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是直通車  

  中國財科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日發佈2018年度降成本大型調研報告。

  報告說,隨着2016年以來降成本政策作用的有效發揮,企業稅費、融資、人工、用能、用地、物流等成本上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企業負擔減輕。實體經濟企業盈利狀況有所改善。降成本目標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任務依然艱鉅。

  今年4到6月,財科院第三次組織進行“降成本”大型調研,調研行業涉及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化工、電子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貫穿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全產業鏈,涵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等不同規模企業,以及國有、集體、民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類型企業。通過線上問卷調查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成本狀況進行全面分析。

  此次調研,共收回有效問卷12860份。按地區劃分,東部地區企業最多,有4246家(33.02%);其次是中部地區3819家(29.70%);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是2408家(18.72%)和2387家(18.56%)。

  按所有制劃分,民營企業最多,有7730家(60.11%);其次是國有企業4094家(31.84%);集體企業和外資企業分別是385家(2.99%)和651家(5.06%)。

  按企業規模劃分,小型企業最多,有5785家(44.98%);其次是中型企業3244家(25.23%);大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分別是1058家(8.23%)和2773家(21.56%)。

  按行業類型劃分,製造業企業最多,有5062家(39.36%),批發零售業1577家(12.26%)、農林牧漁業937家(7.2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757家(5.89%);其他行業2148家(16.70%)。

  以下爲企業成本的分析:

  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整體向好

  (1)企業設備利用率(產能利用率)逐年上升。

  2015-2017年,全國總樣本企業設備利用率都超過83%,年均增長1.34%。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企業設備利用率最高,中部地區次之但增速最快,西部和東北地區設備利用率較低。

  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設備利用率最高,其次爲中型和小型企業但增速較快,微型企業設備利用率最低且增速緩慢。

  分行業看,房地產業設備利用率最高,但增速最低。製造業的設備利用率低於總樣本全國平均水平。

  (2)企業研發投入逐年增加。

  2015-2017年,總樣本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率爲17.81%。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企業研發投入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且連續三年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年均增速15.55%;中部地區企業研發投入雖低於東部地區,但年均增速較快,達25.25%,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和東北地區企業研發投入較少,西部地區2017年較以前年度還有所下滑。

  分企業性質來看,企業研發投入由多到少的順序依次是,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集體企業的研發投入相對較少。

  分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研發投入遠高於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研發投入微乎其微;分行業看,採礦業研發投入最多,其次爲製造業,多數行業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個別行業有所下降。

  (3)企業資產負債率略有下降。

  從全國總樣本來看,2015-2017年,企業資產負債率分別爲58.20%、58.00%和57.97%,年均下降0.20%。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企業資產負債率最高,西部和東北地區次之,這三個區域均高於總樣本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資產負債率最低。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資產負債率最高,中型企業次之,二者均高於總樣本全國平均水平,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從降幅來看,大中型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較爲明顯,小型企業資產負債率略有上升。

  分行業看,房地產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最高,批發零售業和採礦業次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最低。除採礦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資產負債率呈上升趨勢外,其他行業資產負債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企業盈利狀況不斷改善。

  從總樣本來看,2015-2017年,企業毛利率分別爲23.05元、23.32元、23.53元,年均增長率爲1.03%。企業利潤總額也不斷增加,三年年均增長率爲31.05%。各行業利潤總額普遍增加,企業利潤主要來自經營活動。

  (5)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費用普遍下降。

  2015-2017年,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持續下降,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也逐年遞減。將成本與費用合併,三年來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費用也呈下降趨勢,由2015年的97.96元,下降到2017年的97.36元,年均降幅爲0.31%。

  分區域看,東部和中部地區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較高,但費用較低,西部和東北地區剛好相反。綜合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之後,西部和東北地區明顯高於東部和中部地區。

  從企業規模看,2015-2017年,大型和中型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較高,費用較低,小型和微型企業與之相反。除微型企業外,大、中、小型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逐年下降。大、中型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不斷下降,小型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微弱上漲,微型企業費用上漲相對較多。

  原材料成本上升明顯,人工成本緩慢增長

  (1)總樣本平均原材料成本逐年增長。

  2015-2017年,年均增速爲35.15%,其中,2017年比2016年增幅達63.1%,主要原因是去產能政策帶來的上游行業價格的快速上升所致。分區域看,東部地區企業平均原材料成本增長最快,平均增速爲45.68%;東北地區最低,增速爲15.21%。

  分所有制看,國有企業的平均原材料成本增長最快,平均增速爲122.49%;外資企業的平均原材料成本增速最慢,平均增速爲3.82%。

  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原材料成本增長最快,平均增速爲260.02%;其次是農、林、牧、漁業,原材料成本平均增速爲33.1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平均增速最低,爲-19.10%。

