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歲的勞倫·西蒙斯(Laurent Simons)將於12月得到他的電氣工程學士學位,這一消息一下登上了全球熱搜。他的父親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他計劃在攻讀醫學學位的同時攻讀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從古至今,人們對神童既感到震驚又屢見不鮮,然而神童們的人生都一帆風順嗎?似乎不是。

貨真價實9歲神童

“老師們注意到了勞倫身上很特別的地方。”勞倫的母親莉迪亞(Lydia)說。老師們一次又一次地測試勞倫的才能,以確定他有多厲害的才能。“他們告訴我們,他就像一塊海綿。”父親亞歷山大(Alexander Simons)說。

儘管勞倫來自一個醫生家庭,但他的父母至今沒有得到任何解釋,爲什麼他們的神童能學得這麼快。但是莉迪亞有她自己的理論,“懷孕期間我喫了很多魚”,她開玩笑說。

勞倫比其他學生更快地完成了他的課程。電氣工程學士學位的教育主任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很正常,遇到有充分理由這樣做的特殊學生學校可以安排一個調整(學習進度)後的時間表。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用同樣的方式幫助那些參加頂尖運動的學生。”“勞倫是我們這裏學習最快的學生。”他說,“他不僅超級聰明,而且是個富有同情心的男孩。”

勞倫告訴CNN,他最喜歡的科目是電氣工程,他還將“學習一點醫學”。他的耀眼成績已經被世界各地的名牌大學盯上。儘管勞倫的家人不願透露他正在考慮攻讀哪個學校的博士學位。

儘管勞倫顯然比大多數人學得都快,但他的父母也會讓他玩耍。“吸收知識對勞倫來說不是問題。”他的父親說,“我認爲重點將是研究和應用這些知識來發現新事物。我們不想讓他太認真。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亞歷山大說,“我們需要在孩子和他的才能之間找到平衡。”

勞倫說,和許多年輕人一樣,他喜歡和他的狗薩米(Sammy)一起玩,也喜歡玩手機。然而,與大多數9歲的孩子不同,他已經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發展人造器官。與此同時,勞倫必須完成他的學士學位,並選擇哪個學術機構將作爲他非凡旅程下一階段的東道主。

不要覺得這很稀奇,2015年,一名10歲的尼日利亞裔小女孩埃斯特(Esther Okade)憑她的超凡數學能力進入了英國遠程教育學院——開放大學。而時年同樣10歲的阿拉斯代爾·豪厄爾(Alasdair Howell)因鋼琴才能被著名鋼琴家郎朗提名爲未來之星。這位神童三歲時開始彈鋼琴,六歲時就在倫敦著名的皇家節日音樂廳表演。

通常,神童無法成長爲成年“天才”

從人人所熟知的莫扎特、畢加索和舒曼等神童,到現在層出不窮的小神童們,他們的人生都一帆風順,長大後依舊出色的又有多少?

艾倫·溫納(Ellen Winner)是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的心理學教授,她領導着藝術與思維實驗室(Arts and Mind Lab),該實驗室主要研究天才兒童在藝術方面的認知能力。她認爲,許多神童無法將他們的事業維持到成年。

“神童的一個主要缺點是,每個人都希望你長大後依舊是‘天才’。但神童的技能與‘創造性天才’的技能,在性質上是不同的。神童掌握着一個已經被髮明的成人領域——無論是透視圖、數學、國際象棋、網球還是音樂。另一方面,我們歸類爲‘創造性天才’的成年人是那些發明或發現了一些新東西,改變了他們的領域的人。”

無數的神童對自己的天賦領域失去興趣而輟學,另一些人成年後成爲所在領域的專家。只有極少數人能成爲有創造力的成人“天才”。“不可能預測一個人的一生會走什麼樣的路。”

那些被父母逼得很緊,希望自己長大後成爲明星的神童,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成爲神童是一種詛咒。這就是網球明星阿加西的遭遇。

