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将三国时代复杂的政治局面归结到一两个身上,这是一种很荒谬的想法,但是也往往是我们大众所偏爱的想法。毕竟在我们看来,几位历史留名的英雄人物你争我斗,这种剧本看看都很过瘾。正如孙权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关羽的儿子一样。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孙权嫁女事件
孙权想将女儿嫁给关羽的儿子,应该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困樊城之前。这个时候正值孙吴和蜀汉之间的蜜月期,蜀汉在汉中一带屡获大胜,声势惊人,因此孙权便想将自己的儿子与关羽的女儿结婚来拉近两国的关系。据记载: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辱骂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关于这个事情,很多人便谴责关羽不识好歹,破坏了两国之间的友谊,拒绝也就拒绝吧,干嘛还要辱骂孙权一顿呢?如果关羽不辱骂孙权,就不会有白衣渡江,说不定蜀汉就能胜利……
这是我们现在人的观点,若是我们站在关羽的立场上,我们就会发现孙权这个想法其实是一个甜蜜的阴谋。

你是关羽,你的主公刘备的主力军队在四川一带,你在距离四川比较远而且交通不算很发达的荆州一块。这时候和你们表面关系很亲密,实际上一直垂涎着你镇守的荆州这一块的领土的隔壁孙权想要将女儿许配给你儿子。如果关羽答应了,那么势必在刘备心中会留下一抹阴影,会认为关羽有二心,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关羽只能拒绝;关羽拒绝的话,孙权便有借口说关羽蓄意破坏合议,就可以趁机动兵而不用让自己担责任。
因此此时关羽面对的完全是孙权的阳谋。同意了,势必会影响自己和刘备的关系;不同意,那么就给孙权留了口实。因此横竖都是孙权得利。
面对这种情况,关羽只能拒绝孙权嫁女的要求了。即便是不嫁女,孙权也可能找出一个别的借口例如说盗贼、叛变等来侵占荆州,因此孙权嫁女只是孙权侵占荆州的一个借口。

二、建安二十四年的天下形势
若是我们回到建安二十四年,观察当时的天下形势,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蜀汉是在破坏着三国鼎立的格局的(虽然当时还没有三国,我们就暂且用这个说法)。建安二十四年是诸葛亮“隆中对”的第一次大规模使用。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是如此说的: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建安二十三年,曹魏内部出现动荡,当时效忠于汉室的重臣如耿纪、韦晃等人在曹操的中心地区许都掀起了一场叛乱,虽然效果不佳,但是已经足够曹魏将注意力从前线转移到许都的了。这个时候正是诸葛亮说的“天下有变”。随后刘备开始“身出秦川”,进攻曹魏,这是隆中对的下一步。曹魏迅速做出反应,因此一开始刘备打得很不顺利。
进入到建安二十四年春天,刘备开始逐渐反击,隆中对开始起作用了。先是刘备定军山一战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逼迫着曹操在七月份亲自率领大军迎战曹操。
而此时,关羽镇守的荆州一带也开始行动,准备出现荆州上将身出宛洛的壮举。在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叛变曹魏,并且联合关羽。个人认为这突如其来的叛变背后一定有蜀汉的操纵。但是守将曹仁反应极快,迅速击垮了侯音的部队。
在建安二十四年,配合着刘备行动的关羽也开始行动,出兵进攻曹仁。因为关羽出兵迅速,曹仁被围困在了樊城一带。因为曹操已经率兵西征刘备,只能派于禁和降将庞统在七月去帮助曹仁。结果在八月份,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被杀,于禁投降。当时关羽的声势是这样的:
“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也就是说关羽在全国出名,甚至曹操都想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可以说这一次真的是隆中对最为接近成功的一次。我们上面写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蜀汉此时所取得的成就。
结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一个在民间野史流传的说法,那就是关羽败走麦城是诸葛亮的阴谋。我们可见此时的蜀汉是最接近诸葛亮设计的隆中对的时候了,如果是诸葛亮的阴谋,那么诸葛亮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另外,说是诸葛亮阴谋的人,只看见了关羽这一路人马,并没有看到刘备这一路人马,若是综合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浩浩荡荡的“隆中对”在现实中的实现。
但是蜀汉成功,便破坏了三国间的均衡。三国之间一直都是互相攻讦,互相联合的,因此一国强大,势必会引来其他两国的联合打击。例如说此时蜀汉强大了,便引来了孙吴的震惊。孙吴不能容忍蜀汉势大,因为蜀汉一旦势力庞大起来,那么打败曹魏之后,要打得便是孙吴了,因此孙吴势必要扯蜀汉的后腿。

三、孙吴的野望
其实我个人对孙吴一向没有好感,毕竟三国时代,曹魏称帝是因为曹操手把手打下了大半个天下,代汉而帝虽然名为反贼,但是毕竟是打下来的天下;蜀汉称帝是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光复大汉名副其实;孙吴称帝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孙吴先是托名汉臣,之后又接受曹魏册封,最后又自立为帝,可见孙吴确实是想自己做皇帝,存在着“孙吴的野望”的。
因此面对着即将光复大汉的蜀国,孙吴这个“假汉臣”便开始坐不住了,身为汉臣的孙吴,便开始想要攻击光复大汉的蜀汉了。当时司马懿也看出了这一点,认为关羽得志,孙权势必不愿意。孙权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表面与关羽交好,实际上也开始垂涎荆州了。据记载: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
我们可见,孙权当时亲自写信给曹操,表达自己想要讨伐关羽以彰显自己的忠心。可见孙权是想要削弱蜀汉的力量,甚至是获得荆州实现自己称帝的愿望,而并非是肤浅的想要报复关羽当时的羞辱。
曹操这个人更坏,想要坐山观虎斗,因此便偷偷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了关羽。而关羽这个时候则非常犹豫,不知道是应该继续进攻还是该防备孙权。据《典略》记载,关于知道了这个事之后非常愤怒,大骂孙权,并且扬言打下了樊城就去消灭孙权军。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关羽的心情,当时刘备正在汉中与曹操大战,关羽一走了之容易,但是刘备面临的便是曹魏全部兵力的进攻了,因此关羽必须要留在此处,尽可能地拖住曹魏够多的兵力,以为刘备争取更多的胜算。因为当时的信息不通畅,关于应该并不知道刘备已经打下了汉中一事。
此后孙权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谋反,徐晃率军来救援樊城,面对着内部叛变,外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关羽大败,最终被杀。
由此我们可见,其实孙权出兵一事,完全就是因为三国之间的均衡被打破,孙权需要稍微削弱一下蜀国,这样才能够保全自己。即便是此时关羽和孙权有了婚约,那么孙权也会立刻撕毁这个婚约,转而进攻关羽。这是天下事,并非个人事了。
因此综上来说,只要是有建安二十四年的这一场蜀汉北伐,那么就必然会有孙权偷袭关羽一事,这是三国鼎立的局势所决定的。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