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近两年非济南户籍省内人才流入情况看,通过对比2017年数据可见,菏泽、泰安、济宁、德州、聊城市人才普遍青睐流向济南,其流向人数占比均超过8%。不过,《2017年—2018年济南人才报告》揭示了这样一个苗头,2018年,流向济南的非济南户籍人才出现减少趋势,山东15市流向济南的,除泰安、济宁、淄博、滨州、青岛,东营外,其他城市流向济南的,2018年出现持平或减少趋势。

国家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二线城市落户迎来爆发期。济南如何抓住这一红利?在与武汉、西安、南京、郑州等省会城市同台竞争的抢人大战中,济南该怎样抢占先机?

近期,伍亿人才根据旗下齐鲁人才网、扬子人才、荆楚人才、关中人才、中州人才及梧桐果等在线招聘平台2017、2018年相关数据,发布《2017年—2018年济南人才流动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济南人口流动出现哪些新特征?如何根据济南人才流动情况制定精准的“引才新政”?强省会战略、济泰一体化趋势、最新版的济南6+1都市圈规划对济南人才流动造成哪些影响?

济南1+6都市圈,谁在用脚投票?

济南1+6都市圈

3月30日公示的《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除菏泽外,上述四市均在济南都市圈内,报告中上述数据显示了济南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吸附能力。

这个号称“济南规划史上最大气磅礴的城市战略规划”首次将济宁市纳入济南都市圈。这个规划公示时,济宁人还在纠结:济宁到底是属于菏济枣城市带、鲁南城市群还是属于济南1+6都市圈?

事实上,从近两年非济南户籍省内人才流入情况看,济宁人已经在用脚投票。

齐鲁人才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人才流入量中,山东户籍占比94.76%;2017年流入济南的非济南户籍求职者中,省内户籍的占比为86.08%,2018年这个数据为94.76%。这说明,山东省的人才流动显示了非常强的省内流动特征。

从近两年非济南户籍省内人才流入情况看,通过对比2017年数据可见,菏泽、泰安、济宁、德州、聊城市人才普遍青睐流向济南,其流向人数占比均超过8%。2018年数据与2017年类似,依然是以上五市人才流入量最大。

2018年,流向济南的人才同比增加的,有泰安、济宁、淄博、滨州,这四市均属于济南1+6都市圈。

谁把济南当成最爱?不在济南都市圈的菏泽(240公里),一直以来流入济南最为积极。同样,不在济南1+6都市圈的潍坊、临沂,反倒比身在“1+6”之列的淄博,更积极流入省会城市。

谁是济南的“铁哥们”?自然是泰安。2018年,泰安籍人才流入济南的数量首次超越菏泽,位列第一。济南和泰安之间的故事,就像上海和嘉兴。

2017年,浙江省做出批示,同意嘉兴设立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如今,嘉兴这个与上海接壤的地级市,成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不仅地铁对接上海,连医保、教育都接轨上海,嘉兴下面离上海最近的县嘉善也纳入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进阶大上海都市圈的重要城市的嘉兴,正在全面融入上海,打造一体化交通体系、半小时高铁圈、嘉兴—上海同城生活圈,人才、科技创新协同,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同样的一体化浪潮正在济南和泰安上演。

2019年1月9日,莱芜正式并入济南。就在2018年,泰安人口流向济南的大幅增加,并一跃超过菏泽,成为省内其他地市人才流入济南的No.1,济泰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今年3月出炉的《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济南、泰安未来将共建大省会,依托省会“一日通勤圈”,激活济泰协同发发展新动能。2025年,济泰磁悬浮示范线的建成,唱一首歌的时间,就能从泰安到济南了。

强省会时代,你还念“济青双城记”?济泰间人才流动最活跃!

现在,很多省出现了一个省会城市虹吸全省常住人口净流入的情况,这一现象在陕西、四川、河南等省表现尤其明显,济南同样显示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

不过,《2017年—2018年济南人才报告》揭示了这样一个苗头,2018年,流向济南的非济南户籍人才出现减少趋势,山东15市流向济南的,除泰安、济宁、淄博、滨州、青岛,东营外,其他城市流向济南的,2018年出现持平或减少趋势。

山东县域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29个县(市)的GDP突破1000亿大关,江苏第一29个,山东位列第二。济南1+6都市圈中的邹城2018年的GDP首破1000亿。

这种现象背后暗藏着博弈,县市级人口固然会向省会城市集中,但三四线城市如果在社保、医疗、文化、人居等公共服务方面搞好了,同时也能提供就业机会,房价不高,在这里生活压力不大,人口也未必要向大城市走。

从近两年济南户籍人才在省内流向看,2017数据显示,济南户籍人才普遍流向青岛、泰安、烟台、潍坊、东营五市,2018年依然是以上五市人才流出量最大。就两年数据对比来看,济南户籍人才对泰安、烟台、潍坊、东营这四市的流出量均呈上升趋势,省内沿海城市优势明显。

