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和需求的變化因素

從這個供給需求差看行業的脈絡裏,有兩個值得注意的變化因素。 第一個變化因素是,每一次創造出來的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缺口,它合上去的速度會越來越快。也就是說,留給新玩家的機會窗口,時間越來越短。因爲會有越來越多的玩家,來爭奪同一個機會。 當年淘寶面對的競爭對手,基本上只有線下的零售商。對當年淘寶的很多用戶而言,TA面對的是線下又貴又不好的產品,當線下零售業滿足不了TA的需求時,TA會迅速轉換到線上。 對於2008年前後起來的那一波B2C的電商而言,它的競爭對手,既有其他電商公司,又有一小部分線下零售商。這些零售商一方面自己會試着提供更好的線下服務,另一方面也會嘗試去做線上,無論是自己去做電商,還是藉助於天貓這樣的平臺。 順着時間線推移,到了2015年之後,競爭也更加激烈。如果你是一個新玩家,跟你競爭四五線城市用戶的,包括淘寶、天貓、京東這樣的電商公司,包括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公司,包括純線下的公司,也包括跟你同樣模式的公司。 因此,如果僅僅只是通過流量端的創新,抓住了一個彌補供給需求缺口的機會,那麼,等到越來越多玩家意識到這個機會,紛紛湧入時,你的生存空間就會受到擠壓。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最早一批淘寶上的大商家。如果你去看天貓剛開始做雙十一的前幾年,所有品類的前十名幾乎都是互聯網品牌;到了2015年之後,絕大部分品類的排行榜裏,都不再是互聯網品牌了,像優衣庫這樣的傳統大品牌開始逆襲。“這中間發生的事情,就是擁有供應鏈和品牌能力的線下零售商,學會了線上的玩法。” 對應到當下,憑藉微信帶來的這一波流量紅利起來的新玩家,面對着線上、線下和“線上+線下”的玩家們的競爭,可能這一波紅利的時間窗口,只能持續一兩年。如果從2018年開始算,那到2019年基本上就沒有了。 這一波紅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所謂的社區零售。過去歷史已經驗證過,新出現的流量形態,只會導致非常小比例的成功案例,即使短期看起來非常成功。 第二個變化因素是:每一波玩家面對的供給和需求缺口裏,用戶的人口結構也不同。最早淘寶吸引過來的用戶,全都是出生在1985年前後的年輕人。這個用戶羣是最有增長潛力的用戶羣體。他們在未來15年,都是同時擁有購買力和消費決策力的用戶羣。只要淘寶自身的迭代速度,能夠滿足這些用戶不斷出現的需求,淘寶就擁有了一批客戶終身價值最高的用戶羣。 再後來,當包括唯品會和聚美優品這樣的電商公司起來,面對三線城市的白領時,會發現,這個用戶羣體的增長空間已經沒有那麼大。因爲她可能已經是一個年輕的媽媽,消費結構中很大一部分要被圍繞孩子的花費佔去。 再接下來的一波,新的玩家們要面對的用戶,很可能是剛剛接入移動互聯網的、更低線城市的中老年用戶羣體。這部分用戶羣體的消費增長空間就更小一些。 這兩個變化因素,供給和需求差的時間窗口越來越短,用戶結構不同帶來客戶終身價值的不同,都會影響一家創新公司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