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寧德,廣泛、深入、持久的全民讀書活動,深深影響着市民的閱讀習慣。隨着全民閱讀成爲一種社會常態,市圖書館積極開展“我們約‘繪’吧”親子閱讀活動、“弘揚閩東之光 建設書香寧德”“寧德市圖書館半日遊”等各類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提高全民閱讀活動的豐富性、貼近性、互動性、廣泛性。

暮春的閩東,不僅有淡淡的花草清香,還有着縷縷的書本馨香。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隨着經濟的發展,市民對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高,滿足羣衆的精神需求越發地成爲重要的民生工作。爲此,我市立足現有資源, 不斷創建各類全民閱讀平臺,大力倡導全民閱讀,從閱讀進社區、閱讀進校園、閱讀進農村……掀起了一股全民閱讀的浪潮,讓馥郁書香溢滿寧德。

在第24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訪學校、社區、書店等地,實地感受全民閱讀氛圍。

閱讀活動蓬勃開展

校園裏,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蓬勃開展;農家書屋裏,村民利用春耕備耕間隙 “充電”忙;書店中,週末購書閱讀人潮如流……

努力打造書香社會,已成爲我市社會各界的共識。2017 年,我市成立了“寧德 市全民閱讀工作組織委員會”,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全面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形成了覆蓋城鄉的閱讀網絡。

在推進“全民閱讀”過程中,我市持續深入開展全民閱讀“七進”工程。通過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進鄉村、進軍營、進企業,爭創學習型機關、書香社區、書香家庭,爭當行業全民閱讀帶頭人,持續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全域覆蓋。

4月21日,記者來到市圖書館。午後,陽光透過窗戶鋪灑在書桌上,書架上陳列着書報刊物,書桌前,市民捧着書本靜靜閱讀。

市圖書館坐落於東湖之畔,大樓設計建設堅持了“將最好的空間留給讀者”的理念,把建築南面朝湖景觀位置,閱讀間隙東湖美景盡收眼底。電子書借閱機、讀報刊一體機、少兒多媒體觸摸屏、公共電子閱覽室等設備應有盡有。

每到節假日,市民蔡木蘭都會帶着兩個孩子“窩”在圖書館。“我們一直注重對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蔡木蘭告訴記者,在家人的薰陶下,剛上一年級的大兒子已經能自主閱讀,對自然科學和數學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接下來也要把女兒的閱讀興趣培養起來。

隨着全民閱讀成爲一種社會常態,市圖書館積極開展“我們約‘繪’吧”親子閱讀活動、“弘揚閩東之光 建設書香寧德”“寧德市圖書館半日遊”等各類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提高全民閱讀活動的豐富性、貼近性、互動性、廣泛性。

據統計,市圖書館2018年累計服務讀者36萬人次,其中到館讀者17.85萬人次。書刊流通外借42.86萬冊次,其中紙質圖書流通借還18.78萬冊次,電子書刊閱讀下載24.082萬冊次。

“這兩年,全市的閱讀氛圍明顯提高。”市圖書館副館長雷安均告訴記者,目前館藏圖書8萬多冊,電子書籍40多萬冊,相較於其他地市藏書數量還需增加。

閱讀陣地遍地開花

在寧德,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在鬧市中營造一份清雅,選擇閱讀來思考人生。

2018年8月,市經信委退休幹部章鴻選擇用閱讀開啓新的人生旅程。一德書院就這樣應運而生,這是一個靜謐安逸的閱讀空間,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給人以寧靜。

“書院主要以分享會、講壇和沙龍的形式,邀請名家、名師和行業精英到這裏交流學習,達到‘陪伴學習,共同成長’的目的。”章鴻告訴記者,書院成立至今已舉辦活動30餘場。

在章鴻看來,人一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的是思想的境界,而思想的來源依靠閱讀獲取,她希望通過團隊的努力,爲所有熱愛文化、樂於學習的寧德人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互動學習平臺,傳遞正能量,引領社會風尚。

離開墨香幽靜的一德書院,來到位於萬達金街的學友書店。

學友書店分爲三層,走進書店,便看見幾張供讀者休憩閱讀的桌子,左側是咖啡廳,右側便是一排排書架,分類擺放着各式各類的書籍。二層和三層是閱覽區,有大人帶着小孩子在兒童區看書,有青少年找尋輔導資料,也有成人在文學區駐足閱覽書籍。

在三層的角落,市民張碧雲正陪着兒子看書。遇到有趣的圖頁時,母子倆還會悄聲言談。張碧雲告訴記者,每個週末她都會帶孩子在這裏看書,陪伴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在閱讀,提升自我。

“對一座城市來說,有幾家好的實體書店讓人感覺會更溫情些,對平常市民來說,由於從小的耳濡目染,每個人多少都有點讀書情結。”學友書店負責人林輝團告訴記者,書店常常通過文化沙龍的形式提高大衆的閱讀樂趣來拓寬客戶面,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在寧德,廣泛、深入、持久的全民讀書活動,深深影響着市民的閱讀習慣。每週六上午,寧德一中都會爲高三學生安排專門閱讀時間。

“儘管高三課業壓力重,但我們都爭取爲學生預留閱讀時間,以提升學生課外知識儲備。”福建省特級教師、寧德一中語文老師劉玉認爲,閱讀能夠影響人的一生,也許是書中的一件事也許是一個人。閱讀可以讓你成爲一個有品質的人。

無獨有偶,一直以來,寧德師院附屬小學致力於打造最宜讀書的書香校園,傾心培養品德高尚的追夢少年。學校根據學科特點和課程內容靈活安排課時長短,將以往的每節課40分鐘調整爲課外閱讀指導、寫字教學、體育大課間活動等每節30分鐘,並安排午間自主閱讀20分鐘、課前三分鐘演講、午間明日閱讀、經典誦讀等課程。

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在寧德蓬勃開展,各地也建立了“書香蕉城”“書香霞浦”“書香福安”等微信公衆號,並開設全民閱讀專欄,以發佈書評、書訊等方式,及時推薦好書、新書,刊發書評,舉辦閱讀論壇。

寧德人民廣播電臺與寧德市朗誦協會合作創辦的《行者樂讀》欄目,通過有聲語言對作品進行再創作,提升人們文學鑑賞水平,倡導全民閱讀的理念。

如今,從機關到基層,從學校到社區,從家庭到個人,讀書學習的火炬傳遍每一個人,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空間。

記者手記:閱讀,爲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閱讀使人開闊眼界,影響人生軌跡。正如楊絳先生所說,讀書是爲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閱讀的作用在於,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思考、邏輯、談吐、與人共事等各個方面。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想也是這個道理。

採訪中,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來,隨着全民閱讀的不斷推進,熱愛閱讀的市民越來越多。圖書館和書店裏文學類書籍仍是暢銷書目,市民的閱讀,不再僅僅滿足於提升個人技能和自我發展,更是享受一種純粹的閱讀,從閱讀中尋找那種直抵心靈深處的心動、共鳴。我想這也是讀書的應有之義。

試想,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每個人都能靜下心來閱讀,在繁忙的工作後享受片刻的靜謐和安寧,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來源:閩東日報

責編:葉伏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