  (2)樣本企業人均工資先升後降。

  2016年企業平均工資較2015年上升後,2017年又出現小幅下降。三年綜合來看,年均增幅爲2.39%。東北地區人均工資平均增長最快,增速爲18.82%;西部最低,爲-2.84%。

  分行業來看,2017年房地產業的人均工資最高,爲7.78萬元;其次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爲7.53萬元;農、林、牧、漁業的人均工資最低,爲4.32萬元。

  (3)人工總成本佔營業成本比例各區域略有不同。

  2017年全國樣本企業該比例爲18.85%。其中,東部地區最高,爲22.73%;中部地區爲20.14%、西部地區爲18.91%,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東北地區最低,爲17.47%,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4)樣本企業普遍認爲物價上漲是導致人工成本上漲的首要因素。其次,難以招到合適員工、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勞動力素質提升、地方政府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也是人工成本上漲比較重要的因素。

  用電成本整體下降,用地成本持續上升

  (1)企業用電支出整體出現下降趨勢。

  東北地區下降趨勢尤爲明顯,降幅爲49.2%(其中,2016年下降25.6 %,2017年下降31.7%),東部地區也出現下降,但降幅較小,爲6.3%。報告認爲,東北地區用電支出整體下降與地區經濟發展放緩有關。

  (2)用地及房租總支出明顯增長。

  特別是中、東部地區,增長幅度較高,達到84.8%和20.9 %,表明企業在用地及房租方面的支出成本壓力增大。大中小型企業用地及房租總支出呈現全面上漲,對企業經營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不同行業用地及房租總支出變化趨勢存在較大差異。

  融資成本上升,銀行貸款仍是企業融資主渠道

  (1)企業總體融資規模不斷擴大,銀行貸款仍是主要融資渠道。

  2015-2017年,樣本企業總融資規模從7.24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2.21萬億元,增幅較大。銀行貸款仍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且增長較快,從2015年的62.99%提高到2017年的85.91%;債券市場和股權融資市場雖有較快發展,但佔比仍較小;而包括影子銀行在內的其他融資逐步規範化,規模縮小,從28.56%減少到6.96%。

  (2)樣本企業融資成本從2015年到2016年有所下降,但2017年又略有上升。

  各種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變化趨勢並不完全相同,出現分化。股權融資費用和債券融資成本較低,其次是其他融資,銀行貸款利息成本是最高的。

  (3)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銀行貸款利息明顯高於其他兩個地區,2017年分別爲5.59%和6.02%;東部企業債券融資成本明顯低於其他三個區域;股權融資成本東北地區最低;其他融資成本東部地區最低。

  (4)分所有制看,樣本中,近三年來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變動趨勢分化。國有企業平均融資規模迅速上升,從2015年的7.15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4億元,民營企業從5.99億元下降到4.6億元。

  兩類企業的融資結構不同,國有企業以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爲主,而民營企業則以銀行貸款和其他融資爲主。從融資成本來看,國有企業通過銀行貸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和其他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都低於民營企業。在其他融資成本方面,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差距較小。

  (5)分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的銀行貸款成本最高,大型企業和微型企業相對較低。大型企業在信貸市場更具有議價能力,能夠獲得更低利率,而微型企業是受到普惠金融政策照顧,能夠獲得較低利率的貸款。

  此外,報告還介紹,納稅總額佔企業綜合成本費用比重較低,且呈下降趨勢。行業間“企業納稅總額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差異較大,最高爲房地產業,最低爲批發零售業。物流成本持續上升,人工費用上漲是主要影響因素。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仍有很大改進空間。企業獲得感仍需提升,降成本改革需要持續推進。

  降成本面臨新挑戰

  財科院院長劉尚希分析,降成本政策呈現碎片化傾向。各類企業成本是相互關聯的,降成本不是把某一項成本降低,同時提高另一項成本;也不是降低某個行業的成本,同時提高另一個行業成本。現行分類制定降成本政策,缺乏“一盤棋”考慮,可能會導致各個政策之間缺乏內在聯繫,這也是降成本政策碎片化的一種表現。

  他說,降成本除受到人工成本、環境成本等企業成本持續增長的抵消,以及企業創新能力短期內難以提高等影響外,也面臨着一些新挑戰。各個成本領域的降成本政策空間進一步縮小。要素市場化改革和國企改革整體處於膠着狀態,制度成本居高不下。防風險帶來成本壓力,企業融資成本上升。

責任編輯:張國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