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好友對決。

之所以選擇這場比賽,是因爲克林斯曼每一步都能夠把德國隊鉗制住,畢竟雙方實在是太熟悉了,儘管這不是一場歷史意義很重的比賽,但卻是雙方教練互相鉗制博弈的一場經典名局!

我們回到比賽來看,這恐怕是德國隊三場小組賽裏最艱難的一場,4-0輕鬆拿下葡萄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2-2戰平加納也是因爲加納實力並不差;但是1-0被美國隊頑強阻擊卻是誰也沒有想到的結果,儘管此前在友誼賽裏德國隊被美國隊打了個4-3,也是因爲勒夫完全使用輪換陣容的結果。

可見,克林斯曼做了相當大的功夫。

雙方的主教練實在太瞭解對方的心思了,勒夫與弗裏剋制定的戰術板,遭遇到了美國隊的頑強阻擊,讓原本能夠輕鬆得勝的德國隊打得非常艱難,若非美國隊的紙面實力實在太微薄,星條軍團甚至有機會掀翻最後的世界盃冠軍。

我們先回顧一下當年的首發陣容:

美國隊方面也是一個4-3-3,但不同的是隊副布拉德利更多會參與到進攻插上中,只有一個貝克曼來進行組織,而瓊斯就是一個純粹的防守型中場,鋒線上隊長鄧普西帶領蘇西和戴維斯形成一個三前鋒,總體來說美國隊打的還是反擊加快速衝擊的一個打法,雖然簡單但是非常實用。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隊的右後衛就是當年德國U19奪得冠軍09一代的主力成員——法比安-約翰遜。

而德國一方,勒夫則是設置了比較特殊的一個4-3-3,特殊在哪裏呢?

首先,勒夫完全放棄了常設邊鋒的做法,改用內鋒與組織者的做法來形成兩翼,其實從比賽來看效果並不好,波多爾斯基下半場一開始就被克洛澤換下了,但是這確實說明勒夫是一個非常有思路的教練。

波多爾斯基左腳將讓其繼續司職內鋒,而不是讓其拉邊爲穆勒傳球,這個做法也能夠將約翰遜和奧馬爾-岡薩雷斯的右邊路往內收並且完成擠壓,這樣一來就順理規避了四中衛戰術當中邊路覆蓋不足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勒夫把美國隊的邊路往中路擠壓,自然也就沒有再去抱死邊路的必要了,不設邊鋒的弱點自然就能夠得到解決。

同理右路也一樣,不過克羅斯和施魏因施泰格的雙中場則是用跑動和組織來帶動整個體系,而且他們的身後還有拉姆作爲一個持球點來對整個體系實現策應工作,這樣一來也就規避了穆勒單兵作戰能力的有限,下半場德國直接改打不要邊鋒的4-1-2-1-2陣型之後,克羅斯也擔負起了前場支點的作用,上半場美國隊限制德國隊的中場限制得非常死。

美國:處處限制處處收效,克林斯曼藉助熟悉程度完成部署

事實上克林斯曼比較簡單的戰術中含着強有力的粗暴,這反而是最適合限制住勒夫的武器之一,而且美國隊還有一個十號迪斯克魯德在場下,克林斯曼都沒有使用這個充滿藝術性的攻擊型中場,因此硬度和鋒線轉換的速度纔是美國隊限制住德國隊的關鍵,要不然阿爾蒂多雷、約翰松等幾個前鋒在力量上完全不遜色於德國的這幾個中衛,而克林斯曼直接就將他們按在了板凳上。

而且,鄧普西身爲九號半的打法也直接能夠對勒夫的四中衛起到關鍵作用,而勒夫這場面對鄧普西喫到的教訓,也直接爲世界盃決賽面對梅西等人提供了經驗指導,這絕對不誇張。

我們來看美國隊是如何分割德國隊中前場聯繫的。

從圖中不難看到,德國隊一旦中場完成展開,那麼美國隊就會將逼搶和攔截的重心放在小豬身上,只有當小豬背身的時候,美國隊的逼搶纔會降低強度。這就會逼得小豬在進攻端中的貢獻有限,只能夠依靠拉姆在後場使用持球的方式來完成進攻,但是鄧普西就會隨時對拉姆保持相當有力度的壓迫。

