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人貴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1

我說一下小時候的一件事:

小時候家裏人多,因爲是祖孫三代一起喫飯,光小孩子就差不多有十個。

有一次放學回家,回到家也就差不多是晚飯的時候了,突然心血來潮,就想着在房間裏面不出去喫飯,到喫飯的時候大人肯定會來叫的。(真實心裏想法是自己肯定是父母最在乎的人)。

哪裏想到,夜幕來臨,華燈都亮了,餐桌也早就收拾乾淨。大人們根本就沒有想起,沒有想到我會還沒喫飯。當我餓得不行從房間出來說要喫飯的時候,他們才知道我還沒喫飯!

所以,我從小就知道,生活中真的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親如父母,有時候也會把你遺忘!人,要貴有自知之明!

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2

下面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

父親和兒子牽着一頭驢準備去集市。

在路上,有路人笑着說:“這兩個人真傻,放着驢不騎,都走着”。於是父親就讓兒子騎上驢,自己跟在後面。

走了一會,又有人說:“兒子騎着驢,讓年齡大的老人走着,真不孝!”父親想想也對,就讓兒子下來自己騎上驢。

可一會,又有路人說:“這個老頭可真自私,自己舒服地騎着驢,讓那可憐的孩子一路跟着!”

最後,爺倆只好抬着驢到了集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同樣一件事,由於出發點的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只有自己堅持了自己的做法,路人只是一時的口快舌多,不一會兒人們就會忘記了那一件與自己無關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所以,不能盲目聽從他人的看法,否則會迷失自我或無所適從。

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3

現在很多人有一丁點小事就忍不住在朋友圈裏秀,把大把時間花在了打造別人眼中的我的看法上。

被表揚了要發朋友圈,讓別人知道我很厲害; 工作通宵要發朋友圈,讓別人知道我很努力; 看書畫畫了要發朋友圈,讓別人知道我很會生活; 喫了美食了要發朋友圈,不然豈不是白喫了?等等。。。。。。

說真的,有時朋友點贊只是一種習慣性禮貌,他壓根就沒有看你的朋友圈發了什麼內容,不信你問他點讚了你的哪條朋友圈,他反而一臉懵。。。。。。

沒有人會把朋友圈裏的東西當回事兒呢!

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4

韓德君,遼寧的職業籃球運動員。

他每次打球下場的時候都會向觀衆席鞠躬致謝!非常的有禮貌。可是有時候還是會受到別人的不尊重。

“你爲什麼還對他們那麼的禮貌呀?”有朋友問到。

回答道:“爲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爲呢”。

對呀。

其實,我們的行爲和情緒應控制在自己手裏,而不應讓他人左右。

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5

那是三年前,我決定每天下午下班後都去跑步半小時。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也注意觀察了周圍的人。可是他們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來笑話我;其實每個人都爲各自的事情忙得不亦樂乎,根本就沒人在乎我。

有時想想,我們的擔心在意,只是因爲怕別人的笑話,而不是自己發自內心的想堅持。

其實,不論是熟人還是路人,大多數人並不在意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誰有時間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身上呢?無論我們是出彩還是出醜。

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有時候,我們做了一個舉動,好像全世界都靜止了,都在注視着你,其實那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大家不會因爲你改變什麼,你只是他們眼中的其中的一個匆匆過客而已。

人們行色匆匆中,有太多自己本身的事情需要關注,滿腦袋裝着的都是自己的事情。

比如:

工資想辦法有沒有機會可以再漲些?

自己的職務什麼時候能再進一步?

生意什麼時候纔能有所起色?

孩子學習這麼差,要怎樣才能提高。。。。。。

人們都在關注自己,很少去關注別人。

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不要在意別人的想法,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鷹,不需鼓掌,也在飛翔。

小草,沒人心疼,也在成長。

野花,沒人欣賞,也在芬芳。

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蕩,

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盡心盡力。

別人的看法永遠是別人的看法,有讚美就會有批評,誰都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

只要自己心懷坦蕩,就能容納百川,周圍的世界也就會風清雲淡,天高日麗!

人要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沒有人會真的在乎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