求設計的意見,有正確處理措施。

七、應注意的問題

1 牆、柱預埋鋼筋位移:牆、柱主筋的插筋與底板上、下筋要加定位框進行固定,綁紮牢固,確保位置準確。必要時可附加鋼筋電焊焊牢。混凝土澆築時應有專人檢查修整。

2 露筋:牆、柱鋼筋每隔1m左右綁帶鐵絲的水泥砂漿墊塊(或塑料卡)。

3 搭接長度不夠:綁紮時應對每個接頭進行尺量,檢查搭接長度是否符合本工程一覽表要求。

4 鋼筋接頭位置錯誤:梁、柱、牆鋼筋接頭較多時,翻樣配料加工時,應根據圖紙預先畫出施工翻樣圖,註明各號鋼筋搭配順序,並避開受力鋼筋的最大彎距處。

5 綁紮對焊接頭未錯開:經對焊加工的鋼筋,在現場進行綁紮時,對焊接頭要按50%和≥35d錯開接頭位置。

6 木工和水電工的所有埋件不得和設計的鋼筋直接進行電弧點焊。

7 可以用皮數杆控制暗柱和柱子的箍筋的間距。

8 牆柱豎向鋼筋位置必須用水平定距框內外雙控制進行固定,在牆柱模板上口加偏鐵是豎向鋼筋加控的重要措施。

9 嚴格執行鋼筋“七不綁”要求:

1 ) 未放4條線(牆柱皮線、模板外50mm控制線)不綁;

2 ) 未清除混凝土接槎部位浮漿到露石子不綁;

3 ) 未清理污筋不綁;

4 ) 未檢查偏位筋不綁;

5 ) 偏位筋未按1:6調正不綁;

6 ) 甩槎筋長度、錯開百分比,錯開長度不合格不綁;

7 ) 接頭質量不合格不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