这张图显示,2018年济南人往泰安流动的数量增加,一举替代青岛,成为济南人外流的“第一流向地”,这说明济泰一体化趋势下,济泰之间人才流动的活跃程度,已经超过传统的济青双城间的人才流动。

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是,2018年,流入青岛的济南人减少了1/3还多。

2018年,济南在GDP总量上成功超越烟台位居山东省第二位;在GDP增速上,青岛7.38%,济南7.37%;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规模以上增加值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出口总量增幅、市场主体增幅等重要指标上均超过青岛。在2019年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排名中,济南排名全国第一。在由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领衔的团队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中,济南排名进前20,位列省内第一。这说明在强省会战略下,济南加速发展,济南的人才留存能力大幅增加。

留人引才,济南要南截北引

进入都市圈时代后,济南都市圈与周边都市圈的区位关系,从上图一览无余。济南能吸引哪些地方的人才?济南的人才容易流向哪些省市?济南如何针对这种人才流动特征,精准制定引才政策?亦与这张图息息相关。

从近两年数据看,外省流入济南的人才中,黑龙江籍数量最多,其次是河北、河南。

东北地区人才回流山东,这既受经济影响,又具有历史渊源。

从区位看,以济南为中心,200公里半径范围内,能辐射到河南濮阳、邯郸、河北邢台、衡水、沧州这些山东省外地市,它们均属于济南的高铁2小时交通圈内。

河南和山东分别为中国第二、第三人口大省。最新消息显示,济郑高铁(济南—郑州)将于9月开工,山东到河南无需再绕道徐州,济南和郑州将互为两小时交通圈。

进入都市圈时代,济南都市圈和郑州都市圈如何区域协同?这就像下图中的南京和合肥都市圈的关系。

从目前势态看,郑州高校数量低于济南,整个河南省的211大学,也仅郑州大学一所,人才蓄水池不如济南深。过去5年,郑州GDP连跨7000亿、8000亿、9000亿三个台阶,经济处于爆发期,对人才的渴求度势必强化,目前的人才流向还是河南籍人才流向济南,但在新势态下,济南如何应对去年GDP迈入”万亿俱乐部“的郑州,打好人才攻防战,这是一个需要密切研究的课题。

从近两年济南户籍求职者的省外流向看,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为主要流向地区。这一特点反映了济南人就近流动的趋势。从各地区流向占比可见,北京市吸附能力一直最强,但2018年,流往北京、上海、天津这几个一线城市的济南人才同比减少,相反,江苏、浙江这两省对济南人才的吸纳能力同比加强,尤其是江苏增幅最大。

为什么江苏增幅最大?这和江苏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很大关系。大学生一站式求职平台梧桐果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江苏省企业提供的招聘岗位数量排在广东后面,位居全国第二。

从城市群角度看,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对济南籍人才的吸纳已超过京津冀城市群,而上述两个城市群对济南籍人才的吸纳已经占到济南籍人才外流总量的七成。

上图显示的这几个济南籍人才流入量增加的省份,都是抢人大战的赢家,比如安徽合肥,2018年新增落户高校毕业生及技能人才将近10万,合肥常住人口一举突破800万,一年增加12.2万。

通过上述情况对比,济南如何建立人才新政?要南截北引,即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大对东北、河南、河北地区的人才引进;同时,要把流向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的人留住。

90后成济南人才流出主力,宁波靠“60万天价房补”留人,济南呢?

济南户籍人才流出情况按学历分析

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具体分析流入流出人才的学历,专业,从而制定精准的引才政策,尤为重要。

最近,以补贴大学生购房最高60万抢了头条的宁波,其最新人才政策将引进的人才分成了高层次人才、基础人才、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青年精英人才、青年留学归国人才五大类,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购房补贴或安家补助。

来自猎聘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其中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高居首位,符合宁波的经济结构。

就济南户籍人才流出情况来看,大专及以下学历层次人才流出数量最大,其次是本科学历层次,硕士及以上学历层次较少。

2018年除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他各学历层次人才流出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本科尤为明显。与2017年相比,专科及以下占比为48.78%。硕士及以上学历流出人数占比为52.08%。

就2018年流出的济南人才的年龄看,年轻人群无疑是外流的主力,其中22-30岁为代表的90后占比最高,为44.26%;30-34岁占比为25.83%;35-40岁为15.82%;41-45岁为8.78%;45岁以上为5.31%。

如何留住“22-30岁”年龄段的人才?如何吸引“22-30岁”年龄层人员?这不光是济南需要研究的课题,更是进入都市圈时代后,作为都市圈核心城市需要研究的课题。那么,什么是决定年轻人留在哪座城市的硬核因素?

对于这类人群而言,日常生活支出中最大一块费用就是购房,这需要济南市政府拿出更有针对性的人才新政来。比如前文提到的宁波,对于本科生和硕士生补贴1-3万安居补助,通过这些补贴降低落地当地的“经济门槛”,是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

此外,一座城市能够提供的职位数量,个人发展空间大小、创新氛围,文化氛围、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等,甚至外卖指数,便利店的数量,可能都会影响到年轻人的选择。

西安南京武汉郑州济南青岛,武汉为何人才留存比最高?

