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他们所使用的碎银子只有在大吃大喝或者大量采买的时候才有可能用到,这个时候衡量白银的重量其实挺重要的,那为什么店家会允许吃饭的人放下银子就走呢。当时的一两白银大约现在的五六千块钱,所以普通人家向来都不会带那么多钱出门,都是揣着十几个铜板。

相信大部分人都看过一些古装剧,古人在客栈吃饭之后都是随手丢一块碎银子就走了。一般店小二和掌柜都不会去清点,直接就说:爷,您走好!


他们难道不怕少付钱吗,还是影视剧夸大了古时候的付款过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吧!

在很久以前,铜钱才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货币。到了元代成吉思汗入主中原之后,铜板就不再是人们普遍使用的钱币,白银成为了主要的一般等价物。根据历史记载,汉唐时期白银也有少量使用,但并不普遍。当时的一两白银大约现在的五六千块钱,所以普通人家向来都不会带那么多钱出门,都是揣着十几个铜板。


而他们所使用的碎银子只有在大吃大喝或者大量采买的时候才有可能用到,这个时候衡量白银的重量其实挺重要的,那为什么店家会允许吃饭的人放下银子就走呢?其实,古代的茶馆和酒楼里面本身就配有专门的戥子,用来衡量银子的重量,总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当时碎银子还是被人们认可的,因为它既可以方便携带,购买力和价值也挺高的。大多数时候一块碎银子会比一桌饭菜值钱的多,所以店小二在看到银子之后完全就不会阻拦,还会对那位客官十分恭敬。这种时候要是带一大堆铜板,或者价值太高的小元宝。那基本上就得牵头小毛驴出门,太重了!


当人们攒的碎银子足够多,就会统一拿到钱庄去置换,合成元宝。当时的钱庄对于百姓之间的作用还是挺大的。但在古代的大多数普通人家几乎一辈子都碰不上银子,他们都是数着铜板过日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