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如何走向大衆的

田濤《百科知識》

口罩是怎麼發明的?

口罩是如何走向大衆的?

其實追溯口罩的歷史,既是回顧醫學衛生髮展的歷史,也是人類對抗疾病與消解恐懼的歷史。

歷史記載最早的“類口罩物”

公元前6世紀,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認爲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因此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要用布包住臉。波斯教古墓墓門上的浮雕中,祭師就帶着所謂的“口罩”,總之它們都和衛生沒有任何關係。

元朝時出現與衛生有關的原始口罩

《馬可·波羅遊記》中有記載:在元朝的宮殿裏,“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元朝皇帝進餐時,爲了避免那些侍奉皇帝飲食的人所發出的氣息觸及食物,致使他染病,口與鼻一律都要蒙上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這種蒙口鼻的絲巾,就是最原始的口罩。據此看來,中國人發明和使用口罩至少已有7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

現代口罩起源於細菌的發現

1861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實驗有力地證明了空氣中有細菌存在,並於1886年創造了巴氏消毒法。1877年,英國化學家廷德爾建立了間歇滅菌法或稱廷氏滅菌法。1876年無菌外科創立。同年,德國人科赫分離出了炭疽菌,提出有名的科赫法則。

在口罩應用於醫學之前,無菌外科的規範雖然已包括用石炭酸消毒手術器械,外科醫生得穿手術衣,戴手術帽和橡膠手套,但並沒有使用口罩進行防護,醫生手術時常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細菌傳染給患者,從而引起傷口感染。

1895年,德國病理學家萊德奇發現了空氣傳播病菌會使傷口感染,從而認爲人們講話的帶菌唾液也會導致傷口惡化。於是,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舉果然有效,病人傷口感染率大爲減少。從此,各國醫生紛紛效法。

不過早期推廣的口罩,只是一層包裹在外科醫生嘴巴、鼻子和鬍子上的紗布,包紮得很緊,不舒服且不透氣。1897年,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靈機一動在紗布內裝了一個細鐵絲支架,紗布就與口鼻間留下了間隙,呼吸不暢、容易被唾液弄溼的弱點就被解決了。

口罩再一次發生外形的變化,來源於一位法國醫生保羅·伯蒂。1899年,他猜想空氣中的飛沫會傳播疾病,就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手術衣的衣領上,用時只要將衣領翻上去就行。不過這樣還是很麻煩,後來他就改良了一下,把口罩變成可以自由繫結的辦法,用一個環形帶子掛在耳朵上。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現代口罩就這樣誕生了。

“1918大流感”讓口罩走向大衆

口罩從醫院走出來,變成公衆常備用品,是伴隨着20世紀最可怕的傳染病“1918大流感”而來的。1918年3月11日午餐前,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的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醫生認爲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這個軍營裏已經有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隨後,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

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約20%的人感染了此次流感,因此流感死亡的人數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這也成爲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爲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印度北方的大片莊稼無人收割,波蘭的土豆在地裏腐爛,非洲和南美的大銅礦停止採掘,德國與瑞典之間、葡萄牙與西班牙之間的列車中斷。新西蘭議會因爲有太多的議員臥病,暫時休會。

疫病蔓延期間,人們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別是紅十字會和其他醫護人員。從當年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口罩已經成爲了疫病出現的象徵性影像。一位乘客因爲沒有戴口罩而被電車售票員拒絕上車。沒人拿這東西開玩笑,都老老實實在臉上捂上口罩。

110年前的鼠疫

使中國人第一次戴口罩防傳染

1910年10月,位於中俄邊境的滿洲里市出現了一種神祕疾病。這種疾病傳播迅速,一旦感染致死率高達99.9%。爲防止疫情向大清帝國的其他地區蔓延,朝廷派遣了出生於馬來西亞、受業於劍橋大學的伍連德博士北上應對。

伍博士設立了專門的隔離區,並下令封鎖山海關等關口,對關外進行隔離,以阻斷感染者通行、傳播疾病。每天,醫生帶領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檢查疫情,一旦發現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醫院,並對病人家屬進行隔離。爲此,他們還專門從俄國鐵路局借來大量空車廂,用作隔離之所。

爲了阻隔鼠疫傳播的途徑,伍連德還發明瞭一種棉紗做成的簡易口罩——“伍氏口罩”。“伍氏口罩”用兩層紗布,內置一塊吸水藥棉,戴上1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也沒有不適感,簡單易戴,價格低廉,很快就在民衆間推行開來。

由於伍連德採取了一系列正確措施,到1911年2月,鼠疫逐步得到了控制。3月1日,哈爾濱第一次出現零死亡報告。此後,再也沒有收到人員感染鼠疫的報告。伍連德成功地撲滅了東北鼠疫。

如何選擇口罩

口罩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效力,關鍵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口罩選得對不對,另一方面口罩佩戴方法對不對。選擇口罩的指導思想是“充分而不過”的原則。

棉布口罩的過濾效率最低,但其保暖性和舒適性最佳。爲了保暖防凍,棉布口罩是最佳的選擇。

一次性醫用口罩具有防噴濺功能,在醫院的空氣中會飄浮着大量呼吸道病人的氣溶膠,這時無論是自我防護還是避免傳染他人,戴一次性醫用口罩都是最合適的。此外,春天百花盛開、楊絮紛飛,過敏性鼻炎隨之“駕到”,爲了防粉塵、花粉和飛絮,選擇佩戴一次性口罩就可以了。

過濾效率最高的是防護口罩。N95口罩是我們常見的一種防護口罩,它對於哪怕微粒直徑小於0.3微米的極細小顆粒物,過濾效果也能達到95%以上。N95口罩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預防飛沫傳染。當然,防護性高的同時,口罩的透氣性、吸溼性和佩戴舒適性也隨之變差,所以大家根據所需選擇合適的口罩佩戴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