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辰时启动的“发电站”

辰时(7∶00-9∶00)气血流注胃经。卯时人体内的阳气已经完全生发起来了,辰时太阳出来后,天地间一片阳的气象。此时人体需要补阴,以调节阴阳平衡。而食物就是属阴的,此时吃早餐,最易被消化、吸收和代谢。

中医讲脾胃是“仓廪之官”,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它像一个发电站,生成营养物质,是人体能量的源头。能量一旦不够用,很多器官代谢速度就会减慢,工作效率也会降低,长期下去,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由于辰时是胃经最旺的时候,且人体阳气充足,气机旺盛,需要补充一些阴性物质,也就是早餐。让早餐在胃中受纳腐熟,到了下一个时辰巳时,脾经当令的时候,把食物变成精血,然后输送到全身。如果不吃早餐,脾胃就会空运转,人体就会感到头晕无力,脾胃功能也会失常。所以一定要吃早饭,而且要吃得很细致、很丰盛才可以。与此同时,对胃经进行阴波的调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这个时间调理胃经可以调节人体的胃肠功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以供应全身脏腑器官。

●胃经上的穴位

胃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和头面部,首穴为承泣,末穴为厉兑。

●胃经的循行

胃经循行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从头走足,行于面前部;在胸部,行于任脉旁4寸;在腹部行于脐旁2寸,下肢行外侧前沿,止于足次趾的外侧甲角旁的厉兑穴。

胃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从胃腑功能分析可得知: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其他各脏腑都有经脉与阳明相通,接受阳明的气血,故只有阳明经气血俱多才能满足各脏腑的需要。我们全身的脏腑、筋脉、肌肉、皮毛全依赖气血、津液的充养,一旦胃经功能紊乱,脾胃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人体的脏腑、筋脉、肌肉、皮毛就会受损,尤其是容颜最易衰老。因为胃经循行过面部,中医讲“阳明脉衰,面始焦”,所以想漂亮、不想面色憔悴的活,应保养好自己的阳明经。

辰时是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因此此时调理胃经气血最为适宜。脾胃经循行于腿的两侧和胸腹部,所以揉搓敲打两腿或推摩胸部都是滋养脾胃的好方法。老年人消化不好,宜常按摩腹部,可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还可以用水袋热敷腹部或艾灸腹部。

御寒暖胃的饮食之道

养胃从吃好早餐开始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要想保护好自己的胃,就应该从吃好早餐做起。

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内储存的能量早已消耗殆尽,这是最需要补充能量与营养的时候。如果没有食物去中和夜间分泌的胃酸,多余的胃酸就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久而久之会引发胃部炎症或溃疡。

如果经常不吃早餐,夜间分泌的胆汁积聚在胆囊中,就会造成胆汁浓缩,析出胆固醇结晶,长此以往容易诱发胆结石。不吃早餐就不能及时弥补身体在夜间消耗掉的营养,从而造成血液浓度的增加,这对及时排出体内废物十分不利,还会增加患中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早饭吃多了并不会发胖,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

早餐要吃热食才养胃

人体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内的新陈代谢都是在这个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

最近有些人提倡“体内环保”,主张“生机饮食”,于是有人一早就喝蔬菜或水果汁,自认为这是直接摄取蔬菜水果中的营养,在清理体内废物。殊不知,这种做法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人的体内永远喜欢温暖的环境。身体温暖,血液微循环才会正常运行,氧气、营养及废物等的运送才会顺畅。因此,老中医不主张早餐先喝凉蔬果汁、冰咖啡、冰红茶、冰绿豆沙、冰牛奶之类的饮品。

吃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机体的胃气。其实,中医学中的胃气,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是广义的,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身体的免疫力,肌肉、骨骼的功能等。因为早晨的时候,夜间的阴气还没有清除,大地的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等都还处于收缩的状态,如果此时继续吃喝冷凉的食物,必定使体内的相关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畅。可能刚开始吃喝冰冷的食物时,不觉得胃肠有任何不适。但随着时间或年龄的逐渐增长,就会发现怎么也吸收不到食物精华,身体长不结实,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不能成形,更或是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感觉不清爽,时常感冒,总之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气,伤了身体的抵抗力。

因此,早上食物应该享用热稀饭、热豆浆、热燕麦片、热豆花、热芝麻糊、热山药粥等,也可以喝热面汤,然后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

可以御寒暖胃的食物

狗肉:性温味甘,具有安五脏、暖肾壮阳之功效,善治脾胃虚寒。在冬季常吃狗肉,对于脚冷、腰痛、体质虚弱者有良好的保暖御寒作用。

羊肉:性温味甘,常被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祛湿之功效。

海米:非常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畏寒的人食用,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通畅血脉之功效。

核桃:含有40%~50%的脂肪,其中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核桃仁中富含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之功效。

板栗: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

辣椒:能促进食欲,增进消化,使心跳加快、末梢毛细血管扩张,使流向体表的血液增强。冬季常吃辣椒能抵御寒冷,防止因受潮而引起的关节痛、腰腿痛和胃虚寒病症。

富含铁的食物:体内缺铁,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产生热量,是冬季畏寒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特别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鱼、蛋黄、香菇、豆类、菠菜和芹菜等,还要多加注意科学调剂饮食,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

干姜: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寒证,还是脾胃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