抢人大战中,该怎样才能赢得先机?我们选择西安、南京、武汉、郑州、济南这五大省会城市以及青岛做一个对比。

2018年人才留存比按城市分析 注:人才留存比为人才流入量与人才流出量的比值,数值越大表明流入人才越多

分析2018年五大省会城市和青岛的人才留存比,武汉作为最先打响“抢人大战”的城市,城市留存比为2.91,成求职者留存比最高的城市,西安紧随其后。

上图是2019届校招本地企业举办宣讲会场次占比图。

武汉、西安在人才存留比上领先,这和西安、武汉高校数量在上述几座城市中遥遥领先有关。这说明一个硬道理,重视高校人才的留存,才能在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济南咋留住70万存量在校生?这同样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校园招聘是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这些企业所在城市对校园人才的一次抢夺。从上图看,2019届各城市举办宣讲会排行榜中,西安和武汉宣讲会场次均超万场。毕业生流向不仅受求职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招聘企业所在地的影响。本地企业招聘需求量越多,提供的就业岗位越多,毕业生留在本地的希望越大。

在2019届各城市本地企业举办宣讲会场次占比中,青岛本地企业举办宣讲会较多,占青岛全部宣讲会场次的28%;济南排名第二,占济南全部宣讲会场次的27%。西安、武汉、南京作为高校聚集城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企业前来招聘,本地企业占比较低。

2018年岗位发布量按城市分析

那么,在这六座城市中,当地企业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呢?

在2018年岗位发布量按城市分析图中,武汉市企业发布岗位量最多,占以上城市总岗位发布量的23.54%;南京排名第二。这一因素反映到人才流动上,就是2018年江苏吸纳济南人才的增幅居各省市之首。

江苏传统制造业基地在苏锡常,尤其是老牌工业城市无锡,正在对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进行升级,把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作为根本竞争力,这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目标一致。

2018年非济南户籍人才流入按意向行业分析

2018年济南人才流出按意向行业分析

从上面这两张行业人才流向分析看,不管是流入还是流出,“机械/设备/重工”这一行业都占据首位,在这个山东传统优势行业上,济南对此类行业人才既有强大吸引力,同时也是“蓄水池”。现在,各地都在加快人才引进,人才流动已经完全打破了行政边界,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光“机械/设备/重工”这一行业上,山东与邻居江苏就存在人才竞争关系。

再来看下面这张2017年、2018年济南市十大产业人才供需状况对比图。

注:岗位竞争指数=简历投递量/岗位发布量。岗位竞争指数>1,表示人才供大于求;岗位竞争指数<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岗位竞争指数越大,求职竞争越激烈。

与2017年相比,2018年济南市各产业岗位竞争指数均有所上升。现代物流、生物制药、先进材料这三产业岗位竞争指数较高,求职竞争激烈。

我们看到,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医养健康这三大产业上,济南人才供给量尤为不足。上述产业都是各省极力培养与打造的高精尖产业,此类人才的供给量在全国范围内本就不足,济南是与北上广深以及杭州、南京、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一起,加入到对此类热门人才的争夺战中,而这些行业的顶级人才一般都留在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产业高地。

在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制药这三大产业上,2018年济南的人才供给量较2017年出现较大增幅。山东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在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本来就是“人才蓄水池”,但此类行业的顶级人才,同样是各方争夺的重点。

最新的济南城市战略规划中,2025年济南要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常住人口要达到1200万;2035年要达到1350万。那么,如何打好这场人才防攻战,将是济南常住人口破千万的关键。

数据来源:文中数据为伍亿人才旗下齐鲁人才网、扬子人才、荆楚人才、关中人才、中州人才及梧桐果2017、2018年,平台在线活跃用户量。(来源:齐鲁晚报)

总结:4月29日上午,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2019年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季度全市五大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39.1亿元,同比增长 7.5%,居全省第一位。

未来就是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形成城市圈,山东从2016年开始注重济南发展,要提升济南在全省的首位度,否则济南弱则山东弱。打个比方可能不算恰当,这就类似于占山头,你越厉害聚集效应越强,你要是弱了会被逐渐弱化,甚至吞噬。未来的济南产业升级任重而道远,只有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才能留住人、才能吸引人,现在济南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全省的经济总量并不代表经济圈的竞争力,北有京津翼、西有郑州、南有苏浙沪,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END——

5月12日几楼粉丝团召集

5月12日下午,组织一次济南东部片区看房团,奥体大巴集合,一次看4个楼盘:舜山府——玖玺城——中新锦绣天地——待定,一路我都会跟车,在车上我们可以交流房子的任何问题,坐着大巴、唱着歌就把几个楼盘全部看了,各种优缺点一路上我会都讲解清楚,比你自己看要省时省力的多。活动完全免费,欢迎加我微信号:jilou2017,留言姓名、电话、人数,报名参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