而《海峽時報》認爲,很少有神童成長爲天才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學會創新。他們在兩歲的時候學習閱讀,四歲的時候學習巴赫,六歲的時候學習微積分,到八歲的時候就能流利地說外語。他們的同學羨慕得發抖,他們的父母因中了彩票而高興。但是,套用詩人兼評論家艾略特(T.S. Eliot)的話,他們的職業生涯往往不是轟轟烈烈地結束,而是伴隨着嗚咽。

想想美國最負盛名的科學天才高中生獎——西屋科學人才研究獎(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它被稱爲“超級科學碗”(Super Bowl of Science)。從1942年成立到1994年,超過2000名“早熟”的青少年進入決賽。但只有1%的人最終進入了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只有8人獲得了諾貝爾獎。每一個麗莎·蘭德爾(Lisa Randall,哈佛物理學家)在理論物理學領域掀起一場革命,就有幾十個人遠遠沒有發揮出他們的潛力。

神童很少能成爲改變世界的成年天才。《海峽時報》認爲他們缺乏社會和情感技能,而這些才能在社會中發揮作用。然而,你看到一些數據的時候可能會質疑缺乏社會和情感技能並不是原因,因爲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天才兒童患有社會和情感問題,絕大多數人都適應得很好。

阻礙他們的是他們沒有學會創新。他們努力贏得父母的認可和老師的讚賞。但當他們在卡內基音樂廳表演或成爲國際象棋冠軍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熟能生巧,但不能創造新的東西。

天才們學習演奏莫扎特優美的樂曲,但很少創作原創樂曲。他們把精力集中在消耗現有的科學知識上,而不是產生新的見解。他們遵守成文的規則,而不是發明自己的規則。研究表明,最有創造力的孩子最不可能成爲老師的寵兒,因此,許多孩子學會了把自己的原創想法藏在心裏。如何培養出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

一項研究比較了在學校系統中被評爲最具創造力的5%的孩子的家庭和那些創造力一般的家庭。普通孩子的父母平均有六條規矩,比如具體的家庭作業時間和就寢時間。孩子極具創造力的父母平均只有不到一條規則。

創造力可能很難培養,但卻很容易被扼殺。通過減少規則,父母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他們傾向於“強調道德價值,而不是具體的規則”,哈佛心理學家特麗莎(Teresa Amabile)說。

當心理學家將美國最具創造力的建築師與一羣技藝高超但缺乏獨創性的同行進行比較時,這些富有創造力的建築師的父母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東西:“他們把重點放在發展自己的道德準則上。”是的,父母鼓勵他們的孩子追求卓越和成功,但他們也鼓勵他們在工作中找到樂趣。他們的孩子有自由選擇自己的價值觀,發現自己的興趣。這讓他們成長爲富有創造力的成年人。

當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對世界級音樂家、藝術家、運動員和科學家的早期根源進行研究時,他了解到,他們的父母並沒有想過要培養超級明星的孩子。他們對孩子的內在動機做出了反應。當孩子們對某項技能表現出興趣和熱情時,父母就會支持他們。

頂尖的鋼琴演奏家們的第一堂課幾乎來自碰巧住在附近的老師而非頂尖教師,他們讓學習變得很有趣。莫扎特在上課前就表現出對音樂的興趣。瑪麗·盧·威廉姆斯自學鋼琴,伊扎克·帕爾曼被音樂學校拒絕後,開始自學小提琴。

即使是最好的運動員,一開始也不比他們的同齡人好多少。研究採訪了世界排名前十的網球運動員,大多數網球明星都記得他們的第一任教練:他們讓網球變得有趣。

有證據表明,創造性貢獻取決於我們知識和經驗的廣度,而不僅僅是深度。在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更多的是對很多事情感興趣,而不是一個一心一意的天才。與一般的科學家相比,諾貝爾獎得主成爲演員、舞者或魔術師的可能性要高出22倍;寫詩、戲劇或小說的可能性要高出12倍;涉獵藝術和手工藝的可能性要高出7倍;而演奏樂器或作曲的人則是普通人的2倍。

iWeekly週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