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2年4月中旬,特遣艦隊到達了馬島附近,英軍首先派兵進行代號“小鸚哥作戰”的行動,收復了南喬治亞島,並且通過反潛直升機攻擊阿根廷的聖達菲號潛艇,該潛艇因嚴重受損後擱淺,隨後連接全部官兵一起被英軍俘獲,英國首戰告捷。1982年4月2日拂曉,阿根廷軍隊5000餘人登陸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羣島(英稱“福克蘭羣島”)並發動進攻,隨後憑藉優勢兵力佔領了馬島。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臨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阿根廷土著居民原本是印第安人,16世紀被西班牙入侵,淪爲殖民地。十九世紀爆發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五月革命,隨後在1816年7月9日宣佈獨立。二戰後,阿根廷發展迅速,國民富裕,成爲南美第一強國。

但是到了上世紀七十年年代,阿根廷國內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國內動盪不安,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抗議。阿根廷軍隊發起了軍事政變,隨後建立了軍政府;但軍政府也無力解決阿根廷國內的經濟危機,到了1981年的時候,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達11.4%,國內工聯決定發動長期性大罷工,軍政府受到人民的唾棄與憎惡。

一、阿根廷佔領馬島

當時加爾鐵裏是阿根廷軍政府的總統,他實行的是殘酷的獨裁政策,在國內禁止罷工和抗議,屠殺左翼民主人士,經濟上支持大地主和資本家。他的反動統治引起人民不滿,面對嚴重的國內的經濟問題和人權問題,爲了轉移國內民衆的視線,決定要通過發起一場戰役,收復馬島,激發民衆的民族情感,通過戰爭的勝利來轉移公衆的焦點,緩解國內危機,維護自己的統治。

馬爾維納斯羣島,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的羣島。主島地處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約500公里,南緯52°左右海域。 整個羣島包括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島和776個小島,總面積12200平方公里。英國一直對馬島進行着殖民統治,但阿根廷一直宣稱擁有島上主權。

二、英國出動特遣艦隊遠征萬里

1982年4月2日拂曉,阿根廷軍隊5000餘人登陸英國控制的馬爾維納斯羣島(英稱“福克蘭羣島”)並發動進攻,隨後憑藉優勢兵力佔領了馬島。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對阿根廷的進攻感到喫驚,下令軍隊反擊。她命令皇家海軍出動了幾隻特遣艦隊,遠赴13000公里以外的馬島,收復馬島。

英國龐大的艦隊,包括兩艘航空母艦---競技神號和新服役的無敵級航空母艦,還有一批輔助戰艦、兩棲部隊以及核潛艇等,20餘架海鷂式垂直升降戰機是整個特遣艦隊的空戰王牌。

1982年4月中旬,特遣艦隊到達了馬島附近,英軍首先派兵進行代號“小鸚哥作戰”的行動,收復了南喬治亞島,並且通過反潛直升機攻擊阿根廷的聖達菲號潛艇,該潛艇因嚴重受損後擱淺,隨後連接全部官兵一起被英軍俘獲,英國首戰告捷。


馬島本來是有三個小機場,但是最長與最完整的斯坦利機場的跑道無法供戰鬥機使用,阿根廷空軍的戰鬥機必須從本土起飛攻擊。這嚴重影響了阿根廷空軍的戰鬥機滯空時間,打擊範圍和對戰場的支援能力。阿根廷空軍對英軍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襲擊,但效果不佳,機羣中的許多飛機遭到了從航母上起飛的英軍海鷂戰鬥機的攔截,一架匕首式戰鬥機與一架堪培拉式轟炸機被擊落。

而在空戰對決中,英國的海鷂對戰阿根廷幻影式戰鬥機,結果阿根廷一架被擊落,還有一架受傷,受傷飛機迫降斯坦利機場的時候,卻被自己友軍的炮火擊落。


英軍海鷂戰鬥機

在海上,英國人同樣取得了勝利,英國皇家海軍的征服者號核潛艇,在進入攻擊位置後發射3枚魚雷,將阿根廷的最大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送入了海底,使這艘戰艦成爲第一艘被擊沉的船隻。

最大的巡洋艦被潛艇擊沉,給阿根廷海軍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阿海軍從此龜縮港口不敢出海作戰;當時阿根廷還有一艘航空母艦,名叫“五月二十五日號”,原本是英國人建造的,幾經倒手,到了阿根廷手裏;該艦個頭不太大,滿載排水量爲19896噸,最大航速24節。在經過阿根廷人改裝之後,該艦採用斜角甲板,有2部彈射器,可以搭載23架各式艦載機。

但這艘阿根廷花大力氣維護的航母,在整個馬島戰爭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一直呆在老家不出窩。


阿根廷航母

三、阿根廷空軍出動,取得一定戰果

阿根廷人海軍動不了,只好靠空軍發起報復行動。阿軍出動兩架攜帶飛魚導彈的法國超級軍旗式攻擊機,貼着浪尖進行超低空進襲,在距離英國艦隊20到30英里處,發射了飛魚導彈,擊沉了英國剛服役不久的最新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

這艘價值上億美金戰艦的沉沒,爲英國的輿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戰爭開始進入了白熱化,外交手段已無力阻止。

