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9 15:1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陳惠珍

張貼工作牌、發放宣傳單……11月7日,松源街道城北村網格員葉海燕邊巡邏邊宣傳“掃黃打非”知識,依託“四個平臺”和信息化手段,通過手機APP“浙裏辦”拍照上報工作情況,而這樣的情景,在城北村幾乎每天上演。

3公里、4小時是網格員每天巡邏的最少里程數和時間,從今年1月份成爲網格員開始,葉海燕盡職盡責,把每天的工作都拍照上報。

“通過‘四個平臺’上報工作情況,更主要的是通過這個平臺上報突發情況。”葉海燕說,“我們在每天的巡邏中,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通過APP第一時間傳遞信息,第一時間處置問題,辦事實現高效、便捷。”

葉海燕是縣裏394名網格員中的一名。2016年,淤上鄉被列爲全省試點鄉,提前開展“四個平臺”建設。2017年8月底,全縣19個鄉鎮(街道)“四個平臺”建設全面完成,“四個平臺+ 綜合指揮室+ 全科網格”的基層治理模式實現有效運轉。

據悉,“四個平臺”是對鄉鎮(街道)和部門派駐機構承擔的職能相近、職責交叉和協作密切的管理服務事務進行統籌,完善相關機制,整合工作力量,形成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個功能性工作平臺,並以綜合指揮、屬地管理、全科網格、運行機制爲支撐,形成覆蓋縣鄉、功能集成、工作協同的基層治理體系,涵蓋經濟、社會、文化和鄉村建設等管理服務的方方面面。

目前,縣共劃分網格391個,在聘專職網格員394名,向鄉鎮(街道)下沉人員50多名,基層服務管理和執法力量分散薄弱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12345熱線與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實現數據互通,羣衆有問題可以通過熱線電話、網格員、鄉鎮(街道)指揮室辦公電話等多種渠道反映溝通。

在推進基層治理‘四個平臺’有效運轉過程中,縣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直管的綜合信息指揮室,分別組建了由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擔任組長的平臺協調組。同時,由各村(社)主要領導、駐村幹部等擔任的網格長、網格指導員、全科網格員構成各網格的主要力量。

“縣還加強‘最多跑一次’與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綜合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網格員在村(社)收集羣衆辦事需求,並通過綜合指揮室流轉到便民服務平臺提供各類諮詢或代辦服務,打造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基層政務服務體系。”據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