這個做法就相當於限制住小豬和拉姆向前進攻時的推進能力,瓜迪奧拉正是看中了拉姆的這個特點纔將其改造到後腰位置的,事實證明沒有了小豬的推進,只靠拉姆的話其實還是會出現很艱難的運轉效果,兩個邊後衛又是赫韋德斯和博阿滕這樣的中衛客串,德國隊在持球向前的過程中就會出現非常大的麻煩。

不僅如此,美國隊三個人組成第二防守梯隊,直接割裂了小豬和前場的聯繫,克羅斯身邊也隨時有人盯防,這樣一來德國隊就勢必需要通過持球才能越過美國隊層次分明的防守。

能夠看到,最終德國隊還是依靠跑位和傳遞的方式才能夠將美國隊的防守壓回去,但是這個時候一是鋒線上穆勒並不具備相當強度的戰術屬性,二是沒有一個出色的爆點破局者,這也就導致赫韋德斯內收與波多爾斯基形成配合時,很難藉助速度的優勢來打破美國隊的防守,而且美國隊防線橫向移動的過程中是非常快速的,相信這也是克林斯精心佈置出來的結果。

能夠看到,克羅斯給右邊鋒一個很直的持球路線之後,該名右邊鋒完全沒有機會打透到美國隊的禁區裏,回傳給博阿滕之後也沒能完成下底,博阿滕的傳中能力哪怕是與世界上所有人比較那都是佼佼者,但是美國隊基本上沒有給到博阿滕完成傳中的機會。

德國:鋒線戰術作用傾斜,新老結合完成進球

下半場勒夫立馬用克洛澤換下了波多爾斯基,德國隊改成了層次分明的4-1-2-1-2,克洛澤與穆勒搭檔雙前鋒,並且將戰術權重完全往中路開始傾斜,此時邊路則交給了小豬和克羅斯來不斷套邊保持邊中結合的層次感,這個打法的形成就必須要依靠克洛澤,老將在前場既能夠拿球又能夠拉邊策應,還能夠構築好第一道防守線,“克洛澤紅利”也把勒夫的戰術思想強化到了最大。

能夠看到,克洛澤一旦登場幫助德國隊完成前場壓制,小豬在稍微拉到左邊位置之後的傳中,可以有非常多的停留時間,而不是像上半場一樣立刻就必須轉移,美國隊的防守勢必要分心很多,才能夠照顧到克洛澤這條線路,這就是克洛澤在場上的強大魔力。

但是這可不是球迷們口中說的只要場面打不開就用傳中生砸的結果,因爲鋒線上有支點,傳控已經將對手的防守收縮得非常緊密,此時用傳中戰術就能夠保證一口氣用最快的速度越過多層級的防守,瓜迪奧拉如此,勒夫更是如此,傳中亦是一種擊潰對手防線的傳控手段,而不是部分球迷口中說的局面打不開就傳中的愚蠢做法。

最後克洛澤頭球被霍華德撲了出來,然後穆勒的補射破門依然是傳中帶來的結果,而傳中也是控球戰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總結:老友記大作戰!

克林斯曼帶領的美國隊頑強得可怕,只有克洛澤助攻穆勒打入了全場唯一的進球,纔將克林斯曼的美國隊斬於馬下,而隊長拉姆和克洛澤最後時刻的雙人剷球成爲了這場比賽最令人難忘的瞬間之一,克洛澤自從加入國家隊後就一直是德國隊裏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克林斯曼入主德國隊時期,勒夫就成爲了他的助理教練,而勒夫十分出色的戰術屬性,也爲克林斯曼只在領導層面上的執教能力彌補了很多的不足,而兩人的合作也是親密無間,喜歡使用年輕人的特點有着十分明顯的重合之處。

後來克林斯曼完成了一個夏天的童話後入主拜仁,在沒有勒夫的幫助下即使身爲名宿,也無法完美地執掌好球隊,拜仁在克林斯曼的麾下呈現出了新世紀以來的最低潮,而勒夫則是獨自執掌起德國國家隊至今,而勒夫的助手就是如今的拜仁主帥漢斯-弗裏克。

這算是一種傳承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