英軍部隊繼續發起登陸作戰,而阿根廷空軍不斷地發起空襲,雖然擊沉了幾艘戰艦,但自身也損失慘重。阿根廷空軍不缺乏勇氣,但是採用的超低空空襲的方式,實際上並不可取。低空投彈造成很多炸彈沒有足夠的時間啓動引信爆炸,據統計一共有16 架飛機,投下25 枚炸彈擊中14 艘英艦,不過這些炸彈中僅有11枚被正常投放,碰撞後成功爆炸。


超級軍旗戰鬥機

5 月 25 日,阿軍 2 架各攜帶 1 枚飛魚導彈的超級軍旗又一次奉命 出動,他們此次的任務是攻擊英國的“無敵”號航空母艦,在距目標 48 公里處各自將“飛魚”導彈發射出去,然後調轉航向以 最大速度飛回基地。英艦雷達已經發現了襲擊的阿軍飛機,派出飛機無法追上。英軍對來襲的2 枚導彈進行了電子干擾,第一枚枚飛魚導彈迷失方向,在離“無敵” 號不遠處栽入大海。第二枚“飛魚”導彈受到 干擾偏離了航向,從“無敵”號的右側飛過,失去目標。

但是飛魚導彈的制導系統卻截獲了另一個大目標的反射波束,立刻飛向了新的目標——“大西洋運送者。

這艘英軍排水量一萬多噸的“大西洋運送 者”號集裝箱運輸船,裝有 4 架大型“支奴幹”式直升機,6 架“威賽克斯” 式直升機以及其他軍需物質,被導彈送入了海底。

如果無敵號航母被擊沉,阿根廷人可能有翻盤的機會,可是歷史沒有假設。


英國無敵號航母

四、阿根廷戰敗投降

英軍牢牢掌握了制海權、制空權,隨着英軍攻破阿根廷守軍最後一道防線,6月14日,阿根廷馬島駐軍司令率領9800名阿根廷軍人投降;6月20日英軍重奪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羣島並接受當地阿根廷軍隊的獻降,隨後馬島戰爭參戰雙方正式停火。


阿根廷士兵投降

經過長達七十四天的馬島戰爭,英國最終獲勝,收復了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一共死亡649名軍人,一千多人受傷,被俘一萬多人,損失11艘艦船,飛機117架;而英國方面,死亡255人,傷777人,損失艦船1艘,飛機34架。另外還有3名福克蘭居民死亡。

馬島戰爭結束後,加爾鐵裏卸任總統,阿根廷軍政府隨即垮臺。1983年加爾鐵裏由於其在戰爭中“指揮失誤”,被判刑12年。激進黨的民選政府上臺,恢復並大力推進民主化進程,但阿根廷經濟從此一蹶不振,國家軍事實力不斷下降,難以再發起收復馬島的戰爭。

號稱南美第一強國的阿根廷爲何在馬島戰役中失敗呢?主要有下面幾點:

1、阿根廷判斷國際局勢錯誤,雖然當時英國經濟不景氣,財政遭遇困難,大幅度縮小了海軍編制,而且英國人甚至有放棄馬島的想法。阿根廷軍政府本以爲靠奪回馬島,軍政府的聲望會空前高漲,必然會得到阿根廷人的支持,而英國人不會爲了距離本土一萬多公里的遙遠小島動武。卻不曾想,英國政府同樣也想通過戰爭轉移國內注意力,國際社會輿論也大都支持英國的行動,曾經以爲的盟友美國也不幫助阿根廷,阿根廷可謂孤軍作戰。

2、阿根廷沒有獨立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很多軍事裝備都是依賴外國;當時阿根廷的主力戰機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戰爭開啓後,英國對阿根廷發起武器禁運;美國不向阿根廷出口武器,法國政府也迫於壓力不敢將武器交付給阿根廷,阿根廷最有威力的殺手鐧飛魚導彈,庫存只有幾枚,打完後就沒了。最強大的空軍,損失的戰機無法補充,沒有打持久戰的能力。

2、阿根廷沒注重制海權、制空權,首先阿根廷沒有完全做好開戰的準備;在海戰中,潛艇先被擊沉,巡洋艦被擊沉,海軍艦艇嚇得都不敢出海作戰,失去了制海權;在戰爭初期,沒有集中兵力攻擊敵方的航空母艦和空軍,空襲敵方艦艇讓自己損失了很多寶貴的戰機,丟掉了制空權。

3、國家實力上的差距,雖然英國國力日益下降,但還是一流的強國。阿根廷低估了對方的軍事實力,英軍海空實力很強,海鷂戰鬥機空戰能力出色,阿根廷空軍無法直接與之交戰;英海軍航母和核潛艇直接嚇得讓阿根廷海軍無法出海作戰;阿根廷的陸軍作戰能力不強,無法擋住英軍進攻。

最後,靠發動戰爭,解決國內政治經濟危機的方法不可取;雖然一時可以緩解危機,轉移國內注意力,戰勝只會將自己逼上戰爭、擴張的路子,而戰敗則會加重國家的危機。就算國家真的實力強大、逢戰必勝的話,暫時有可能取得成功,長久下去會影響國民經濟,好戰必亡。最根本的辦法是調整國內經濟結構,通過政治、經濟手段解決國內的政治經濟危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